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賈學龍
新時期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傳承雷鋒精神教育路徑探析
張國慶 賈學龍
高校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傳承雷鋒精神的重要意義,應把志愿服務作為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廣泛培育大學生志愿者,依托志愿者服務活動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長效機制的方式實現(xiàn)大學生雷鋒精神教育的常態(tài)化。
志愿服務 雷鋒精神 傳承 路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tài)化”。高校應把志愿服務作為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要載體,促使學生在志愿服務實踐中不斷成長成才。高校如何通過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教育引導大學生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是擺在當前必須要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這也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蔽覀儜逍训恼J識到雷鋒精神在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思想引領
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能夠使大學生深化對雷鋒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準確把握和踐行雷鋒精神,進而弘揚雷鋒精神。從而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形成具有正能量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堅定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學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其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的實踐者,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傳承傳播者,促進形成公平正義、誠實守信、團結友善的良好社會風氣。
(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行為模式
通過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做到“心”入雷鋒精神和“身”入雷鋒精神的統(tǒng)一,即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統(tǒng)一。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大學生可以開拓眼界,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培養(yǎng)自身的志愿服務意識;形成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chuàng)新精神,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工作的工作作風,從而形成正確的行為模式。
(三)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
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能夠促進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合理評價自我,從而更好地適應國家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提升大學生志愿服務能力,培育“雷鋒精神種子”、“雷鋒精神骨干”,經過他們的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將雷鋒精神進一步擴散,讓雷鋒精神在大學生群體里發(fā)揚光大、代代相傳。
對大學生進行雷鋒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徑。高校要重視以大學生志愿服務為依托的傳承雷鋒精神教育,提高大學生雷鋒精神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在大學生中廣泛培育志愿者傳承雷鋒精神
在高校設立專門的志愿者服務方面的選修課和雷鋒精神方面的必修課,讓大學生通過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學習,更加深入的掌握志愿者服務精神和雷鋒精神;通過大學生理論宣講團結合理論和實踐對大學生進行廣泛的宣傳,從而激發(fā)廣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熱情和傳承雷鋒精神的責任意識;通過建設“雷鋒精神種子工程”,培育大量的“雷鋒精神種子”,使得這些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同學們的學習楷模,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周圍人,引導大學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到校外和用人單位去就是傳播雷鋒精神的種子,進而推動雷鋒精神的常態(tài)化建設。
(二)依托志愿活動服務平臺實現(xiàn)大學生雷鋒精神教育常態(tài)化
依托志愿活動服務平臺,把雷鋒精神融入其中,使大學生感受到志愿服務就是雷鋒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感受到志愿服務是高尚的事業(yè),從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主動接受雷鋒精神的洗禮和熏陶。高校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建設好暑期社會實踐、“三支一扶”、志愿者社區(qū)服務、志愿者大型活動服務等志愿服務品牌活動,讓大學生志愿者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從而形成社會、高校無縫隙對接的全方位雷鋒精神育人格局。
(三)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長效機制,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tài)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制度保障,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高校應該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予以支持。物質方面,高校要給予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經費保障,例如:為大學生志愿者購買意外傷害險、交通費用支出、志愿服務組織必要的活動費用等,確保大學生志愿者無后顧之憂。精神方面,高校應定期選拔出一批優(yōu)秀志愿者予以表彰,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和輻射廣大同學,從而在全校形成“人人爭做志愿者”、“人人爭做雷鋒式大學生”的氛圍,推進高校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常態(tài)化建設。
[1]黃慧,韓冰.雷鋒精神在高校志愿服務活動中的傳承[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4).
[2]黃蓉生.論新時期大學生雷鋒精神教育[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2(11).
(作者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本文系2016年度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6LX041。
張國慶(1985-),男,漢族,遼寧朝陽人,碩士,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油天然氣工程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賈學龍(1988-),男,漢族,山東禹城人,碩士,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校團委干事,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