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冀東
古人在修養(yǎng)身心方面有三大法寶,值得今人借鑒。
一是禪修·禪定。禪修作為精神心理治療的一種傳統(tǒng)方法,已被納入中醫(yī)養(yǎng)生康復的范疇。禪修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靜坐,即禪定?,F代醫(yī)學和心理學認為,禪定的實質就是“靜心”。初級的靜心能夠放松肌肉和神經,穩(wěn)定情緒;而高級的靜心則可以達到雜念全消、心境澄明的涅槃境界。
禪定可以緩解和消除心理壓力,保持心理的穩(wěn)定,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影響到生理,使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功能得到改善,能夠增強免疫系統(tǒng)活力,維持機體生理機能活動的穩(wěn)定,使練習者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從而使其自身康復的機能達到最佳狀態(tài)。所以,修習禪定不僅可以使人“心靜”,而且能夠防治各種軀體和心理上的障礙或疾病,保持身心的健康,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二是氣功·八段錦。提到氣功,常會讓人產生一種玄幻神秘的感覺。其實,我國古典的氣功理論是建立在中醫(yī)的養(yǎng)生健身理論上的,從上古時代起就已經開始流傳,主要包括了“吐納”“導引”“運氣”“靜坐”“存神”“修煉”“內功”“外功”等,其本質內容一點也不神秘。簡單來講,氣功就是將調身體、調氣息、調心靈三者融為一體的一種心身鍛煉的方法。
對于現代人而言,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練習八段錦。有研究表明,通過特定的形體運動,配合呼吸,以心為主導,在心理上能夠調節(jié)人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在生理上能夠疏通經絡,保證人體氣血的暢通,達到“身心和諧”的狀態(tài)。通過長期練習八段錦,可以調節(jié)全身的氣血,平衡人體的陰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此外,其他傳統(tǒng)功法如太極拳、易筋經、五禽戲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三是辟谷·輕斷食。辟谷是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術的一種,又稱“斷谷”“卻谷”“絕粒”“休糧”等,即不食五谷雜糧,也就是避免或減少谷類、肉類等食物的攝取,實際上是限制飲食、改善飲食結構的一種方法。根據先人的經驗,現代人提出了更為時髦的概念——“輕斷食”。輕斷食的主要目的是排毒,使身體得到凈化,同時也相當于給整個身體系統(tǒng)“放假”,讓負荷過重的身體有休養(yǎng)的時間,但又不損害臟器的生理功能。輕斷食可每個月利用一周時間來進行。主要的食物包括素食和適量的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