李麗萍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289-02
歷經(jīng)40年的高考,早已深入人心,高考是指揮棒、風向標,國家教育部試圖以高考促課改,逐步拉開下一輪課改的序幕。所以,在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中逐漸滲透下一輪課改理念——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即“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隨之而帶來試題的變化,尤其今年的試題變化更大。下面的分析會提到。
學生的高考語文成績不理想,說明老師對高考的研究和把握,以及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還跟不上高考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具體從以下四方面分析:
第一、語文學科高考考綱中的樣題不再是老師復習時參考的唯一標準,樣題中有的,高考沒考,樣題中沒有的,高考卻出現(xiàn)了。但也不是沒有規(guī)律可循,每年出現(xiàn)的新題型基本上是全國大綱卷、全國Ⅰ卷和其他自主命題省市高考考過的題型,而我們老師復習時缺乏研究。例如:全國Ⅱ卷文言文中的斷句和文化常識題之前在北京卷、全國大綱卷都考過。
第二、2017年高考語文學科考綱做了調(diào)整,論述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實用類文本閱讀都是必考的,無形中增加了文字閱讀量,影響學生的思考時間、答題速度。
第三、文學類文本閱讀原來是選做題,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選,平時也不重視;文學類文本隱性信息多,學生閱讀量不夠,語感不強,分析理解和概括歸納能力欠缺,自然把握不好;而且高考答題語言的規(guī)范性要求高,而這恰恰是學生的弱點,答題語言不規(guī)范也會去分。例如:2016年全國Ⅱ卷文學類文本小說閱讀第(3)題“小說以‘電話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jié)。這樣處理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我們一般要求學生看分分點答題,6分要答出三點。但學生如果看題干得到啟示,只從“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安排”兩方面來答,就會漏掉“深化主題”這一點。下面是這道題的參考答案:①人物塑造:小說中兩個主人公雖未謀面,但通過電話實現(xiàn)溝通,隨著對話的展開和細致的語言描寫,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②情節(jié)安排:“電話”是小說的線索,貫穿文章各個情節(jié)。文章構(gòu)思巧妙,引人入勝。③主題方面:“電話”中的浪漫和美好被戰(zhàn)火摧殘成殘酷的現(xiàn)實,深化了小說主題。這個答案在文本中是沒有的,需要學生細讀全文,根據(jù)已有的閱讀體驗,分析概括,答題語言還要準確、精練,才能得滿分。另外,今年全國Ⅱ卷首次考散文,其中第6題考的敘述視角“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兩個不同的人稱,其中蘊涵著怎樣的態(tài)度?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無論是平時的現(xiàn)當代散文教學,還是高三復習,都很少提到或看到這樣的題,學生在高考中看到陌生題,要么是沒有答題思路,要么是按自己的理解答,但不一定準確。
第四、新聞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也是今年高考新增的,其中還出現(xiàn)了圖表閱讀。雖然2015年考綱樣題中有類似的題型,但2015年和2016年高考都沒考,沒有引起老師足夠的重視。平時我們所能看到的資料中,這樣的題型也很少。雖然新聞這種實用類文本顯性信息多,比較容易把握,但學生平時缺乏訓練,尤其是圖表中的信息,不仔細閱讀容易漏掉,有可能失分。
第五、全國Ⅱ卷之前從沒出過邏輯推斷題,學生更沒有接觸過此類題。雖然必修四的梳理探究中有“邏輯和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但老師基本不講。即使學生在數(shù)學課上學過推理,但在高考的有限時間內(nèi),學生是否能立刻想到用數(shù)學的推理知識解決語文的邏輯推斷問題,還是個疑問。這道題對于好學生也許不難,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難度較大。
第六、作文歷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高考語文的成敗關(guān)鍵在作文。今年的高考作文看似容易,學生有話可說,但要寫出新意,寫得深刻,揭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需要學生具備豐厚的文學文化素養(yǎng)、極強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而學生在這些方面比較薄弱;加上卷面字跡、評卷時的人為因素等原因,所以,作文很難得高分。
第七、2016年10月份老師們才得到考綱調(diào)整的確切信息,但題還是舊題,新題很少,而我們基本依賴成題,自己出題能力弱。各高中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復習應對策略有疏漏,所以學生短時間內(nèi)很難適應高考變化,高考失分也是在所難免。
現(xiàn)行的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模塊就兩個小說單元,一個現(xiàn)當代散文單元、一個新聞單元;選修模塊,又沒有選小說、現(xiàn)當代散文和新聞。學生課外閱讀量少的可憐,即使讀,也只是讀《讀者》、《意林》之類的短文章及網(wǎng)絡(luò)上的快餐作品,讀文學經(jīng)典大部頭的少。以必修模塊區(qū)區(qū)幾個單元的閱讀量,去應對高考猶如杯水車薪九牛一毛,考不好是意料之中的事??扛呷念}海戰(zhàn)術(shù),更是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混個及格還可以,想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
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下的功夫不夠,課下基本不學語文,僅僅靠課上學的那點遠遠不夠,只要高考題稍微有一點兒變化,他們就會無所適從。語文成績不是靠短時間突擊能提高的,它需要長期積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語言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豐厚的文學文化素養(yǎng),才能在高考中取勝。
基于以上原因,提出的應對策略如下:在高三復習時要做到:①研讀考綱,逐點突破。2017年,教育部對考綱內(nèi)容做了適當調(diào)整,對于考查的知識點作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新一輪的復習應該認真鉆研考綱,吃透考試說明,明確高考考點。復習時每一個考點必須逐一過關(guān),精準掌握每一種題型。不僅要分析全國二卷的題型,還要分析全國其他試卷和自主命題省市試卷的題型。而且要訓練到位。②回歸課本,夯實基礎(chǔ)?!懊淠瑢憽币貧w初高中課本64篇,不僅要做到會背、會寫,還要做到理解含義,學會運用。復習文言文也要回歸課本,梳理實詞、文化常識、文言語法等,讓學生仔細讀書下注釋。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識考到的“下車”這個題,就出自必修課本《張衡傳》就有“衡下車,制威嚴,整法度”,其中課下注釋就對“下車”(官吏初到任)做了很詳盡的解釋。因此,備考要抓住課本夯實基礎(chǔ)。③重視積累,提升素養(yǎng)。高三復習重點積累古詩文、成語、實詞、文化常識等,還要積累必要的寫作素材。通過復習訓練強化閱讀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④開闊思維,深刻理性,高三作文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注人生,開闊思維,形成獨立的思想,寫出擁有文采,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好文章。還要強化卷面整潔和字跡工整的訓練。選修模塊,除了原來一直選修的中國古代詩歌散文,建議再選修中外小說、現(xiàn)當代散文、新聞傳記。如果課時不允許,可以把必修和選修進行整合、選有特色的經(jīng)典篇目講解,有些篇目讓學生自讀。讀好書,讀經(jīng)典,讀整本書,擴大閱讀量,加強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增厚文學積淀,提升文化品位。最好兩周一次讀書課,師生共同研讀,談讀書體會。假期布置學生讀書,寫讀書體會。把學生的讀書體會編訂成冊,好的可以在??蛲扑]公開刊物發(fā)表。還可以成立讀書社團或文學社團,通過開展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高一開始,扎實全面的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補充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同時,給學生補充形式邏輯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搞思辨閱讀和寫作及辯論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深入研究教學,研究高考,能出高質(zhì)量的高考模擬題。教師要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影響、感染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喜歡學語文,熱愛學語文。改革評價機制。記錄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和表現(xiàn),并納入期末總成績中,在期末總成績中占一定比例。這樣就會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平時的學習也會起到監(jiān)督和促進作用。加強集體備課和校本研究,加強校際之間的聯(lián)系。要與地區(qū)內(nèi)、省內(nèi)、省外各高中建立聯(lián)系,走出去,請進來,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實現(xiàn)教學、高考資源共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