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自由
文氣多地氣多靈氣多的“草根”批評——散論70后草根批評家馬忠及其批評集《忠言忠說》
艾自由
一
文學批評是智慧的、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勞動,是有高度指向性、引領性的話語,特別需要對文學思潮現象、作家作品進行獨特的探索和發(fā)現。文學批評的任務就是用自己的言說,發(fā)別人之所未見,寫他人之所未寫,成為助推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亮光。馬忠在十多年的文學評論實踐中練就了開闊的眼界,是一個有大閱讀觀、大文學觀、大批評觀的70后草根批評家。他以鮮活的筆觸、活躍的心態(tài)、原創(chuàng)的言說,努力使自己的批評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讀者,較好地發(fā)揮了批評褒優(yōu)貶劣、激濁揚清的功用,在盡量防止出現“罵殺”和“捧殺”兩個極端的同時,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頗受好評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富有時代特征的批評文章!
2016年3月,馬忠的文學批評集《忠言忠說》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貴州省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杜國景作序,認為他的批評是“自由和有生氣的批評”。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有順、寧夏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牛學智等著名文學評論家分別撰寫推薦語,認為馬忠“懷著對文學的赤誠,關注打工文學,也分享中國文壇的熱點話題。他雖沒受過專業(yè)學術訓練,卻有自己的視角,開闊,敏銳,獨特,亦不乏新見。他雖站在低處說話,但文字中洋溢著真實的激情和健康的理性,踐行的是正直的批評精神。”“他的有一說一,遵循的是有原點的扇面論述方式,適當的背景建立了論題,恰當的語境支持了思想的針對性,讀起來輕松、快樂而有力量。”“當文學批評界彌漫著敷衍、虛假、空洞的氣息時,他告誡自己要懷著真誠和溫度去面對文本,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他也是這樣做的,而且他把更多的真誠和熱情投向那些迫切需要關注的基層,他用自己的才情和思想打造起通向審美理想的批評‘云梯’”。
《忠言忠說》選取了馬忠近年來發(fā)表于各類報刊的評論60篇,既有對小說、散文、詩歌的評論,又有對文學理論、批評的評論,分為“觀象”“說文”與“對話”三輯。第一輯主要對近年來國內文學思潮現象評說,第二輯是針對具體作家作品的解讀,第三輯關于文學批評話題的探討。他秉持批判眼光和人文視閾,著重點始終在對文學現象的探討、文學觀點的表達和文學作品的細研深析上。全書熔學理、見識、趣味、才情于一爐,既具美文路數,亦富思辨色彩,能夠讓人體感到鮮活的生命表征與思想溫度。其獨特的文風和個性,在今天不容樂觀的評論語境中,彌足珍貴。
二
馬忠以《在場的文學批評為何“缺席”?》一文作為《忠言忠說》的開篇。在這篇批評中,他指出:“近些年,文學批評卻成了王大娘的皮蛋——變了味。人情批評、圈子批評、空頭批評、好話主義,是批評界經常能夠看到的現象?!彼J為:“批評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它有文體、溫度與活力,在這里面,它必須滲透著批評家對文學的熱愛、理解,這樣才有足夠的資格去對作品、作品中的世界及與外部世界的關系發(fā)言。一個好的批評家除了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yǎng),敏銳的藝術與生活感覺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他強調:“文學批評要盡量突出自己的主張,文氣多一些,盡量回到文學本身;地氣多一些,從自己的現實環(huán)境中提取出文學精神;靈氣多一些。如此,方能增強文學批評的魅力或可讀性?!蔽艺J為,這是馬忠的文學批評宣言。“文氣多”“地氣多”“靈氣多”是馬忠自成一家草根文學批評的獨特風格,《忠言忠說》比較全面體現了這一特色。
——馬忠的草根批評文氣多。
古代文論中最早提出文氣說的是魏朝開國皇帝曹丕。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tǒng)的文學批評專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辈茇f的“氣”就是文氣,主要是指作品的風格,同時也兼指作家的氣質、才氣、性格等特征?!拔囊暂d道,文如其人?!迸u多增“文氣”,就是要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文學修養(yǎng),批評才有文采。這就需要批評家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博學多識、增強底蘊,提升自己文氣。只有這樣,才不講模棱兩可的含糊話、不講缺乏新意的陳舊話、不講人云亦云的重復話、不講大而化之的原則話、不講不懂裝懂的外行話、不講脫離實際的吹牛話。在第一輯“觀象”29篇主要針對近年來國內文學思潮現象評說中,《身在生活更要“深入生活”》《真實是藝術的生命》《“發(fā)表才是硬道理”》《少些應景之作、快餐文章》《文藝創(chuàng)作要契合群眾的文化需求》《舊體詩:還是堅持兩條腿走路好》《“微詩歌”:以微顯身照見光亮》《“萬眾歡呼”的詩就不是好詩嗎?》《文學批評“過?!绷耍俊贰毒W絡詩歌亟待確立評價標準》《文藝批評要敢于擔當,敢講真話》《堅守文學批評的價值觀和審美理想》《文藝評論版提升了報紙的文化品位》《別讓文藝評獎變了味》《經過時間,讓意義慢慢生成》等篇章觀點鮮明、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從文壇熱點信息和自身創(chuàng)作感悟入手,從個體到普遍,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通過由現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從而得出令人信服的能自圓其說的結論。這些“文氣”十足的文學時評語言輕松活潑、張弛得度,能較好地打動人、鼓舞人,彰顯了馬忠寫文學時評選點突破精準的真功夫,見識了馬忠寫文學時評確有真知灼見的真本事。《忠言忠說》封面
——馬忠的草根批評地氣多。
認識水平有多高,批評就有多深。認識水平問題又是個理論功底問題,文字能力不是單純的文化素養(yǎng)問題,而是綜合素質的凝結。這就要求批評家上要接天氣,要掌握中央及中國文聯、作協的最新指示精神、理論動態(tài),加強理論水平、理論修養(yǎng)、思想境界的修為,融會貫通百家理論為己所用。下更要接地氣,要從作家文本出發(fā),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話來寫批評文章,給作家以啟發(fā)的同時讓讀者共鳴。如果說第一輯“觀象”29篇主要針對近年來國內文學思潮現象評說的文學時評“接天氣”,第二輯“說文”針對具體作家作品解讀的30篇文學批評則是“接地氣”。從批評的題材來看,涉及小說、詩歌、散文、評論等文學的四大領域,彰顯了其評論多面手的一面。從批評的對象來說,不論對陳忠實、宗璞、李建軍、譚旭東等極少數著名作家批評家的作品,還是對李德南、曹軍慶、孫琴安、高克芳、楊榮昌、秦錦屏、李娟、胡玲、王美春、王學忠、張萬林、劉景明、劉安海、劉耀中、陳超、魈鳴、亞明、唐德亮、陳禮賢、周書浩、楊曉華、厲彥林、孫衛(wèi)衛(wèi)、田沖、張況、牧之等少數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批評家或大多數草根作家批評家的作品,堅持從閱讀文本出發(fā),忠實于內心感受,采取平視視覺,既不仰視,也不俯視,有好說好,有壞說壞,彰顯了一個真正批評家應有可貴氣質的另一面。——馬忠的批評草根靈氣多。
好批評焚之其香如蘭,聞之入心入脾,回味不盡。精思妙想,如飲美酒、回味悠長;精妙論述,令人如口嚼橄欖、口有余香;委婉妙筆,如品香茗、意在境外。好的論述既是形式上的和諧統(tǒng)一,更是內涵上的深沉大氣。弘揚靈氣之風,就是講自己最想說的話、講讀者喜聞樂見的話、講新鮮活潑的話,寫讀者最感興趣、最吸引人的評論,流暢得體,樸實生動,既有觀點提煉,又有事理支撐,給文字注入清新的氣息,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有血有肉,留有寓意,通過循循善誘的文筆撥動讀者的心弦,這樣的批評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才能讓讀者喜歡,讀者才能讀得懂、看得進、記得住、用得上、傳得開。馬忠作為一個從詩人華麗轉型的批評家,批評風格淺入淺出,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行文詩性昂揚,充滿靈氣,多用短句,言簡意賅,活色生香,意猶未盡。這在第一輯、第二輯的諸多篇章中均有不同程度體現,而第三輯關于文學批評話題的探討《批評家的“胳膊肘”該往哪兒拐?》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篇批評對話錄是廣東省60后唐小林、70后馬忠、80后廖令鵬三位草根批評家在廣東省作協的“批評亮劍”,充滿靈氣和才氣,特別是他們“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刀法”的各具特色的批評風格,應該對全國各地的為數不少的草根批評家富有啟迪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我更愿意把這篇高質量的、充滿真知灼見的批評對話錄看成是廣東省草根批評家沖刺全國的集體“宣言書”。三
馬忠早期以寫詩為主,2004年后以寫評論為主,在《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文學報》《民族文學》《文學評論》《作品與爭鳴》等報刊發(fā)表理論與批評文章300多篇,至今出版了《詩意的觸摸》《繆斯的守望與回歸》《文本與言說》《站在低處說話》《亂花迷眼》《詩美探真》《兒童文學現象觀察》《忠言忠說》八本文學評論集,曾獲第一、二屆全國青年產業(yè)工人文學大獎文學評論獎、《人民文學》“近作短評”銀獎、《中國作家》文學評論二等獎、四川省報紙副刊文藝評論三等獎等多種獎項,多篇文藝批評收入《馬克思主義文摘》《廣東文藝批評文選》等各種選本。
從詩歌起步,用散文來客串,成名于批評,馬忠作為第一、二屆全國青年產業(yè)工人文學大獎文學評論獎的唯一兩屆獲得者,2012年評委會對其獲得第一屆文學評論獎的《站在低處說話》的評價是:“論著視野開闊,善于捕捉當下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新變和動態(tài)發(fā)而為文,語言平和樸素直面問題,無目前很多批評文章的炫耀和華而不實,可以說,作者的評論文章是接地氣的文字?!?014年評委會對其獲得第二屆文學評論獎的《詩美探真》的評價是:“這是一部關于活躍在當下的諸多詩人詩作的評說合集。作者能夠貼近時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現實、從審美出發(fā),把握著不同詩人的不同特點展開評論,視野開闊,文字流暢并富有詩意,顯示出作者較為扎實的詩歌審美能力和理論功底?!?015年,其評論集《兒童文學現象觀察》獲第七屆“祖國好”華語文學藝術大賽兒童文學類圖書唯一銀獎,著名兒童文學家、浙江師范大學原校長蔣風評價該書,“充分體現了馬忠堅持事實論述,棄絕泛泛而談,倡示以文本細讀與藝術分析為研究策略的兒童文學批評之道”;2016年,魯迅文學獎得主、北方工業(yè)大學中文系教授譚旭東著的“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兒童文學概論》“兒童文學的理論批評”部分,認為“馬忠對廣東兒童文學的評介,給人以新的視角和新的啟發(fā)”。兩次來自中國青年產業(yè)工人文學最權威文學獎的高度評價,《兒童文學現象觀察》的普受好評,以及遍布全國各地各大報刊雜志的上百萬字的文學批評文章,使馬忠這位草根批評家逐漸被全國越來越多的文學評論圈內圈外的人認可和熟知。我堅信,假以時日,馬忠這位廣東省“三多”(文氣多地氣多靈氣多)草根批評家,一定會越走越遠!
艾自由 現任昭通市文聯副主席、昭通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云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第九屆云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訓班學員。至今在《文藝報》《中國藝術報》《雜文月刊》《文學評論》《藝術百家》《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雨花·中國作家研究》《邊疆文學·文藝評論》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文學評論200余篇,多篇入選《新形勢下文藝評論的理論與實踐》《文化自覺與當代文藝發(fā)展趨勢》《2014年度中青年文藝評論文選》《云南青年批評家文萃》等文論選本,與人合著有《昭通文學三十年》《文學昭通》。
責任編輯:楊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