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孫敏+趙闖+范紫軒+麻力
【摘要】基層團組織是高校共青團基礎性、戰(zhàn)略性的根基,按照近年來高校共青團改革工作對鞏固和創(chuàng)新基層團組織建設的要求,高校團支部建設中存在系統(tǒng)性構建不足、基礎薄弱等問題尤為突出,而作為團支部組織核心的支部委員會建設則滯后嚴重。本文從團支部建設實際需求出發(fā),系統(tǒng)分析基層團組織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和核心因素,進而結合實踐研究提出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和建設的系統(tǒng)化對策。
【關鍵詞】基層團組織建設團支部活力提升
基金項目:2016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重點課題“高?;鶎訄F組織建設與活力提升系統(tǒng)性研究和探索”(編號:2016ZD146);2016年度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高?;鶎訄F組織建設與活力提升支撐系統(tǒng)研究與探索”。
長期以來,高?;鶎訄F組織建設在高校團工作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黨的十八大后,尤其在2016年團中央和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中對高?;鶎訄F支部建設提出了明確的指導和要求,更顯示出加強高?;鶎訄F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1]。
高?;鶎訄F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團學組織之間工作職能關系不清
校院兩級團委工作隊伍不足,長期依賴學生會開展團工作,各級團組織的功能弱化,基層團支部委員會與班委會的職能定位尤為混亂。甚至出現(xiàn)了由于非分管團工作輔導員對團工作認識不足,而導致所分管年級的團支部委員會淪為“邊緣組織”的現(xiàn)象。
2.團組織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職能體系建設不健全
校院兩級團委在建設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基本職能中存在缺項,部分職能被長期忽視或得不到有力建設,在培養(yǎng)青年方面出現(xiàn)偏科,或者部分職能僅靠一個項目、一個活動支撐,滿足不了團員日益增長的需求。
3.校院兩級團委對組織動員青年的抓手利用不善
緊密銜接第一課堂是動員青年團員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抓手,而團的實踐活動脫離第一課堂,與專業(yè)、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等結合不緊密,導致團的實踐活動失去號召力、吸引力,泛娛樂化嚴重。
社會化動員與組織化動員是團組織開展工作的兩個主要組織動員形式,應用不當或單一依賴將致使組織動員青年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4.團委與團員青年聯(lián)系不夠緊密
團委對團員青年需求的動態(tài)調研不足。調查研究是所有工作科學決策的基礎和關鍵環(huán)節(jié),依據(jù)共青團工作需要,團干部需要依靠科學的調研方法進行青年特征調研和專項工作調研等。在實際工作中,團干部往往忽視規(guī)范科學的調查研究,對團員青年的思想認識行為等缺乏全面、動態(tài)、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這既是團員青年眼中的團干部機關化表現(xiàn)和根源之一,也是各項團工作脫離團員青年的最主要癥結。
(1)團支部工作的反饋總結不足
對團支部工作的反饋總結和整改是提升團支部工作針對性和水平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各項共青團工作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最后一環(huán)。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失團委與團支部、普通團員之間的信息反饋和溝通機制,各項工作開展后沒有反饋總結,或者反饋渠道隨機而單一,致使各項工作和各級團干部的工作總在低效徘徊。
(2)團工作決策引入團員青年參與的力度不夠
團工作決策過程中引入團員青年參與是尊重青年主體地位和調動青年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手段和舉措。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級團干部對該手段舉措的認識不夠、操作能力不足、制度不健全等緣故,造成各項團工作的決策過程缺失普通團員建議和意見,引發(fā)共青團工作領域出現(xiàn)的“兩張皮”現(xiàn)象。
5.學生團干部培訓機制有待完善加強
學生團干部是開展團工作的核心力量,其工作能力是需要按照一定規(guī)劃、一段時間的持續(xù)培養(yǎng)培訓才能掌握和提升的。而現(xiàn)存的學生團干部培訓工作存在體系不健全、內容脫離實際等問題,亟待加強改善。例如,在培訓內容方面,政治思想部分回避青年團干部關心的熱點和敏感問題,照本宣科脫離實際、技能培養(yǎng)和實踐培訓缺乏、培訓管理考核乏力等問題凸顯。
6.團組織的宣傳影響力明顯不足
學校共青團宣傳工作在內容和載體方面暴露出了多重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缺乏系統(tǒng)的策劃;缺乏對廣大青年需求和關注的聚焦;政治性凸顯不夠,泛娛樂化傾向明顯等。
7.基于班級團支部對團員青年的教育管理乏力
“三會兩制一課”基本制度是加強團員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強化團員意識,提升基層團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制度保障,是團支部委員會開展團員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制度和載體。但是,支委會在落實這一基本制度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團支部職能被弱化或各級團組織對該制度的落實要求重視不夠;二是支委會缺乏針對性的工作技能培訓,使好的制度得不到好的落實,挫傷團員參與的積極性。
8.對團支部建設的指導和資源支持不足
近年來,高校共青團越來越重視基層團組織建設,然而,在團支部建設的指導和支持力度上仍是十分缺乏,存在工作要求多、考核多、指導少、支持少的問題[2]。
按照《團章》要求,學院團委和年級團總支對團支部具有領導和指導職責,依據(jù)教育部關于輔導員工作的相關條例,輔導員具有指導班級團工作的職責。但是,實際工作中,卻體現(xiàn)出非團干部輔導員履行該職責,學院團委則由于人數(shù)有限或學生兼職團干部能力有限等緣故,并未給予團支部有力的工作指導,致使團支部活動常年處在低水平重復,缺乏創(chuàng)新。同時,校院兩級團委在開展基層組織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對團支部開展工作的資金、項目、場地等資源支撐,團支部在資源缺乏的困境中組織開展質量不高的活動,極大地約束了廣大團員青年對團的各項活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
基層團組織建設現(xiàn)存問題的對策研究
基于對上述問題所展開的分析研究,現(xiàn)有團組織急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實踐探索。
1.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指導基層團組織建設endprint
黨的奮斗目標和中心任務也是共青團的工作重點,學校共青團應響應黨的號召,在團干部中積極開展學習貫徹群眾路線活動,讓群眾路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在青年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務于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3]。一是轉換思路,確立基于團支部建設和發(fā)展目標的基層團組織建設的中心和重心;二是在團干部當中強化群眾路線觀念,加強緊密聯(lián)系青年的工作導向;三是進行有利于團支部活力提升和青年成長成才的系列工作整改和資源整合。
2.確立問題導向,改革基層團組織建設
深化改革共青團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基層團組織建設實踐中要堅持問題導向改進群團工作[4]。當前,基層組織渙散、團組織吸引力不足、服務能力欠缺是改進和加強群團工作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境。而基層團支部工作實施開展的核心是團支部委員會的工作開展,對團支部委員會工作能力培養(yǎng)和指導是基層團支部建設和活力提升的基本保障。在實際調研中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我們注重對學生會干部及社團干部骨干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對基層團支部干部集體和個體的能力培養(yǎng)與指導,導致基層團支部出現(xiàn)了有組織沒力量、有集體沒分工、有集中沒民主的現(xiàn)象突出,進而造成團支部層面的渙散和戰(zhàn)斗力降低。
3.理順關系是改革和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
(1)分清團支部委員會與班委會關系與工作規(guī)范
班委會和團支部委員會是兩個平行的基層組織,工作職責不同,分工不分家。團支部委員會有義務協(xié)助班委會抓好班級行政管理的相關工作,班委會則需主動協(xié)助團支部委員會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在兩者關系明晰的基礎上,圍繞基層班級建設展開充分、密切的合作是做好基層班級工作的重要保障,兩者合理分工、有效協(xié)調。
(2)團學組織工作職能的分離使“團委到團支部委員會”“學生會到班委會”兩條線的工作更為規(guī)范與協(xié)調
構建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huán)”團學組織格局,必須理順兩條工作線。院團委受同級黨委及校團委領導,并領導和指導團支部工作;院學生會受同級黨委及校學生會領導,并領導和指導班級開展工作。院團委指導院學生會工作,兩者工作職能要分離。院團委各部門要對應支委會工作職能,而院學生會各部門則要對應班委會工作職能,理順“團委到團支部委員會”“學生會到班委會”兩條線?;鶎影嗉墐晌瘯ぷ髦笇А㈩I導關系的厘清,將促使兩委會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相互配合,避免工作職能混亂導致的基層工作混亂和組織渙散。
4.建立基層團組織及團員青年評價機制是當務之急(1)高?;鶎訄F組織建設與活力提升效果評價機制的確立要建立《基層團支部工作指導辦法》,明確各基層團支部委員的工作職責,加強工作指導。將基層團支部工作職能予以模塊化劃分,并以此為依據(jù)建立評價機制??蓪F支部評價系統(tǒng)分為五大模塊,即支委會建設、基礎團務、思想引領、成長成才服務、支委會輔助班委會工作等,并依照模塊設立恰當?shù)臋嘀胤峙鋵鶎訄F組織建設予以評價。
(2)制訂科學量化的第二課堂成績單評價制度
團組織要針對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將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深入融入現(xiàn)有人才培養(yǎng)體系,實現(xiàn)共青團實踐育人課程化、品牌化和標準化,逐步促進共青團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發(fā)展[5]。同時,將第二課堂實踐育人模塊化分類實施學分化,實現(xiàn)共青團活動和工作的剛需化,有效規(guī)范、約束和引導青年全面參與成長成才實踐教育活動,促進青年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5.進一步建立健全支委會干部培養(yǎng)培訓及工作指導體系
基層團支部工作實施開展的核心是團支部委員會,而對團支部委員會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指導是基層團支部建設和活力提升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以提升支委會干部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科學化培訓體系,實現(xiàn)思想政治性和務實操行性并重,既保障支委會干部的政治素質穩(wěn)步提升,又保障工作能力和效果不斷提高。同時,加強輔導員和團委各級組織對支委會干部工作的指導,做到對活動前策劃、活動中管理控制和活動后總結提升皆有指導,不斷以支部活動或時間段為周期,形成對支委會干部的閉環(huán)指導,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支委會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6.提升對青年成長成才的服務質量,不斷強化資源保障(1)青年成長成才服務職能的全面提質增量
團組織要成為廣大青年遇到困難時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就必須不斷豐富和提升針對青年成長成才需求的項目,滿足廣大團員青年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盡全力做到“青年要提升某一項能力,團組織就可以提供相應的載體和平臺”的服務效果。針對共青團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職能體系橫向覆蓋不全的問題,應將所有基本職能進行菜單化管理并實現(xiàn)全覆蓋;針對每個職能縱向層次不夠的問題,應對各職能菜單進行內容豐富,設立子菜單,加強各單項工作縱深,不斷豐富職能內涵。
(2)優(yōu)化資源條件、通暢資源輸送渠道,確保支部資源保障
團組織要優(yōu)先保障資源向基層支部的傾斜和供給,在不斷豐富和健全服務青年成長成才職能項目和載體的同時,與時俱進,不斷優(yōu)化資源供給的質量,確保不斷滿足廣大團員青年日益提升的活動需求。同時,要建立基層資源導向和保障機制,使支委會開展工作時,在平臺載體、項目、場地、資金、指導等方面都能及時有效地尋求到支持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忠華:《論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西安航空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第7-9頁。
[2]傅忠道:《共青團基礎知識1000問》,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3]何穎利:《高校黨建工作中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現(xiàn)實意義》,《學理論》2014年第5期,第126-127頁。
[4]肖科:《堅持問題導向思維提高抓建基層水平》,《政治指導員》2015年第19期,第3頁。
[5]徐倩倩:《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高校共青團融入人才培養(yǎng)的新體系》,《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第14-17頁。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陜西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