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試論《刑九》對行賄犯罪的處罰規(guī)定
張 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十八大以來,反腐工作陸續(xù)開展,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從而《刑九》在嚴懲貪腐方面對行賄者的處罰也做了諸多的考慮,落實了寬嚴相濟的形勢政策,回應了人民群眾的呼聲,進一步在全面考慮了中國當下國情后做的慎重選擇。
《刑法修正案(九)》; 行賄犯罪;處罰;刑事政策
對于實踐中不斷出現(xiàn)的重受賄輕行賄的現(xiàn)象,一味只注重打擊受賄行為而放縱行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行賄是因,受賄是果,要想控制腐敗,必須在源頭下功夫。因此《刑九》在行賄犯罪中增添了適應實際的新東西,完善了行賄受賄的立法體系,這對整個刑法的完善也是很有必要的。
2.1增加了“并處罰金”。眾所周知,行賄犯罪是貪利型犯罪,行賄者往往都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通過并處罰金,不僅使得行賄者喪失已得利益,還會因為犯罪行為受到刑法的制裁,從而喪失再次犯罪的可能。
2.2進一步嚴格從寬處罰條件?!缎叹拧穼ⅰ缎谭ā返?90條第2款細化為:“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蹦康木褪歉淖儸F(xiàn)實“重受賄、輕行賄”的觀念,將對兩者的懲治置于相同的高度。
2.3增設了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由于刑法缺少此類犯罪的規(guī)范,使得行為人巧妙鉆法律空子,逃脫法律懲罰。通過增加此條,可以完善立法不足,回應群眾的呼聲和社會的關切,進一步加大對行賄犯罪的打擊力度,完善行賄犯罪的法網(wǎng)。
立法是一個價值平衡與選擇的過程,《刑法》的更改是立法者平衡各種要求、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后的一次慎重選擇。
3.1 《刑九》關于行賄罪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皣馈敝竾栏瘛烂C、嚴厲,體現(xiàn)在立法上為設置嚴厲的法定刑。由此對行賄行為的懲處上增添了罰金刑;《刑八》有“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此次新增“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罪”,目的在于處罰向國家工作人員近親屬等特定關系人的行賄,填補法律漏洞,嚴密行賄犯罪的刑事法網(wǎng),在嚴厲打擊腐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寬”指寬緩、寬大、寬容,體現(xiàn)在立法上是設置較為輕緩的刑罰。行賄者的主觀惡性小于受賄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其通常是為了得到利益而不知不覺走上犯罪的道路,容易改過自新,因此行賄者的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受賄者的法定最高刑為死刑。在兩者的“特別自首”制度上,行賄者在滿足法定條件,便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無關行賄數(shù)額。
3.2 《刑九》關于行賄罪的規(guī)定與刑法機能的實現(xiàn)。刑罰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便會震懾犯罪、預防犯罪;用不好便會侵害無辜人的生命、財產(chǎn)。此次修正案的出臺,對行賄罪加大了處罰力度,在具體問題上做了細致規(guī)定,但是也規(guī)定了從寬處罰的條件。因而,刑法不僅是“犯罪人的大憲章”,也是“善良人的大憲章”,這是刑法人權保障機能的實現(xiàn)。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關系到一個國家機關的健康有效運行,更有關到一個國家的存續(xù)與發(fā)展,唯有在刑法上予以保護,才能突出此法益的價值,促使犯罪人望而卻步,達到法益保護的目的。
3.3 《刑九》對行賄罪修正的缺憾。盡管此次修正案對行賄犯罪在立法上的完善起很大的作用,但是本人認為,以下等問題在立法上還存在著缺憾,由此下文將進一步分析。
3.3.1犯罪構成的不足?!缎叹拧分?,對行賄罪及財產(chǎn)刑做了完善,并且對行賄者從寬處罰的條件嚴格規(guī)定,這向我們透露出對賄賂犯罪的重懲傾向。然而賄賂犯罪具有其特殊性,單純通過法律條文或規(guī)定嚴酷刑罰來減少或避免此類犯罪,是遠遠不夠的:
第一、犯罪主體的特殊性。賄賂犯罪是典型的高智商犯罪,實施此類犯罪的人,其智商、情商往往高于社會上的一般人。由于觀念、科技的影響,以及經(jīng)受不住利益大于成本的誘惑,行為人會選擇更加隱蔽、高明的方式實施犯罪,從而對司法實踐造成更大的困擾。
第二、犯罪分子心理的特殊性。對于實施盜竊、搶劫等犯罪而言,案情簡單、認定便宜,因此處罰力度越大,對行為人的震懾越大,再次犯罪的幾率會降低。而行賄犯罪有特殊性,犯罪者最關心的是被查處的可能性及大小,其次才是刑罰輕重問題。在立法中過于強調處罰力度,勢必會降低對行賄者處罰的幾率。例如我國的貪污罪與受賄罪,法定最高刑都規(guī)定了死刑,可在實踐中貪污受賄者卻絡繹不絕,屢禁不止。由此,通過加大處罰力度對此類案件并不適用。
貝卡利亞早就提出:“從預防和遏制犯罪的效果看,對于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雹佟皯土P犯罪的刑罰越是迅速與及時,就越是公正與有益?!雹谠诹⒎ㄖ?,就必須嚴密行賄犯罪的刑事法網(wǎng),降低入罪門檻,提高刑罰幾率,取消行賄犯罪構成要件中的限制性條件。
3.3.2刑罰設置的不足?!缎叹拧穼π匈V罪采用強制并科的罰金制,即使得每一位行為人在受到自由刑處罰的同時接受財產(chǎn)上的負擔。根據(jù)1997年《刑法》第53條的規(guī)定:“判處罰金,應當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決定罰金數(shù)額?!比欢谒痉▽崉丈?,一概籠統(tǒng)地“并處罰金”給法官認定案件、罰金的數(shù)額造成了困擾,這無疑加重了司法的機械性及司法實踐操作的困難性。對于以經(jīng)濟利益作為回報的行賄者,并處罰金之后可以打擊行賄者再犯罪的氣焰;對于不以經(jīng)濟利益而以一些無法用數(shù)字計算的回報利益,并處罰金恰恰使得司法機關在認定上出現(xiàn)困難。因此,我國對罰金刑還應多加完善,不同情況應適用不同的罰金刑,做到有理有據(jù)。
[1] 「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黃風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 嚴勵:《刑事政策論壇》(第三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3] 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注解:
① 「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黃風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頁。
② 「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黃風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頁。
張茜,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
C39
:A
:1672-5832(2017)09-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