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生
(吉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3)
開展小學體育“第二課堂”的研究①
于海生
(吉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3)
從“第二課堂”的內涵出發(fā),對小學體育“第二課堂”進行了詮釋,闡明了開展小學體育“第二課堂”對于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育意識,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形式和內容等重要價值?;谛W體育“第二課堂”的特征和小學教育環(huán)境的客觀性,分析了開展小學體育“第二課堂”的可行性以及面臨的諸多困難,為此,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策略,進而為小學體育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第二課堂” 小學 體育課 少年兒童
小學階段是學校教育的起步階段,小學生的運動健康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的體育教育擔負著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保障小學文化教育正常開展的重要職責。目前,小學生的課余時間被越來越多的奧數班、英語班、作文班等能力提高輔導班所占據,而關乎孩子們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卻成為了十分“奢侈”的事情?!暗诙n堂”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擴寬學校體育教育的時間和方式,有效遏制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下滑,為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保駕護航。
“第二課堂”在教育過程中被廣泛使用,但對于其定義,目前尚沒有一致的表述。通過研究認為,“第二課堂”是指學校在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之外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它具有以下特征:是學生自愿參加的;由學校組織安排的;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而開展的;由學校提供相關教學資源;是對教學計劃內課程的有效補充。
小學體育“第二課堂”,是基于小學現有的體育資源或由校方發(fā)現、引入的校外體育資源,以小學生憑自愿參與為前提,在正常授課時間之外,開展的學校體育活動,其形式包括體育社團、體育比賽、體育觀摩等。
體育“第二課堂”是對體育課在時間、空間、內容和形式上的重要補充。學校體育課時有限、授課方式和內容都受到教學計劃和管理體制約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孩子體育鍛煉的效果和參與積極性。體育“第二課堂”在正常體育授課之余,為孩子提供了更多時長、形式靈活、內容多樣的體育鍛煉機會,使孩子有更多時間,帶著興趣參與體育活動,能夠強化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的效果。
體育“第二課堂”的特點是打破了常規(guī)教學的框架,讓學生在不單純以提高體育成績?yōu)槟繕说捏w育參與過程中,真正體會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和樹立終身體育思想大有裨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孩子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一方面為了鍛煉身體,另一方面為未來的發(fā)展做能力積累。體育“第二課堂”能夠通過各種不同體育項目的社團活動,通過專項教師或教練的授課,為小學生提供正規(guī)的基本體育運動技能教育,既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也可以滿足對技能學習的需求。
很長一段時間,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都為如何在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這一問題而苦惱。體育“第二課堂”是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教學時間少、內容枯燥、形式單一,教學效果不理想?!暗诙n堂”的突出特征是形式靈活、內容多樣,授課時間和空間自由度大。這些特點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自主性和靈活性,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國家始終把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發(fā)展作為教育政策制定的一項重要目標,鼓勵和支持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開拓思路進行體育教學改革,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小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開展小學體育“第二課堂”有利于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和體育思想的培育,順應了國家的政策導向和改革發(fā)展方向。而許多學校管理者對此缺乏起碼的認識。
許多小學已經在體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走在了前面,在聚集了更多的體育教育資源的前提下,在校園內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但是沒有形成完整的、涵蓋“第二課堂”在內的教學體系,導致教育者對于“第二課堂”概念模糊、目的不清、效果不佳、管理困難。
“第二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專業(yè)的師資力量是其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小學體育“第二課堂”要為小學生提供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就需要更多專業(yè)的體育教師。目前小學體育教師在專業(yè)能力、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方面都差強人意。
在有關學者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發(fā)現,目前小學校開展體育“第二課堂”的一大困難在于,場館類型單一、數量不足、功能性差、室內場地較少等,嚴重影響了體育活動的開展。視頻播放器、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的數量和類型也難以滿足需求。
“第一課堂”,也就是學習規(guī)定的教學課程都有考核內容和標準,以此來衡量其教學效果?!暗诙n堂”是不以學習成績?yōu)槟繕私虒W過程,其形式多種多樣、內容無一定之規(guī),又沒有硬性考核要求,故而,存在應付教學、打發(fā)時間,以招收學員自我盈利為目的開展體育活動等現象,缺乏相應的教學效果質量評定體系。
(1)調查顯示,小學體育課程課時數基本為每周2學時,但是體育課程被占用、挪用現象時有發(fā)生,教學組織形式也比較單一、陳舊。小學教育有關部門領導應當盡快轉變思想,實施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充分認識到開展小學體育“第二課堂”的重要意義。
(2)有關領導要給予小學體育“第二課堂”必要的政策支持,為體育場館和設施建設以及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幫助,為小學開展體育“第二課堂”保駕護航。
(1)小學教育有關人員應當致力于改革和完善教學體系,將“第二課堂”納入到小學生培養(yǎng)的體系中來。
(2)改變以往單一的體育教學目標,建立提高身體素質、學習體育技能、培養(yǎng)體育興趣、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相融合的教學目標。
(3)充分發(fā)掘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教學內容,使其與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相互補充,實現有效拓展和深化。
(4)整合現有的體育資源,發(fā)掘、引入校外資源,將二者有機結合、有效利用。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保證“第二課堂”的教學效果。
(1)小學體育教師的聘任和引進,需要以更新的、更加符合小學體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需求為尺度,側重技能水平和教學能力。
(2)對原有的體育教師進修再教育,側重體育專項技能的提高,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求。
(3)建立體育教師的激勵機制,減少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激發(fā)積極上進的內在動力,促使教師更加注重自身建設,提高小學體育師資水平。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著.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5.
[2]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207.
[3]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4]余力.小學科學“第二課堂”的指導策略與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076
G623.8
A
2095-2813(2017)11(a)-0076-02
于海生(1977—),男,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