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茜
[摘 要]課堂教學實踐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實施途徑。只有在課堂上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以《生命橋》為例,淺談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質疑能力;提出問題;激活思維;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75-02、
【案例描述1】
《生命的壯歌》學生課前質疑統(tǒng)計
(備注:一個“1”代表提問一次,“1”越多則提問次數越多)
【分析與反思】
在學生提出的眾多問題中,教師要進行篩選,哪些是無效問題,哪些是解決文本理解的問題,哪些是有廣度、有深度的問題,哪些是可以設置為拓展性的問題。這幾個問題解決了,文本內容、文本傳遞的價值觀便迎刃而解。因此,這四個問題將成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師必須打破常規(guī)的教字、教詞、初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教學流程,而從學生的質疑入手,哪里有疑難,哪里就會有學習思考的興奮點。
【案例描述2】
通過統(tǒng)計得出提問最多的四個問題序號依次是(1)、(7)、(9)、(10)。
1.師:(1)和(10)兩個問題問的人最多,我們先來解決它們,好嗎?
這兩個問題都出自于同一句話:“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保ㄖ该x)
2.解決問題(1): 為什么說這座橋是以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呢?請你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相關語句,可以在旁邊簡單寫上你的感受。
“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這兩只羚羊是怎么飛躍的,你能畫一畫嗎?(一名學生上臺畫)
畫的順序對嗎?(不對)那應該怎么畫?(先畫小羚羊飛躍出去,再畫老羚羊飛躍出去)
依據第1小節(jié)最后一句:年輕羚羊后退了幾步,突然奔跑著向懸崖對面跳過去,隨即老羚羊緊跟后面也飛躍出去,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畫對了,你能擺對嗎?擺一擺兩只羚羊飛躍圖,理解“剛好、猛蹬”
師:沒錯,位置對了才能有爆發(fā)力——猛蹬,不偏不倚,剛好!指導朗讀
教師演示:是啊,小羚羊以老羚羊為墊腳石,成功地獲救了;而老羚羊呢?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師: “墜入”能不能換成“落入”
生1:不能?!皦嬋搿闭f明山澗很高很深。
生2:更能顯示出老羚羊犧牲的場面壯觀。
是啊,老羚羊用它的生命做出了一個成功示范,拯救了年輕羚羊,它的死是多么的壯烈?。?/p>
一只墜入,兩只墜入,三只墜入……這么多的老羚羊累積起來,用生命筑造了堅實的橋墩,撐起了一座偉大的生命橋?。ㄈ嗬首x)
【分析與反思】
學生在交流中獲得認知:1.羚羊們很勇敢,在生死邊緣,毫不氣餒。2.面對死亡,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整個羚羊群,重新點燃“生的希望”。3.“生命橋”是眾多老羚羊的生命建筑的,堅實而壯美!由此,學生驚嘆于弱小的羚羊們通過兩次飛躍得以逃生,用生命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學生的心靈自然被震撼,英雄的形象已經樹立在孩子的腦海中。在“問題”的導航下,設計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的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抓關鍵詞,賞析語句,在讀中感悟揣摩情感。
【案例描述3】
1.用剛才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讀文本,緊扣關鍵詞,你能試著解決第(10)個問題嗎:為什么羚羊跳出的弧線就成了生命橋了呢?
生1:只有跨越到對面,才能活下來,所以是這弧線搭救了羚羊們,給了它們第二次生命,因此稱作生命橋。
生2:弧線像橋的樣子。
生3:是一只只老羚羊在空中的飛躍,劃出的痕跡,宛如一座橋,劃出了希望。
2.解決問題(9):羚羊們?yōu)槭裁淳挥行虻靥由?/p>
出示課文內容:“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什么叫眼花繚亂?亂嗎?哪兒告訴你不亂?
出示:“緊接著,一對對羚羊凌空騰起……快速飛躍?!?/p>
生1:雖然危在旦夕,但更要臨危不亂,否則沒有一只存活。必須一只只銜接好,高度也要剛好。
師:現在還覺得亂嗎?(不但不亂,更顯示出壯麗的美?。?/p>
3.解決第(7)個問題,也是最后一個問題:獵人為什么放下獵槍?(獵人們被動物界的羚羊們所感動,如此弱小,卻如此沉著冷靜,具有團結協(xié)作,犧牲自我的精神,面對這樣一群品質高貴的生靈,人類還有什么理由不放下獵槍?)
【分析與反思】
剩下的其他問題,很快就被迎刃而解,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基于“為什么說這座橋是以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這一主問題展開闡述的,主問題探究透徹,情感到位,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增強,暢所欲言,切入重點,又具個性化表達。這更加讓作為教師的我們明白,在精心備教材、備學生的同時,還要相信學生,放手于學生,用導學單的形式,“求救”于學生,因為學生能提供給我們所需的教學內容?!百|疑問題”是我們教學前進中的“導航儀”,它能突出重難點,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總之,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有意識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發(fā)現問題,敢于議論問題和提出問題,給予學生等待的時間;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形式地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多鼓勵學生大膽地見疑求異。如此,必定能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從而構建出高效課堂。
(責編 韋淑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