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輝??
摘要: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是我國一直在堅持的教育總的方針。其中,美育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美術課教學。雖然,我們說美育是滲透在各科教學中的,但美術欣賞課無疑是美育最有效、最直接的教育手段。在這個“美”應接不暇的新時代,我們要如何上好美術欣賞課呢?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探討了上好美術欣賞課的一些教學手段。對于上好初中美術欣賞課,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有一定的啟發(fā)與參考意義。
關鍵詞:美點;美感;欣賞;創(chuàng)作
美術教育,是美育最直接的手段。通過這一手段,一方面學生學習到一定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通過美術欣賞發(fā)展和傳播美術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與審美能力。美術欣賞課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它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當前,中小學的美術欣賞課,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習慣與形成自己獨特的欣賞特征方面,發(fā)揮著引領作用。因此,重視美術欣賞課,是新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社會越來越高的欣賞水準的重要舉措。
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美術欣賞課以教師講解為主,講究科學與嚴謹,從而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引入現(xiàn)代多媒體后,不少美術教師仍然喜歡用PPT演示文稿展示一大堆的畫家及其作品欣賞,這樣其實是和傳統(tǒng)美術欣賞課一樣,所謂的換湯不換藥。哪怕老師講解得再透徹,再生動,現(xiàn)代學生都不太歡迎。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我們通過美術欣賞課喚起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作品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更喜歡美術欣賞課?如何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如何上好每一節(jié)美術欣賞課?這是我們美術教師今天需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
一、 重視作品的美點
備好每一節(jié)課,寫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案,這是對于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為了讓美術欣賞課上得生動有趣,我們往往要通過網(wǎng)絡資料、書籍資料等的大量閱讀來豐富自身的欣賞水平。例如,在《清明上河圖》這一課的欣賞中,我收集了與這幅作品有關的大量資料,還把自己收藏多年的按故宮博物院1:1的規(guī)格掃描復制的《清明上河圖》搬出來,供同學們欣賞品鑒。他們看到我把珍藏的精品都搬出來了,自然會懷著敬仰與驚艷的心情認真欣賞,還小心翼翼地唯恐弄壞了這一寶貝。這樣,欣賞領略了作品的磅礴氣勢,找到了作品的美點,學生就有了進一步了解作品的需要。這時,我再讓他們上網(wǎng)搜尋《清明上河圖》的文字資料,他們就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紛紛利用百度、360搜索等手段,也有同學竟然在淘寶上搜索這一寶貝,淘寶作為商業(yè)網(wǎng)站,當然也有清明上河圖的生動介紹。還有的同學讀起了微信上的掌上《清明上河圖》介紹:2015年10月12日,故宮鎮(zhèn)館之寶《清明上河圖》收宮入庫,34天僅27萬人得見真容。如果你對它的了解,僅限于張擇端畫的,畫很長,那你有必要看一下清明君的完整版,高清玉照,以及其中暗藏的100個你不知道的北宋……隨著網(wǎng)絡畫卷的徐徐展開,大家可以打開“畫中百秘”查詢,也可以關閉“畫中百秘”自行揣測,當然還有幕后簡介,還有觀眾的眾多評論。這樣,作者簡介、作品的時代背景、這幅畫的價值等等,都在網(wǎng)絡的線上互動中自然滲透了。最后,我再具體談談它的技法、其與西方繪畫的區(qū)別,學生也不覺得枯燥了。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感到收獲滿滿,內容豐富有趣,在不經(jīng)意中欣賞了一幅大作,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藝術品位。
當然,每一件美術作品,其突出的美點是不同的,我們所采用的教法或者說授課的側重點也就不同。對于美術欣賞課,我們有的作品要側重于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要側重于作家技法的表現(xiàn)力,有的要側重于造型與材質的表現(xiàn)力,還有的要側重于作品的時代背景介紹和一些歷史故事的解讀……總之,我們要找出作品的美點,也就是我們教學的重點,來進行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二、 重視美感培養(yǎng)
學生的審美情趣來源于美感的培養(yǎng)。我們知道,對于一幅書畫作品,每個人的欣賞水平和欣賞角度不同,就會有人覺得美,有人覺得丑,有人一點感覺都沒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評論。通過對作品的評論,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與欣賞水平,從而培養(yǎng)其美感體驗。
對于一幅作品的欣賞,從整體上來說,美感體驗可以分為外層體驗與內層體驗。外層體驗比較直觀易得,而內層體驗則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誘導。外層體驗最明顯的就是視覺體驗。也就是能夠感受繪畫作品的色調明亮還是暗淡,畫面表情是寧靜還是躁動,筆致上是飄逸還是沉厚,意象與形式之間是和諧還是沖突,格調是高雅還是低俗,表現(xiàn)是華貴還是質樸,……美術作品的欣賞,最初的感受是美感培養(yǎng)最重要的基礎。因此,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而是讓作品自己說話,讓學生“讀”畫幾分鐘。還要讓他們討論,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這樣,就容易把外層體驗逐步向內層體驗過渡。然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觀體驗的問題,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作品,實現(xiàn)向內層體驗的深化。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表達自己的主觀體驗,從而給學生評論作品的機會,增強其欣賞美術作品的自信心。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yǎng)了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達到了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的。
三、 從欣賞到創(chuàng)作
美術欣賞課的目的在于欣賞美術作品,但欣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作。因此,我們要把美術欣賞課的欣賞活動延伸到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上來。人類就是在一個不斷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認識自身、提升自身價值的。美術欣賞課也不例外。在欣賞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巨大的精神財富的同時,我們提升了自己的審美能力,拓展了自己的審美視野,升華了我們的審美體驗,在心靈深處與藝術作品產生了美的共鳴。如何引導學生從欣賞到創(chuàng)作呢?最重要的還是要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沖動!
在欣賞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后,我對學生說,北宋是我國歷史上最富裕的一個朝代,社會繁榮昌盛,各行各業(yè)欣欣向榮,這在《清明上河圖》中得到了大氣、宏觀、全面的表達。今天,我們寧化也處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從我們城東中學走出去,遍地是高樓大廈,歐式公園,仿古的福寧橋,對岸的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眼前的體育中心和市民休閑廣場,等等這一切,還有整個寧化縣城的布局,也是一副巨大的畫卷。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拿出筆來,畫出屬于自己家鄉(xiāng)的新時代的畫卷呢?于是,美術欣賞課延伸為課外的創(chuàng)作課。還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其實,寧化的夜景更美!也有同學拿出微信上的航拍圖,大家都不愿意下課了,或者表示課后一定好好畫出自己最美的家鄉(xiāng)!
綜上所述,美術欣賞課需要我們美術教師精心備課,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忌“蜻蜓點水”不痛不癢地作作品介紹,而是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點”,體驗作品的美感,然后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延伸到課外,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美的作品!
作者簡介:
林慶輝,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寧化城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