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萍
從簡牘淺析秦漢商業(yè)
黃 萍
商業(yè)作為我國龐大的古代史的分支,歷年來研究多不勝數(shù)。而秦漢時期雖然因為年代較早,史料較少,古文字等原因,研究難度加大,但是由于建國來學術迅速發(fā)展,仍大有建樹。近年來隨著簡牘等新史料的問世,本篇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從簡牘經營模式、集市、物價、銷售和經商淺析秦漢商業(yè),以此佐證我國古代的經商流派。
秦漢 簡牘 商業(yè)
(一)經營模式
合本在我國古代指的是合伙,也叫做連財。作為股份制的鼻祖,在我國起源較早。索引呂氏春秋“管仲與鮑叔同賈南陽,及分財利,而管仲嘗欺鮑叔,多自取。鮑叔知其有母而貧,不以為貪也?!肮操I材:三人共買材,以賈一人出五錢,一人出三錢,一人出二錢。今有贏四錢,欲以錢數(shù)衰分之。出五錢者得二錢,出三者得一錢五分一錢,出二者得五分錢四?!薄豆操I材》這段話說的即是古時三人合資購買木材,等有所盈利的時候,則按比例來獲取盈利份額。既反映了漢代存在著集體所有制,也存在者現(xiàn)代意義上的股份制。
而在古代除了股份形式的合資經營模式,更有像早時家庭聯(lián)產責任制形式的租賃形式。居延新簡《候粟君所責寇恩事》是關于建武三年的一個完整訴訟檔案。建武三年十二月……甲渠令史華商、尉史周育當為候粟君載魚之觻得賣。商、育不能行。商即出牛一頭……育出牛一頭……時,粟君借恩為就……說的即是甲渠候官粟君讓自己的屬吏令史華商、尉史周育為他去觻得販魚,兩人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動身,于是便出資給粟軍,由他雇其他人前往。粟軍以一頭牛和二十七石谷的價格,雇用寇恩用車載魚五千頭去觻得販賣。可見,自古經營模式都不受時空的限制,合本和租賃并不是現(xiàn)代社會獨有的產物。
(二)物價
戰(zhàn)國和秦時的商業(yè)也是有所發(fā)展。云夢秦簡《金布律》中說到“有買及賣也,各嬰其價;小物不能名一錢者,勿嬰?!眿雰r就是為物件標價,而單價不值一錢的小物則不必再標價。可是看出,對物價的管理是更加規(guī)范和嚴格,其他的商業(yè)活動自然也不會遜色。商品貨物作為商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種的種類多少亦能反應出商品活動的興盛情況。一般情況下,物品的種類越多,則商品活動活躍,即商品經營越是興盛。徐樂堯依據(jù)居延漢簡總結出來一些流通于是市場的貨物種類。在這里,撿一二而列,沒有重要與否之分。
田(505.37A,E.P.T52:589)、冢地(564.10)等。
牛肉(269.5)、腎(258.13)、雞(219.5)、魚(E.P.T65:33)等。
羊(E.P.T51:223)、牛(E.P.T65:527)、等。
除了上列的,還有糧食、衣服、布帛、蔬菜、農具等,種類也是比較齊全的。
□詣官封符為社內買馬□.(合校63:34)
說得就是軍事體系里的某個人,為去市購買物品而向候官申請信符的事。
上片簡牘的內容說明了,在漢代,商場活動內容更加的豐富,各個方面,官職專業(yè)化和管理方面等都在共同逐步地完善。
商品價格與經濟的關系就是現(xiàn)象和本質的關系。很多人也把價格看作是社會經濟的晴雨表,所以歷來的管理者都格外注重價格的浮動。
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中有關物價就有6章,并且還記載了大量的糧食之間的比率的史料。根據(jù)記載的物品間的換算比率,可以演算出里面當時的物價。
鹽 粟 米
算數(shù)書 10(斗) 1(斗) 2/3-4/3(斗)
居延漢簡30(斗) 8-145(石)150(石)
以上數(shù)據(jù)是參見張家山《算數(shù)書》和居延漢簡統(tǒng)計的相同的物品的價格。比較表中常用的鹽的價格來說,可以看出居延漢簡中記載的鹽價是《算數(shù)書》的3倍。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般所認為的解釋有兩種。一是《算數(shù)書》可能是反映西漢前期的情況,而居延漢簡反映的是西漢后期的情況。西漢前期,食鹽為私人所生產,銷售,競爭相當激烈,所以也出現(xiàn)“鹽與五谷同價”的現(xiàn)象。而歷經前期到后期,食鹽行業(yè)也飛速地發(fā)展了。二是兩者都反映的是西漢晚期的史料。既然時間上是一致的,那么導致不同的就是空間。居延漢簡反映了西陲邊疆的情況,《算數(shù)書》反映的是內地的情況,那么可以說明,邊陲的物價要比內地的高出很多。而當時邊陲物價高于內地這一情況,除此外,有很多的材料亦可以佐證。
商品價格既然被比作晴雨表那么重要,西漢武帝時,政府就實行平準法來宏觀控制物價,“置平準于京師,都受天下委輸。召工官治車諸器,皆仰給大農……而萬物不得騰踴。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三)銷售
國安糴粟四千石,請告入縣官貴市平賈石六錢,得利二萬四千,又使從吏高等持書請安,安聽入馬七匹貴□□□□□三萬三千安,又聽廣德姊夫弘請為入馬一匹,貴千錢賈故貴登故。(合校20.8)該簡說的是一個叫做國安的人,先囤了四千石粟,而后在市場緊缺的時候,以高于市場每石六千男系的價格售出,最后獲取了二萬四千錢的利益。而國安進行這么大的投機活動,只需要和官府相關關系搞好關系,打好招呼即可。
而與今日不同的是,古代社會由于受到生產力的限制,政府總是參與到對貨物的管理中來,各朝代都會設立糧倉和管理商賈銷售。又因民以食為天,歷朝歷代對于貨物的管理尤為細致和嚴謹?;谏厦鎯蓚€原因,古代遺留下來的關于貨物管理的史料較為豐富。
入禾,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為戶,籍之曰:其廥禾若干石,倉嗇夫某、佐某、史某、稟人某。是縣入之,縣嗇夫若丞及倉、鄉(xiāng)相雜以封印之,而遺倉嗇夫及離邑倉佐主稟者各一戶,以氣(餼)人。其出禾,有(又)書其出者,如入禾然。嗇夫免而效,效者見其封及堤(題),以效之,勿度縣,唯倉所自封印是度縣。終歲而為出凡曰:某倉出禾若干石,其余禾若干石。(睡地虎.秦律十八種P.98-99)
這則簡說的是,糧食以一萬石為一積入庫,并且要登記分倉戶,糧食分倉儲存,分倉排列。在登記的時候要說明清楚糧食品種,糧食數(shù)量,主管人系誰??h級的倉庫要由主管人加印后再封存。發(fā)出的糧食也應該和入庫的一樣,寫清楚責任分工。同時,負責人更是要例行檢查,年終進行匯報本年的收支細末。
而我國古代的任職并不是終身職,所以為了保證每項職官能夠常年以往地順利進行,總是會有制度來制約。
實官史免徒,必放□(張家山.效律頁349)
掌管谷物的官員的任免、人事調動,必須要對他所掌管的谷物進行校對。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古代社會對于掌管職官自有一套體制。
實官戶關不致,容指若抉,廷行事貲一甲。(睡地虎.法律答問P.215)
倉房門閂不緊密的,可以容下手指或用以撬動的器具,成例應罰一甲。
倉鼠穴幾可(何)而當論及誶?廷行事鼠穴三以上貲一盾,二以下誶。鼷穴三當一鼠穴。(睡地虎.法律答問P.216)
倉里有多少鼠洞就應論處及申斥?成例,有鼠洞三個以上應罰一盾,兩個以下應申斥。鼷鼠洞三個算一個鼠洞。
而古代簡中也不乏對于財產清查,賬簿校對的制度,在漢代更是出現(xiàn)了清查報告。居延新簡E.P.F22:175-185,就是十個部對兵器的校對匯總表。
第十七部。弦□十桼。稾矢三千一百,見二千一百五十,少九百五十。
矢二千三百,見二千一百,少二百。(E.P.F22:178)
稾矢,即矢箭。箭端用草料制成,點燃后射出,可引燃積薪,似火箭。
商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商業(yè)關系也會更加頻繁和復雜,總有些善后的處理來維護秩序。《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中的170號簡:
神爵二年十月廿六日,廣漢縣廿鄭里男子節(jié)寬惠賣布袍一,陵胡隧長張仲孫所,賈錢千三百。約至正月□□,任者□神爵二年十月廿六日,廣漢縣廿鄭里男子節(jié)寬惪賣布袍一陵胡隧長張仲孫所,賈錢千三百,約至正月□□,任者□□□□□□□(正面)。(疏勒河170A)
正月責付□□十。時在旁候史長子仲、戍卒杜忠知券?!豕僚匀罚ū趁妫#ㄊ枥蘸?70B)
上述兩簡是陵胡隧長張仲孫賒買名為節(jié)寬惠的布袍契約,價值是一千三百,說好在正月以前付款,證人已看不清;后來張仲孫償清債務后,就在原來契約的背面寫明債務清償字據(jù),有證人長子仲、杜忠。
我國古代的商業(yè)雖受到客觀生產力低下的限制,但是“自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國古代商業(yè)的名目以及繁瑣也并不遜色于后代,況且這簡牘所記載的也只是龐大的古代商業(yè)的冰山一角,但還是有所建樹。
而細究關乎國計民生的各個部門,態(tài)度無非是或抑或揚,至于政策就是在此的基礎上的變動,也就是本質和現(xiàn)象的關系。
(一)抑派
重農抑商思想自從戰(zhàn)國開始,就在中國古代社會經久不息。比較著名的就是秦國商鞅變法,《史記·商君書·墾令》記載:“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形成了“重農抑商”的傳統(tǒng)經濟政策。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基本上確立了抑制商業(yè)的方針。始皇在《瑯邪刻石》中要求到:“皇帝之功,勤勞本事(指農業(yè)),上農除末(商業(yè)),黔首是福。”而在政治上又貶低商人的社會地位,打擊富商大賈,謫發(fā)商人和戴罪的人發(fā)到邊疆作戰(zhàn)。
西漢時的對商態(tài)度反反復復,無一定數(shù),但是總體綜合而言,漢代對商人的打擊力度還是加強了不少。漢高祖劉邦對待商人的措施是政治上打壓,而對于實際的經濟活動并未強力約束。他有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史記.平準書》),商人還不得操練兵器(《史記.高帝紀》)。
(二)揚派
在戰(zhàn)國之前,我國商、周和春秋時期都是相當看重商業(yè)的?!吨芤輹分兄芪耐醢l(fā)布的《高四方游旅》中鼓勵四方之人遷往城市中去。并且承諾,“與之一室之實祿”,即平均遷入三戶,王室承擔其中一戶的經費。
戰(zhàn)國之后,雖主流思想是重農抑商,但是也不乏一些名士擺脫時代桎梏,主張發(fā)展商業(yè),孟子主張功利即是如此?!睹献?滕文公下》記載“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于子?!苯涍^交易細分工,合理利用資源,使利益最大化。而司馬遷更是真知灼見,“布藝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商人的活動不僅不會損壞國計民生,反而會帶動國家的繁榮。除了正面支持商業(yè)活動,他更是推崇商人的地位,“無秩祿之俸、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美名曰“素封之家”。
[1]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第11章[Z].
[2]徐樂堯.居延漢簡所見的市[J].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49~69.
[3]李孝林,黃小紅.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經濟史料探索[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7(5).
[4]史記·卷三十·平準書第八[M].北京:中華書局,2013(9).
[5]史記·貨殖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3(9).
[6]管子·輕重(九篇),遺今十六篇,文景時期佚名作者借管仲之名日漸所著、增補和釋引而成[Z].
[7][漢]桓寬.鹽鐵論·力耕第二[Z].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黃萍(1944-),女,漢族,貴州興仁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