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匯
牛油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油,像豬油一樣,做菜的時候加上幾滴,整道菜就會變得十分誘人。在歷史的舞臺中,這種普通的油還曾引發(fā)了一場令人意想不到的戰(zhàn)爭。
1775年的春天,英國人經(jīng)過了一百多年的擴張終于占領(lǐng)了印度。英國政府為了更深入地統(tǒng)治印度和充實英軍人數(shù),決定招募大量印度人當兵,并用這些印度兵來治理印度。
英國軍隊大量地招募印度兵,并教他們各種軍事技能。但由于英國人有自己是戰(zhàn)勝國的優(yōu)越感,所以總是瞧不起印度人,經(jīng)常在日常的軍事訓練中刁難他們。這樣的招募和訓練過了一百多年。1885年的時候,英軍的部隊換了一種新式步槍——毛瑟槍,這種步槍的子彈是圓筒結(jié)構(gòu),在裝子彈的時候,士兵必須先用牙咬開子彈底部的橡膠,才能把子彈裝進槍里。由于毛瑟槍子彈的制作粗糙,為了更好地咬開底部的橡膠,需要在底部加上一種油性物質(zhì)。以前英國人用的都是鯨魚油,但是鯨魚油很貴,而且不易得到,他們便把目光轉(zhuǎn)向了價格低廉且資源豐富的印度牛油。
在印度的文化中,牛被視為圣物。英國人特別喜歡吃牛肉,自從他們占領(lǐng)了印度以后,印度境內(nèi)的眾多牛群就成了他們的目標。為了節(jié)約財力和繼續(xù)捉弄那些印度兵,英國教官們開了個會,決定把子彈底部的鯨魚油全部換成牛油,有個教官還說:“我好像已經(jīng)看到印度人氣得發(fā)青的小臉蛋啦!”這句話令在場所有的英國教官捧腹大笑。這一天,英國教官還是像往常一樣,教印度士兵怎樣把子彈裝進毛瑟槍,可當這些印度士兵咬開了底部的橡膠以后,嘴里竟然充滿了牛油的味道!英國教官看著他們驚詫的臉覺得很搞笑,非常得意。緊接著印度士兵們齊刷刷地跪了下來,含著眼淚向上天懺悔,然后他們把憤怒的目光掃向了英國教官。誰料那個英國教官卻惡狠狠地瞪了回去并且罵道:“你們都愣著干什么,還不快點!”印度士兵再也受不了了,多年來心里累積的郁悶和痛苦在這一刻上升到了最大值,一個排頭的印度士兵突然拿起槍,對準英國教官開了一槍,那個英國教官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鮮血直流。一時之間,整個隊伍大亂。
隊伍里的印度士兵到處奔走相告,說英軍吃了他們的神牛,還把神牛的油沾在子彈上羞辱他們。這下印度的百姓也憤怒了,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印度的士兵都覺得義憤填膺,復仇的怒火射向了英國,一場席卷全國的起義也隨之爆發(fā)。面對來勢洶洶的印度士兵,英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把這場起義給鎮(zhèn)壓下來。
英國因為一口牛油就差點失去了對印度的軍事統(tǒng)治,可見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是多么重要呀。
【外鏈·同類素材】
春秋時期鄭宋兩國都是強國,兩國交戰(zhàn)本該勢均力敵,但宋國卻因主帥的小疏漏導致全軍覆沒。大戰(zhàn)前夜,宋國主帥為了鼓舞士氣,燉了羊肉犒賞全軍,卻漏了自己的車夫羊斟。羊斟見別人吃得滿面紅光,自己卻什么都沒有,氣得咬牙切齒,認為主帥故意羞辱自己。第二天兩軍激戰(zhàn)之時,羊斟駕著馬車把主帥送到了鄭國大本營。因為主帥被俘無人指揮,宋國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