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還是體力上,或是在處事能力上,都有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兒童生活的具體問題出發(fā),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和變化。本文從當今社會孩子自信心缺乏現象入手,分析比較了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原因、目標、內容與培養(yǎng)方法,通過分析得出當今社會大部分孩子自信心培養(yǎng)需要加強和改進之處。
關鍵詞:自信心;重要性;培養(yǎng)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所面臨的競爭和挑戰(zhàn)愈發(fā)激烈,充滿自信心的人,才能勇敢面對競爭與挑戰(zhàn),主動創(chuàng)造機會并且把握每次機遇。正如一句箴言:“成就事業(yè)的人,只不過比別人多了一份自信和決心而已”。其實,自信心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萌發(fā)。當寶寶用各種方法來取悅大人、吸引大人的注意和贊美時,自信心就已經在萌發(fā)。但不少的父母因為寶寶小而否定他們的這一能力,全權代理起寶寶的生活,從而延緩了他自信心的發(fā)展。寶寶雖小卻具有巨大的學習與發(fā)展的潛力,這是現代科學所證明的。相信寶寶并有意識的讓他承擔一些責任,這是培養(yǎng)寶寶自信的關鍵。在幼兒園,有部分幼兒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別的同伴,往往表現為不敢主動參加集體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在眾人面前大膽表現自己;面對新事物、新活動感到害怕、退縮等。是什么原因造成幼兒缺乏自信心呢?
一、自信心缺乏的原因
(一)家庭的過度保護
每個家庭基本上只有一個兒女,因此,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長輩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所有事情都包辦代替,以為這樣就做到了關心子女。如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收拾玩具等速度慢,這時邊上的大人看著急,情不自禁去幫他,這樣孩子又少了一個學習的機會。這種過度地照顧和過分地保護,實際上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使孩子不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獨立活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不善于與人交往,事事依賴他人,而一旦遇到困難便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敗,并形成自卑心理。
過度保護的另一種表現是恐嚇。父母有時不讓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聽話時,父母就會說:“外面有×××把你抓走”,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會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這樣被嚇掉的。
(二)高標準、嚴要求
一直以來,父母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味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而孩子由于難以達到父母的要求,經常遭受失敗,缺乏成功的體驗,逐漸養(yǎng)成了遇事畏懼退縮。同一個標準去要求孩子,其實是在為難孩子。這樣做,勢必自討苦吃,也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三)消極的評價和否定的態(tài)度
由于幼兒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往往是“力不從心”,常把事情做壞,因而受到成人的責備、禁止,以至于他們不敢做、不想做、更不會做,產生畏縮、逃避的行為反應。
二、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一)應以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認真對待幼兒的評價
幼兒特別重視對自己尊重、崇拜的人的意見,他們的看法往往決定幼兒對自己的看法。作為幼兒心目中重要人物的教師,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幼兒。如,幼兒不會系鞋帶,老師無意說一句:你真笨。也許這不經意的一句話,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幼兒能力所限,遇到的失敗比成功多。所以,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幼兒的評價,經常用積極評價恰如其分地表揚幼兒的行為。對幼兒所付出的努力給予更多鼓勵,善于從中發(fā)現幼兒取得的成績,讓幼兒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到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廢,從而樹立自信心。
(二)創(chuàng)設機會,敢于表現自己
成功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幼兒獲得自信,因此,應創(chuàng)設成功體驗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成功意識,從成功的喜悅中增強自信。如,分發(fā)物品、檢查整理玩具、表揚好人好事等。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不管能力強弱,都有機會既為同伴服務,又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從而提高自己在同伴群體中的地位,增強自信心。
(三)心理暗示法
當孩子對某件事缺乏信心時,我們總會對他講,只要用心去做,你能做好這件事。故事:有個女孩,因家里貧窮買不起頭飾,覺得自己不如同伴漂亮,心里悶悶不樂。一天,終于攢夠錢買了一個頭飾。一出店門,女孩發(fā)現人們都用欣賞的眼光、燦爛的微笑看著自己。來到學校,同伴都對自己笑容可掬,她覺得今天是最快樂、美好的一天,慶幸自己買了這頭飾。放學時她路過店門口,老板把她叫?。骸靶」媚?,你早上買的頭飾忘在柜臺上?!彼S即摸摸自己的頭,才發(fā)現真的什么也沒戴!平時我們也經常對孩子進行肯定,在這種長期積極的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但是過高的評價也會使孩子的虛榮心有所增長,有時更不容易面對失敗,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四)示范法
幼兒模仿性強,尤其愛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當有些事情孩子不會做或做不好時,不要責備他們。成人可通過示范,讓他們模仿從而感到這些事情并不難,使他們增強自信,敢于嘗試。
(五)重視家園配合
家長在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向家長傳達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長的認同及配合。家長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幼兒,結合實際水平提出要求,不操之過急,期望過高,以致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有的幼兒經常遇到家長的批評,從而做事情就怕做錯而遭到他人的批評。又如,有的幼兒在家受到家長的溺愛,造成這些幼兒沒有處理事情的能力,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遇到困難時就顯得自信心不足,依賴性強。對這類幼兒,要與家長溝通要求家長放手,讓幼兒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經受鍛煉,逐步培養(yǎng)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兒童生活的具體問題出發(fā),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和變化。心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使我們發(fā)揮天賦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礙才能的發(fā)揮”。為使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教師和家長應充分認識自信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保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擁有自信。
【參考文獻】
[1]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李秀明(1982-),女,漢族,廣東省韶關市人,幼教一級,漢語言文學教育本科,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萬江中心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