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妮
【摘 要】薩特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也是20世紀西方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薩特一生都在關注人的自由問題,其自由思想也是他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兩個方面對其自由的思想進行了闡述。第一部是薩特自由觀形成的三個階段,大致說出了他的自由思想發(fā)生原因和發(fā)展的軌跡;第二部分是從美學維度來具體闡述薩特自由思想美學的影響。
【關鍵詞】薩特;自由觀的形成;自由思想的美學維度
中圖分類號:B1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1-0236-01
一、自由觀的形成
(一)個人的絕對自由階段。童年的薩特是在失去父親的絕對自由的生活中度過的,陪伴他的是外祖父一家。不過也正是因為身為教師的外祖父,讓薩特從小就有大量的書籍可以閱讀,過早地接受了最好的藝術、文學教育。之后上了中學部,接觸了尼采、叔本華、盧梭等人書籍的熏陶,這些大家對他以后的存在主義哲學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薩特之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專門攻讀哲學,在胡塞爾的門下閱讀了馬克思、笛卡爾、康德等人的主要哲學著作,為薩特自由哲學理論的形成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之后他又去德國進行修學,在胡塞爾門下攻讀克爾凱郭爾、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的哲學著作,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的存在主義人學思想體系,這就是一切從人、人的意識出發(fā)去研究人、研究人的存在,把人的主觀意識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使他成為一個認為個人與社會毫無關系的“絕對自由”論者。
(二)個人的相對自由階段。二戰(zhàn)的發(fā)生使薩特的絕對自由思想開始動搖,并最終轉向相對自由階段。二戰(zhàn)爆發(fā)時,薩特應征入伍,之后被俘,也因此有機會閱讀海德格爾的作品,也因此對自己的心理世界進行了反思,進行了人道主義的長期探索,使他的自由思想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存在與虛無》中,薩特寫到了“自由與責任”,這不僅見證了薩特思想的演變,也成為我們研究薩特哲學美學的重要依據(jù)。之后,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演講中說道:“在追求自由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它完全離不開別人的自由,而別人的自由也離不開我們的自由……我不能把自由當作我的目的,除非我把別人的自由同樣當作自己的目的?!边@就更證明了薩特絕對自由觀的崩塌。在文學上,薩特提出“文學介入觀”倡導作家了解當代發(fā)生的事務,從而為時代寫作的口號。
(三)與社會相聯(lián)系的個人自由。此時的薩特仍然行走在國際世界各種社會活動中并積極地著書。他參加抗議和譴責法國當權者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侵略戰(zhàn)爭,支持越南戰(zhàn)爭,批判美國對越南的侵略戰(zhàn)爭等等社會活動都形成了他的與社會相聯(lián)系的個人自由。在思想理論上,他發(fā)表了許多論著,包括《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辯證理性批判》等等。
二、薩特自由思想的美學維度
(一)藝術的自由本質:想象。薩特曾在他的書中指出想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意識性。并且認為藝術活動其實就是意識活動,而意識活動則來源于想象?!跋胂蟆笔恰白詾榇嬖凇睂Α白栽诖嬖凇钡拿缹W超越。即對象通過意識中“想象”這個結構進行表現(xiàn),也就是說意識是想象通向對象的橋梁。
隨后,薩特用想象的虛無化特點對藝術和美進行了分析。薩特認為,外在的客觀世界令人惡心的,其中沒有美的位置,實在的東西永遠都不是美的,美只是理想世界的專屬。當然,這不能說薩特不承認自然美和生活美,而是相比自然美和生活美,他更喜歡想象的美,他認為藝術美就是藝術家想象出來的美,而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作品則就是想象的產(chǎn)物,因此藝術作品就是無功利的。
(二)藝術的目標:體現(xiàn)人的自由。薩特認為人是絕對自由的創(chuàng)造主體,人的所有活動都在于追求自由。他認為藝術活動和審美活動一樣都既根源于自由,又以自由為目的,而且是對人的自由的肯定。當然,藝術品本身并沒有目的,作為作者的產(chǎn)物,它本身就是一種目的,作者通過對現(xiàn)實的敘述,不僅是對失去了自由的人們的召喚,也是對讀者對自己的自由的確證,體現(xiàn)了人對于世界的整體把握。也正是因為這種在作品中感到自由之后產(chǎn)生的審美喜悅,以及挖掘讀者的自由的特質,使得藝術的最終目標就是挖掘人的自由,體現(xiàn)人的自由。
(三)藝術的功能:“介入”觀。薩特在對待藝術和現(xiàn)實的關系問題上認為藝術不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模仿,而是對客觀的現(xiàn)實世界的超越。因此,薩特提出“介入”觀,運用作者通過藝術作品對于現(xiàn)實世界事情的描寫,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不正義的事情以憤怒的感情讓它們活躍起來,并揭露它們。當然,因為藝術作品的目的是挖掘自由,而奴隸是沒有自由的,所以他們的自由也就不能在自由的作品中挖掘出自由,所以,薩特要公民是自由的,這樣自由的公民才能創(chuàng)造出自由的作品,這樣自由的讀者才能在閱讀自由的作品中挖掘出自由。因此必須為保衛(wèi)民主自由而斗爭。
在這一意義上,薩特的思想有改變世界的意味,當然,作為社會活動家的他的確身體力行通過實踐,解釋了對于現(xiàn)實的介入,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描寫現(xiàn)實主義,體現(xiàn)了人道主義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崔子修.薩特的自由倫理觀:從選擇到責任[M].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8(1).
[2]王前坤,趙原.薩特自由理論的發(fā)展軌跡[M].學理論,2009(17).
[3]郭樹杰.薩特的自由理論研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