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284份血培養(yǎng)的真菌分布和臨床特點分析

      2017-11-30 09:38:07李春年吳小軍
      臨床肺科雜志 2017年12期
      關(guān)鍵詞:真菌性敗血癥念珠菌

      李春年 吳小軍

      19284份血培養(yǎng)的真菌分布和臨床特點分析

      李春年 吳小軍

      目的研究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真菌性敗血癥患者的病原學及臨床特點。方法收集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19284份血培養(yǎng)中真菌陽性病例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患者血培養(yǎng)結(jié)果、臨床特點、基礎(chǔ)疾病、易患因素及預后等特點。結(jié)果19284份血培養(yǎng)中共檢查病原菌2063株,真菌39株。39株真菌中念珠菌為主要病原菌,其中非白色念珠菌最多,占56.41%,其次為白色念珠菌,占35.89%。真菌檢出率較高的科室為重癥監(jiān)護室,占58.97%。所有患者均有基礎(chǔ)疾病,且合并多種易患因素,死亡率達56.67%。結(jié)論真菌性敗血癥常發(fā)生于有基礎(chǔ)疾病且合并多種易患因素的患者,念珠菌為最常見的病原菌,以非白色念珠菌為主,患者預后欠佳。

      血培養(yǎng);真菌;真菌性敗血癥

      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激素的濫用,免疫抑制劑運用增加,透析、介入治療、器官移植等技術(shù)的開展,艾滋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放療或化療的患者增多,及人口老齡化,導致免疫力低下人群增多,使院內(nèi)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目前真菌感染遍布臨床各科室,由于病原菌種類不斷變化,菌株耐藥現(xiàn)象日益嚴重,其診斷、治療十分困難,已成為院內(nèi)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地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因此,了解真菌性敗血癥的病原學及臨床特點,對于臨床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的39份真菌血培養(yǎng)陽性結(jié)果進行了病原學檢測及臨床特點分析,旨在了解臨床真菌感染現(xiàn)狀,并為診斷、治療提供參考資料。

      資料與方法

      一、標本來源

      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我院住院患者疑為血液感染的血培養(yǎng)標本共19284份,共檢出病原菌2063株,真菌檢出共39株,共30例患者。

      二、儀器和試劑

      BACT/Alert-120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BACT/Alert-120專用血培養(yǎng)瓶為美國歐加隆公司產(chǎn)品??卢敿文钪榫@色培養(yǎng)基為法國CHROMagar公司產(chǎn)品;VITEK-32微生物自動分析儀為法國梅里埃公司產(chǎn)品。

      三、方法

      血培養(yǎng)儀顯示出陽性瓶后,首先進行涂片革蘭染色,如為真菌孢子,轉(zhuǎn)種柯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yǎng)基,置于35℃,培養(yǎng)18-24h,如菌落顯翠綠色為白色念珠菌,藍灰色為熱帶念珠菌,其他的菌落用VITEK-32微生物自動分析儀的YBC卡進行進一步鑒定。

      結(jié) 果

      一、真菌菌株檢出率

      19284份血培養(yǎng)中共檢查病原菌2063株,真菌共39株,真菌陽性率為0.20%,占同期檢查病原菌的1.89%。30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兩次以上檢出真菌,大部分為同一菌株,一名患者先后檢出兩種真菌,分別為克柔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期間間隔1天?;颊吣挲g分布中最小年齡為出生后1天,最大為93歲,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18歲的患者共3例(占11.11 %),19-59歲的患者共14例(占44.44 %),≧60歲的患者共13例(占 40.74%)。

      二、真菌菌株類型分布

      39份血培養(yǎng)中念珠菌為主要病原菌,共36株(占92.30%),其中非白色念珠菌較多,共22株(占56.41%)。各菌株分布以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最為多見,其次為熱帶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最后為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絲狀桿菌、新生隱球菌和新型隱球菌。其中近平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別有14株(各占35.89%),具體分布(見表1)。

      表1 39株真菌菌株分布

      三、真菌菌株科室分布

      血培養(yǎng)檢出的真菌以重癥監(jiān)護室最多(23株,占58.97%),其次為肝膽外科和神經(jīng)內(nèi)科(各3株,占7.96%)(見表2)。

      表2 39株真菌科室分布

      四、基礎(chǔ)疾病及易患因素

      基礎(chǔ)疾病:肺部感染12例、心腦血管意外6例(包括急性冠脈綜合癥2例、急性腦出血2例、急性腦梗死1例、心搏驟停綜合癥1例)、惡性腫瘤化療或化療5例(包括急性白血病化療2例、肺癌化療1例、喉癌放療1例、淋巴瘤化療1例)、2型糖尿病4例、早產(chǎn)兒并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2例、多發(fā)傷2例、腸穿孔1例(見表3)。易患因素:應用廣譜抗生素30例(全部患者均使用過廣譜抗菌治療,其中10例使用3聯(lián)以上抗菌治療)、入住ICU 23例、留置導尿管18例、中心靜脈置管13例、腸外營養(yǎng)13例、呼吸機輔助呼吸11例(其中4例氣管插管)、伴隨菌血癥8例、手術(shù)及引流管5例(見表4)。

      表3 基礎(chǔ)疾病分布

      表4易患因素分布

      五、患者預后

      30例患者中5例患者治愈后出院,8例患者自動要求出院或轉(zhuǎn)院,1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達56.67%。

      討 論

      真菌感染多為機會性感染,根據(jù)侵犯人體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將致病真菌分為淺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指能侵犯人體皮膚、黏膜、深部組織和內(nèi)臟,如肺、腎、腦、消化道等,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本研究為真菌性敗血癥,為深部真菌病,常發(fā)生于免疫力低下的危重患者。

      近1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顯著升高,其中念珠菌性敗血癥已成為院內(nèi)血流感染的第四位[1]。目前普遍認為真菌敗血癥發(fā)生可能與患者免疫力低下、合并多種易感因素有關(guān)。在本研究中,老年患者占40.74%,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其中以肺部感染最為常見,占30%,其次為心腦血管意外、惡性腫瘤化療或放療。全部患者均使用過廣譜抗生素,部分患者使用三聯(lián)以上抗生素,且多數(shù)患者可有侵入性操作,如吸痰、留置尿管、中心靜脈置管、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術(shù)后引流管、腸外營養(yǎng)等。從科室分布來看,以重癥監(jiān)護室最多,其次為肝膽外科和神經(jīng)內(nèi)科最為常見,于(表3)可見,入住重癥監(jiān)護室為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這是由于入住重癥監(jiān)護室的患者一般病情較重,機體免疫機能下降,可合并多種臟器功能損害,且常合并多種易患因素有關(guān),有研究指出重癥監(jiān)護室占據(jù)醫(yī)院真菌感染的25-50%[2]。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腎功能不全等患者常免疫力低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環(huán)境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容易導致真菌感染。26%左右的患者同時合并細菌性敗血癥。細菌性敗血癥臨床上常傾向于使用廣譜、足量、足療程抗生素治療,而真菌感染性敗血癥常繼發(fā)于需使用廣譜抗生素的細菌感染,有研究表明這類患者感染常難以控制,治療困難,預后差,死亡率高[7]。

      本研究中,念珠菌是引起真菌性敗血癥的主要病原菌,占92.30%,這與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報道一致[1]。多數(shù)研究顯示,白色念珠菌是引起真菌性敗血癥最常見病原菌,其次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3]。但最新研究表明,近年來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侵襲性念珠菌病不斷增多,侵襲性念珠菌病中白色念珠菌比例逐漸減少,大約有50%由非白色念珠菌引起,這可能與菌株耐藥有關(guān)[2]。在本組資料中,非白色念珠菌(占56.41%)較白色念珠菌(占35.89%)更多見,這可能與地域差異、抗生素及抗真菌藥物的使用情況不同有關(guān)。本實驗中,隱球菌所占比例不高,為5.12%,研究指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更易罹患隱球菌病,可能與外周血CD4細胞計數(shù)低有關(guān)[4],而本研究中兩例患者并非艾滋病患者。目前霉菌性敗血癥發(fā)病率不高,多數(shù)研究認為其常發(fā)生在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中,可能與免疫抑制及白細胞減少有關(guān)[5],本組研究中僅有一例血培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絲狀桿菌,患者為急性白血病患者,并于短期內(nèi)死亡。

      真菌性敗血癥預后常欠佳,研究指出真菌性敗血癥與死亡率顯著相關(guān),危重癥患者的粗死亡率甚至高達40%-75%[1-2],且治療延遲12-24小時可導致粗死亡率增加2倍[3]。本研究中死亡率高達56.67%。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消除易感因素、早期診斷、及時并合理的抗真菌治療在降低真菌性敗血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中起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然而真菌性敗血癥常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容易誤診及漏診。目前對于真菌性敗血癥的早期診斷方法有Ostrosky-Zeichner預測規(guī)則及 Candida評分[1-2]。研究指出合并有多種高危因素如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近期大型手術(shù)、中心靜脈置管、腸外營養(yǎng)、糖尿病等,當這些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或病情較前惡化時均應考慮真菌性敗血癥的可能。對于高?;颊邞貏e注重真菌感染的監(jiān)測,可定期行血液、痰液、尿液及引流液的真菌培養(yǎng)。需注意的是僅有50%的血培養(yǎng)可呈陽性,因此血培養(yǎng)陰性并不能完全排除真菌性敗血癥,當臨床懷疑時可行血涂片查找真菌孢子和菌絲協(xié)助診斷,可反復送檢,必要時行內(nèi)臟穿刺并采集標本進行真菌培養(yǎng)[1]。甘露聚糖、(1,3)-β-d-葡聚糖檢測、真菌特異性DNA及特異性抗體等血液學檢查也可協(xié)助診斷[2]。雖然目前暫無明確證據(jù)表明早期移除導管有利于預后,但目前普遍推薦當懷疑中心靜脈置管感染時,應及時拔除或更換導管[6],并可送檢導管尖端分泌物培養(yǎng)。

      目前,應用于臨床的抗真菌藥物種類有限,主要有唑類、多烯類和棘白菌素類,我國常經(jīng)驗性使用氟氯康唑或兩性霉素B治療真菌感染,以前者居多,也因此導致近年來氟氯康唑的耐藥問題日益嚴重。棘白菌素已推薦作為首選藥物用于嚴重真菌感染的患者,包括血流動力學紊亂或懷疑合并器官受累[3]。

      然而我國普遍忽視了真菌的耐藥問題,多數(shù)機構(gòu)僅進行真菌菌種的培養(yǎng)鑒定,未進行真菌藥物敏感試驗測定,這也是我院治療的一個缺陷所在,積極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有利于選用合理有效抗真菌藥物,提高藥物療效及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真菌為機會致病菌,常發(fā)生于免疫力低下且合并多種易患因素患者,念珠菌為真菌性敗血癥主要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最為常見,真菌性念珠菌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需臨床醫(yī)生了解其易患因素并對高?;颊哌M行病原學監(jiān)測,旨在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

      [1] Calandra T,Roberts JA,Antonelli M,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candidiasis in the ICU: an updated approach to an old enemy[J].Crit Care,2016,20(1):125.

      [2] Pemán J,Zaragoza R.Current diagnostic approaches to invasive candidiasis in critical care settings[J]. Mycoses,2010,53(5):424-433.

      [3] Mikulska M,Del Bono V,Ratto S,et al.Occurrence,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didemia[J].Expert Rev Clin Immunol,2012,8(8):755-765.

      [4] Gaona-Flores VA,Campos-Navarro LA,Cervantes-Tovar RM,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fungemia in an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 in Mexico city: A 10-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J].Med Mycol,2016,54(6):600-604.

      [5] Guarro J.Fusariosis, a complex infection caused by a high diversity of fungal species refractory to treatment[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3,32(12):1491-1500.

      [6] Janum S,Afshari A.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removal for patients of all ages with candidaem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6,7:CD011195.

      [7] 張黎,劉正印,徐英春,等.70例真菌血癥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2,51(12):952-956.

      Distribution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fungiin19284bloodculture

      LIChun-nian,WUXiao-jun
      People’sHospitalofWuhanUniversity,Wuhan,Hubei43006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t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ngemia in 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fungal positive cases in blood culture were collected from Octo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5 in 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TheResultsof blood culture, clinical features, underlying diseases,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 total of 2063 strains of pathogens and 39 strains of fungi were tested in 19284 blood cultures. 39 strains of fungi were mainly Candida, which was the most non-Candida albicans, accounting for 56.41%, followed by Candida albicans, accounting for 35.89%. Fungal detection rate was higher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ccounting for 58.97%. All patients suffered from underlying disease with predisposing factors, with a mortality of 56.67%.ConclusionFungemia usually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predisposing factors. Candida i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mainly non-Candida albicans with poor prognosis.

      blood culture; fungi; fungemia

      10.3969/j.issn.1009-6663.2017.12.012

      430000 湖北 武漢,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吳小軍,Email:wuxiaojunrmyy@126.com

      2017-04-20]

      猜你喜歡
      真菌性敗血癥念珠菌
      生物標志物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
      以敗血癥為主癥禽病的鑒別診斷
      急性爛鰓、套腸、敗血癥…一旦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或高達90%,叉尾鮰真的值得養(yǎng)嗎?
      對真菌性陰道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分析
      念珠菌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信鴿白色念珠菌病的診治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臨床治療觀察
      早發(fā)型與晚發(fā)型新生兒敗血癥臨床比較
      臨產(chǎn)孕婦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結(jié)局調(diào)查
      護理干預對真菌性陰道炎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
      正蓝旗| 禹城市| 中阳县| 玉溪市| 吉木萨尔县| 改则县| 德令哈市| 阿巴嘎旗| 黄浦区| 广丰县| 甘肃省| 利津县| 新巴尔虎右旗| 苏尼特左旗| 太仓市| 藁城市| 莱州市| 信宜市| 个旧市| 北碚区| 桃源县| 迁西县| 收藏| 昭觉县| 英吉沙县| 梁山县| 特克斯县| 新田县| 陆良县| 延庆县| 佛冈县| 石阡县| 乌拉特前旗| 广饶县| 新郑市| 益阳市| 新疆| 临夏市| 丽水市| 长丰县|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