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青
摘要:“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作文,是學習語文綜合訓練的主要手段。作文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語文教學質(zhì)量高低的重要標志,那么,如何從有效的途徑在“學法”上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呢?我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收效還是不錯的。
關(guān)鍵詞:基本功;積累;真實;興趣
一、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基本功,為命題作文打下基礎(chǔ)
小學作文訓練究竟應(yīng)該從哪一個年級開始,多年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應(yīng)從三年級開始,理由是,低年級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識字不多,不能作文。我以為這樣理解未免偏頗。固然,低年級語文教學是以識字為主,但并不意味著三年級以前沒有作文基本功訓練。如果低年級語文課只抓識字閱讀訓練,到三年級命題作文時,就會遇到很大困難,《大綱》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從一年級起就要注意培養(yǎng)”。這分明告訴我們,小學作文訓練應(yīng)該從一年級抓起。
我以為,基本功的培養(yǎng)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一年級加強學生口語訓練,指導學生看圖說詞,組句;第二步二年級側(cè)重寫話訓練,引導學生認識并實際運用完整句子;第三步三年級步入片斷訓練。循序漸進的方法可以平緩命題訓練的難度,學生更容易接受。
二、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在閱讀中積累素材
學生作文提筆難、內(nèi)容空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養(yǎng)成留心生活、細心觀察的習慣。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學生做生活中的細心人,從點滴做起,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如到野外游玩;欣賞公園美景;參加義務(wù)勞動;參觀商店、工廠;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觀察一個人的表情,兩個人的對話等。甚至可以放寬范圍,讓學生寫動畫片或電視劇中的角色,描述他們感興趣的游戲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啟發(f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從而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捕捉生活的能力,并且及時地用日記的形式記下來,寫作材料就能源源不斷。
同時,閱讀是作文的基礎(chǔ),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和寫的關(guān)系是緊密結(jié)合的,讀是基礎(chǔ),寫是目的。讀能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積累寫作素材;讀能使學生積累詞匯,提高表達能力。讀包括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
開展讀書活動,在班內(nèi)設(shè)立圖書角,利用閱讀課用于學生閱讀,在閱讀的時候,向?qū)W生指導讀書的方法,讓學生把優(yōu)美詞句、精彩段落和心得抄到讀書筆記上養(yǎng)成讀書必動筆的習慣,并要求學生擠時間背下來。為作文積累了語言材料和寫作材料。搞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
三、轉(zhuǎn)變觀念,激活思維
此外,傳統(tǒng)作文教學觀認為,只有歌頌美好生活、贊揚偉大精神、表明遠大理想之類的文章,中心才算是健康向上的,值得倡導的。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學生習作似乎成了樣板戲、八股文。這種千篇一律的要求,不但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在思想上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虛偽”的感覺,與教師所期望的結(jié)果適得其反。
鑒于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將所見、所聞、所感用文字的形式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不必刻意粉飾,哪怕是反映社會的陰暗面,或是對某種社會現(xiàn)象表示困惑、迷茫甚至是批判,真正做到“言論自由”。于是,學生們的思維被激活了,作文真真正正地成了他們抒發(fā)情感、交流思想的方式。
四、多作表揚和賞識,提高寫作熱情
寫作的學習過程中,積累內(nèi)容、訓練技法非常重要,對待作文的積極性也是不可或缺的。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強化手段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消極強化手段——懲罰; 另一類是積極強化手段——賞識。實踐證明,學生對懲罰往往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逆反心理),而對賞識卻欣 然接受。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應(yīng)貫徹以賞識為主的原則,因為它是比懲罰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措施。
根據(jù)這一原理,我在作文教學中注意運用賞識,把它作為提高作文教學效果的積極強化手段。作文有優(yōu)劣之分,但學生渴望得到贊賞的心情和作文的勞動是共有的,在評改中用贊賞的目光去尋找優(yōu)點,使用使用符號、批語和評分高亮,是一種極好的鼓勵。評講時進行提名或范讀。組織班級作文競賽,用獎勵激發(fā)學生競爭心理。多多贊賞,提高學生對寫作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作文訓練與寫句子不同,是一個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不僅要注重素材的積淀,一個循序漸進的進步過程,也要在作文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注意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學生提供一個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的空間,解放其思維束縛,開闊其寫作思路,使學生能在作文中盡情地傾吐自己的心聲,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的寫作天賦才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寫作水平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龍江林業(yè)管理局中學附屬小學 74601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