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摘 要: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轉變?yōu)樾畔⑵脚_的建設者和信息供應者。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尤其是互聯(lián)網技術在校園的廣泛應用,使得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可利用的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推動互聯(lián)網資源和初中數學課堂的深度融合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和必經之路。
關鍵詞:網絡;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5-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92
一、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現(xiàn)狀分析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教育改革是推動教育轉型的主要手段,而課程改革和課堂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也在由傳統(tǒng)課堂向著“教育新課堂”轉變。
(一)由以教師主導的傳統(tǒng)課堂向以學生為主體、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新型網絡課堂快速轉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寫靠一支筆、說靠一張嘴”的“填鴨式”數學課堂已經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數學課程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而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和教育融合的不斷深入,網絡課程、網絡課堂成為初中數學課堂改革的大方向,以教師為課堂主導的傳統(tǒng)課堂正在向以學生為主體、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新型網絡課堂快速轉型。
(二)課內有效教學資源匱乏,現(xiàn)有教學資源很難實現(xiàn)學習目標,但以網絡資源為代表的課外資源越來越豐富。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強調借鑒功能,以史為鑒的特點,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把學生從數學情境中引導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把相應的數學精神在現(xiàn)實中發(fā)揮應用,以此逐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即初中數學課程必須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兩個育人目標。要達成上述目標,初中數學課程資源必須進行拓展和外延,更應該實時地引入網絡資源,互聯(lián)網上與初中數學有關的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集文字、聲音、動畫、圖像等多種信息資源于一身,圖文聲并茂,視聽思結合,它可以還原各種數學事件、再現(xiàn)數學情景,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既可以豐富學生學習資源和學習途徑,又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還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特別有利于營造能夠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環(huán)境,打破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輕松達成教學目標。
(三)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在課堂中廣泛應用,使得網絡資源在課程中的應用越來越便捷。互聯(lián)網技術已經和教育技術密切關聯(lián),“黑板加粉筆”的傳統(tǒng)教室已經被基于互聯(lián)網的數字教室所取代,這就為網絡資源進教室搭建了平臺,拓寬了渠道。網絡教室利用網絡將各地教育資源連接起來,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共享?;ヂ?lián)網上與初中數學課程有關的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數學課堂容量,學生通過對數據的獲取、加工、啟發(fā)思考、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等多種程序,調動自己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來拓展知識面,實現(xiàn)學習目標,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由于網絡資源的獲取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學生可以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通過廣泛的信息資源自主選擇,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訂學習計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音視頻、數學圖片、文獻文字記載、考古資料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也就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當前網絡環(huán)境下網絡資源現(xiàn)狀分析
互聯(lián)網絡具有互動性強、數據龐大以及開放性等特點,在信息的傳播中具有高效便捷、實時性等優(yōu)點,因此對推動教學改革,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幫助。
(一)數學網絡教學資源數據龐雜,類別多樣,但是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仍很匱乏且分布廣而散?;ヂ?lián)網上適合初中數學教學的網絡教學資源數以千萬計,體量龐大,種類繁多,包括專門的數學教學網站、數學專題網站、以紀錄片為主的數學題材音視頻資料、數學圖片、文獻文字記載材料、教學課件、習題資料、數學課堂實錄等等。這部分與數學教學活動有關的網絡資源雖然數據體量龐大,但絕大部分內容比較接近,分布比較廣泛且分散。由于缺乏深層次的教學資源開發(fā),網絡資源大部分再生性和二次利用率比較差,而且多數是文字教材的搬家或課堂教學的翻版,質量較低,屬于“教育活動的原始生產資料”,真正符合初中數學課程特點、適用性強的優(yōu)秀教學資源并不多。由于網絡教學資源缺乏一體化設計、交互性和連續(xù)性,資源分布不成體系且缺乏科學性,整個資源體系雜亂無章,加之能否提供檢索的服務器缺乏人性化智能導向,故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需要。
(二)數學網絡教學資源真實性差,真假難辨,對教師和學生的辨別能力要求高。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支撐的網絡教室里,學生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支配下利用自己的頭腦對信息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捕捉、加工來使自己獲得新知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捕獲的信息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基本素材,素材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學生的知識偏向。網絡上的教育資源特性決定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接觸的可用資源真假難辨,尤其是已經被二次加工過的數學資料如音視頻資料、文獻中摘錄的只言片語等,一般都帶有較強的主觀性,以初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很難辨別資源真?zhèn)?,容易出現(xiàn)認知偏差,所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辨別能力成為網絡資源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的重要阻礙因素。
(三)數學網絡教學資源更新速度快,持續(xù)性強,具備較強的可塑性。網絡教學資源是互聯(lián)網資源的一部分,同樣具備互聯(lián)網快速更新的特征,基于數量龐大的終端支撐,網絡教學資源更新速度非??臁kS著初中數學網絡資源的不斷更新,資源不斷被利用、不斷被加工,相互關聯(lián)的數學網絡資源相互聯(lián)系,內容不斷豐富,體系不斷完善,可塑性較強。
參考文獻:
[1] 凌道明.新型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育資源重構所面臨的現(xiàn)狀分析與解決策略[J].南方論刊,2010(5).
[2] 曹梅靜,王玲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