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發(fā)平 朱躍 林志南
2011~2017年晚粳稻品種生產力試驗在吉水縣緯度26.950實施七年來,得到的質優(yōu)高產最適氣侯特征是:適遲播、耐低溫。將對南方稻區(qū)“秈改粳”及粳稻品種適宜高產栽培的氣侯特征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依據與技術支撐。
1 簡況
1.1 項目實施簡況:2011~2016年,吉水縣糧油站利用國家“秈改粳”項目分別在該縣烏江鎮(zhèn)、白沙鎮(zhèn)等鎮(zhèn)多點試驗示范種植,累計示范種植面積達五十余萬畝。
1.2 主要參試品種:甬優(yōu)2640、甬優(yōu)538、甬優(yōu)1538、甬優(yōu)17等三十多個甬優(yōu)系列品種。
1.3 播期篩選試驗:通過四個不同播種期試驗,每播期相隔5天。大田將一丘標準田塊一分為四,區(qū)間用中膜作30cm高田埂,小區(qū)一頭留一條25cm進出水溝,小區(qū)長19.5米X寬8.5米,計165.75平方米,折合小區(qū)面積0.25畝,不設重復。小區(qū)基本苗4000穴,折合每畝1.6萬穴進行連續(xù)示范探索。
1.4 肥料用法與用量:基肥45%洋豐復合肥30kg,各處理統(tǒng)一栽后第10天追施尿素10kg,鉀肥5kg;栽后23天統(tǒng)一各處理第二次追施尿素10kg,鉀肥5kg。純氮總量13.7kg,純磷總量4.5kg,純鉀總量10.5kg。氮、磷、鉀為1∶0.33∶0.77?;实?2.8%,分蘗肥氮和穗肥氮各占33.5% ,因苗情偏旺粒肥未施。栽后10天畝用卞乙磺隆拋秧除草一包結合第一次追肥撒施進行施肥除草。
1.5 水分管理:采用前淺、中薄、后勤、夠苗擱田、間歇相間,熟前7天斷水。
1.6 病蟲防治:7月10送嫁藥,防稻薊馬,用阿維氟鈴脲;8月2日防稻飛虱、葉蟬等病,用三環(huán)唑、吡蚜酮、井岡霉素、寶劍;8月28日防稻飛虱、葉蟬等病,用三環(huán)唑、吡蚜酮、井岡霉素、寶劍、已唑醇;9月17日防稻飛虱、葉蟬等病,用井岡霉素、大當家、已唑醇。
1.7 生育進程測定:各處理定5株定時對生育進程進行記載,成熟時取有代表性的植株室內考種,測定穗長、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結實率及千粒重,計算理論產量和分區(qū)單割單曬驗收實產。
2 結果分析
2.1 生育進程表
播期與株高,播種期后移株高漸矮,6月30號播種區(qū)結實率雖然略低于前后兩播期,但單株有效穗單穗總粒數和理論與實際單產仍以6月30號播種區(qū)名列其他3播期之首。早于6月25號和遲于6月30號播種產量下降。
綜上,近幾年的氣象數據分析顯示:寒露風表現呈逐年推遲、不明顯、時間短、后期回溫時間長四個特征,洽好也是粳稻適遲播、耐低溫、利高產的主要氣溫條件。從4個不同播種期顯示,都已安全齊穗,并獲得了畝產524.0kg以上的較高水平,同時表明過早或過遲播種都不利于最高產量潛力發(fā)揮。產量構成足以證明,以6月可行~30號之間播種成穗率穗總粒和單產最高,結構相宜與大田生產吻合一致。
(作者單位:1.331618江西省吉水縣丁江農技綜合站
2.331614江西省吉水縣白沙農技綜合站
3.331600江西省吉水縣農技推廣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