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摘 要:語文教學主要可以分為聽、說、讀、寫這四個部分,而閱讀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直接影響學習效率,更有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為了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加強對教學方式的改善和創(chuàng)新,轉變教學理念,從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轉化為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開展合適有效的教學活動,以便于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對策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閱讀能力是學生寫、聽、說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直接的途徑,換句話說,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由此可看,閱讀能力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必須引起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支持。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對策
(一) 創(chuàng)設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尤其是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還處于一個活潑亂動,喜歡新鮮事物的階段,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教學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還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設出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方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靈活,閱讀能力得以提高。譬如:在教學《奇妙的海底世界》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喜歡海洋動物、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有關海底世界的景色,通過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及海洋動物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體驗到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豐富的物產(chǎn),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閱讀課文,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到更多的形象,做到真正有感情朗讀課文,進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為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教授合適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只有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及不斷地提高個人能力。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單單只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給學生傳授更多的閱讀方法,才能改變“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現(xiàn)狀,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讓學生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就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來看,閱讀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 緊緊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抓住重點詞匯、語句,學會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繼而在分析與討論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譬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畫出文章的重點詞匯,如:“一張”、“一盞”、“兩把”等詞匯,然后再讓學生對這些詞匯進行分析與對比,通過對比,更能讓學生了解周總理的辛苦與偉大,更能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長此以往,學生遇到此類文章時,也會用相同的閱讀方法進行剖析,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更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 抓住作者寫作思路,掌握課文內(nèi)容
語文教學的真正教學目的就在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能夠在英雄人物的身上學到高尚的情操和文學素養(yǎng)。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抓住作者的寫作思路,品味作者筆下的故事內(nèi)容。譬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圍繞“怎樣飛”、“怎樣奪”兩個主題內(nèi)容去閱讀課文,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直到讀懂課文。最后,教師再給學生總結如何去閱讀寫事的文章,如何去掌握課文內(nèi)容等。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能掌握閱讀文章的方法,又能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
3. 明確要求,學習預習方法
預習作為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可以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多種多樣的預習方法,如:粗讀,其就是先粗讀文章一遍,當遇到自己認識不到的詞或者是感到疑難的詞時,應該查一查字典或者詞典。而細讀亦指,認真細致地讀,畫出自己感到疑問的問題,做好標記。
(三) 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果單單只是靠教材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遠遠是不夠的,更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需要教師積極地開展課后活動,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及引導學生多多進行課外閱讀,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在掌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后,還應該給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素材或者課外書籍,如:《童話故事》、《十萬個為什么》、《西游記》等趣味性較強的書籍,均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積極地組織課外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后活動,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明白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
三、 結束語
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應試教育理念脫離出來,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尤其是應該明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多給學生傳授閱讀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小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c,2012,(03):156-156.
[2]程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