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偉 周培霞 張耀宇 王會 張小江
淅川縣位于豫西南邊陲,豫、鄂、陜三省交界的黃金地帶,地理坐標北緯32?55′-33?23′,東經110?58′-111?53′,耕地面積70萬畝,常年種植玉米面積約45萬畝,隨著農業(yè)供給側改革結構的調整,擴大有效供給,更好的滿足廣大人群眾的需要,促進農業(yè)農民增長、增收,減少玉米面積,擴大種植,其他作物這個課題列入淅川縣農業(yè)局工作議程。
2017年新任農業(yè)局局長嚴國良,通過考察調研認為種植旱稻是一項適合淅川發(fā)展的農作物種植項目。 旱稻是在旱地直接栽培,尤其適于低洼地種植,平生勿需水層,全靠自然降雨或在干旱發(fā)生到一定程度時輔以適量灌水的稻作。其種植管理方式與小麥相似。隨后安排局二級單位農科所承擔引試旱稻作務,農科所在厚坡鎮(zhèn)前河村安排試驗田6畝,3個品種(鄭旱10號、早豐107、旱稻906),按擬定的栽培要求,在前期干旱的情況下畝產達到468公斤,已達到試驗目的,淅川可以種植旱稻,2018年將繼續(xù)引試示范,到2020年計劃發(fā)展旱稻5萬畝。
栽培要點:一是一次播種保全苗,二是防除田間雜草,三是各項栽培技術辦法必需配套。
具體旱稻栽培技術如下:
1 品種選擇
旱稻要得到較高的產量,首先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旱稻品種。要求:⑴生育期要適中,要求品種生育期在115天左右;⑵要求種子飽滿且品種芽率高,這樣才能使幼芽健壯,生命力強,以利于培養(yǎng)壯苗;⑶要求品種耐旱性強,耐瘠性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⑷品質較好,產量高,當前適于我區(qū)種植的旱稻品種主要有鄭旱10號、早豐107、旱稻106等。
2 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有利于苗齊、全苗以及土壤保水,要求土碎平整小。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墑、除草為主要目的,耕深度以18~20厘米較為合適,整地時期和方法。夏播一般在小麥收獲后播種,當時溫度較高,蒸發(fā)量大,整地保墑非常重要。在收獲后,及時使用農家肥或有機肥,及時精細播種,這樣有利用保商情,確保已播全苗。
3 播種方法
為保證出苗質量,播前種子應精選包衣,防止病蟲危害。播種量為每畝7~8公斤,播種方法采用平作條播,行距28~32厘米,開溝后播種,溝深4.5~5.5厘米,播幅6厘米,播種后及時耙壓。
4 科學施肥
旱稻種植要重施底肥,實施追肥。底肥用農家肥每畝1500公斤,用氮:15、磷:15、鉀:15的三元素硫機復合肥每畝40公斤,在分蘗期根據苗情適當追施尿素每畝7~10公斤。孕穗期每7天噴施一次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連續(xù)噴施2~3次。對后期脫肥地塊,可適當噴施水溶肥每畝1~2公斤。
5 施時灌溉
旱稻雖抗旱性強,但在關鍵生育期遇旱時應及時灌水,灌水次數和水量,視土壤含水量和旱稻需水情況確定。除因播前土壤干旱應灌底墑水外,一般苗期不灌水。分蘗后,當稻株受旱卷葉或萎蔫時,應及時補水。旱稻穗分化期、抽穗期、灌漿期稻株需水量大,對水分敏感,也是決定產量和米質的重要時期,此時根據墑情及時灌溉可提高成穗率和千粒種,每畝可增產20~30%。
6 及時防除雜草
旱稻田間除草。視雜草種類和基數選用配方,一般施藥2次,第1次為播種后出苗前,每畝用乙草胺0.5公斤對水30~40公斤噴霧(土壤干旱時加大兌水量,這次使藥劑可有效封閉田間雜草)。第2次除草一般在雜草2葉時,選用廣譜性、混合施藥為主,確保除草效果,用丁草胺每畝0.2公斤加敵稗每畝1.5公斤,對水50公斤噴霧,必要時,輔以人工除草。
7 病蟲害防治
播種前用包衣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在生育期內發(fā)現病蟲害及時采用藥劑防治,害蟲主要有地下害蟲和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防治病蟲害應做到以防為主,及時防治。
(作者單位:1.474450河南省南陽市淅川農業(yè)局;
2.410100河南省農業(yè)職業(yè)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