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對語文學習是否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決定他們能否保持飽滿的語文學習情緒和具有頑強的學習意志、良好的思維方式,取得良好語文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條件。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求知欲
一、 聯(lián)系學科特點,喚起求知欲望
語文作為一門學科,它具有一系列自身的特點。漢語漢字璀璨的歷史、光輝的發(fā)展前景和我們現(xiàn)用教材自身具有的特色等等,為我們激發(fā)兒童語文學習的求知欲望提供了資源,值得我們認真地加以開發(fā)和利用。
1. 聯(lián)系漢字發(fā)展史中的閃光點,像結繩記事、象形文字、甲骨文、鐘鼎文等;聯(lián)系語言文字發(fā)展史中的杰出人物,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魯迅、郭沫若、矛盾等;聯(lián)系文字作品的里程碑,如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戲曲等,堅持給孩子們講故事,放幻燈,組織他們參觀書法展覽,看電影,一次次形象的見聞,一次次動情的感化,逐步地叩開兒童的心扉,使他們內(nèi)心深處升騰起一股因?qū)ψ鎳Z言文字的熟悉和了解而產(chǎn)生的熱愛激情,讓他們懂得我們偉大祖國漢語漢字的歷史原來是這么光輝燦爛,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學好語文,讓祖國的光輝歷史更加發(fā)揚光大。
2. 聯(lián)系漢語漢字的特點。漢語和漢字,在其演講過程中,由于和勞動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特色,既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易于激起他們的求知欲,例如:方塊字那精巧的結構,一個字就是一種藝術品,每個漢字都有豐富的內(nèi)涵,多種不同的用途;漢語中含義豐富的詞匯,每個詞語的深刻含義,詞語中那成雙的對偶,忽如細流,忽如山呼海嘯般的排比等等,真是琳瑯滿目,宛若珠寶。
3. 聯(lián)系語文教材的相宜性,編入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提示語、思考題、練習題等各種學習內(nèi)容,都是教育家、語言學者針對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而精心建造的通向高層知識領域的橋梁。它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螺旋式階梯結構體系,極有利于我們喚起兒童的熱情,使他們不斷攀登,不斷前進。
二、 針對學生心理,強化求知欲望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由于內(nèi)外環(huán)境的變化,往往對他們的學習心理產(chǎn)生各種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隨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實際。對他們中出現(xiàn)的異常心理現(xiàn)象,及時調(diào)查研究,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問題癥結。凡對影響學生正常進行學習的心理干擾因素,我們都要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措施,力爭迅速排除,從而保證兒童在強烈的求知欲望的驅(qū)使下學好語文。
三、 于讀以新激“趣”
喜新獵奇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根據(jù)這一心理特點,教師不斷更新組織教學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學生通過學習,不斷感到有所得,而且精神上也得到某種滿足,從而樂意學習,肯于思考。
1. 增強閱讀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調(diào)動學生思維。如教《課間十分鐘》一課前,先將學生習作《記一次隊的活動》是有空洞不具體有毛病的一段,寫在黑板上,請同學們評論,然后概括同學們的發(fā)言,提出該段問題,并告訴學生《課間十分鐘》一課,能交給我們怎樣把要記敘的活動,一層一層記清楚。這樣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又能調(diào)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掌握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并知道文章應該怎樣修改。
2. 設置情境,展現(xiàn)意境,活躍學生思維。如教《鳥的天堂》一課,開始抓住課題,講清“天堂”一詞的含義,接著播放《鳥的天堂》課件,音畫相配,展現(xiàn)百鳥飛舞一片歡騰的景象,學生如身臨美妙境地,興趣盎然,一方面有閱讀課文急不可待之感,另一方面思維開始活躍,紛紛提出疑問。
3. 積極開展興趣活動,讓學生愿學。學生對某項活動產(chǎn)生興趣之后,就會有一股動力驅(qū)使他努力去參與,直至自己得到滿足為止。因此,我結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活動的興趣,指導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如舉行故事會、詩歌朗誦會、詩詞接龍、成語游戲、寫字比賽、猜謎語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如教完《西門豹》一課,在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的同時,舉行故事會,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教完《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課文時,舉行詩歌朗誦會,讓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愛的詩歌誦讀出來大家共賞,并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語文活動的開展,學生們看到學習語文不僅僅是聽講、作業(yè)、練習這簡單、枯燥的過程,而是豐富多彩、充滿情趣的。
四、 于不疑處設“疑”
1. 字中尋疑,啟迪思維。課文《燕子》最后有這樣的句子“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于電桿之間,線上停著幾個小黑點,那就是燕子。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譜?。 崩锩妗昂邸弊钟玫猛踪N精當,非常好。怎么好?先不作解釋,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1)寫電線用什么量詞?“痕”是什么意思?(2)可否把“痕”換成“條”、“根”?為什么?從這一個字的推敲中,學生悟出用語確切,能使文章生動形象的道理。
2. 循疑而進,發(fā)展思維?!对鹿馇芬晃闹杏羞@樣的句子:“月光正照著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盲姑娘能看到嗎?教學中循疑而問,提出:(1)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見,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2)盲姑娘表情變化說明了什么?這與文章的中心表達有何聯(lián)系?(3)這句蘊藏著作者什么感情?朗讀時用什么語言語調(diào)?(4)它給的什么啟示?根據(jù)這四個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想象盲姑娘向往美好的情景。此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動達到高潮。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投石問水,激起波濤,千方百計誘導,激勵學生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能夠融會貫通,使語文教學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董蓓菲主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郭新英.淺談小學識字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2011,(05).
作者簡介:
楊忠良,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第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