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虎
【摘要】目的 以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辨證組方(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痰濁閉阻型冠心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38例痰濁閉阻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8例)和對照組(60例),臨床10個月。治療前后分別評價患者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情況。結果 經(jīng)過12個月治療后,治療組胸悶重而痛、頭暈,肢體沉重,痰多氣短,心悸、倦怠乏力,納呆、便溏等癥狀明顯改善(P<0.05),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的胸悶、胸部隱痛、心悸、乏力,口干等癥狀及心電圖變化,都優(yōu)于對照組(P<0.05),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以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辨證組方治療冠心病,可明顯緩解患者胸悶重而痛、頭暈,肢體沉重,痰多氣短,心悸,倦怠乏力,納呆、便溏等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氣陰兩虛型冠心??;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辨證組方。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9..02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血管痙攣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1]。本病出現(xiàn)癥狀或致殘、致死后果多發(fā)生在40歲以后,40歲后冠心病發(fā)病率升高,女性絕經(jīng)期前發(fā)病率低于男性,絕經(jīng)期后與男性相等。怎樣能進一步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是關鍵。中醫(yī)認為:冠心病相當于中醫(yī)胸痹,主要病機為外感或內(nèi)傷引起的心脈痹阻,病位在心,與肝脾腎等臟功能失調(diào)有關[2]。其病理變化本虛標示,虛實夾雜?,F(xiàn)將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接受上述治療的(78例)冠心病和接受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60例)患者的對比臨床觀察情況作如下報告。
1 一般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病例138,所有病例均為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接受治療患者。隨機分為為治療組(78例)和對照組(60例)。
1.2 診斷標準
診斷:第8版內(nèi)科學冠心病(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標準
典型臨床表現(xiàn):左側心前區(qū)、胸骨后的壓榨感,悶脹感,持續(xù)3~5 min,常因情志波動,氣候變化、勞累、飽餐等誘發(fā)。一般在停止活動、誘因消除后癥狀緩解,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藥物多在幾分鐘內(nèi)緩解。
實驗室檢查:
心電圖:ST壓低(≥0.1 mv)、T波倒置,房早、室早、房顫、心動過速等。
心肌酶、血脂系列偏高(具體見下表)。
冠脈CT:狹窄大于50%。
中醫(yī)臨床表現(xiàn):胸悶重而痛、頭暈,肢體沉重,痰多氣短,心悸、倦怠乏力,納呆、便溏,舌質(zhì)淡紅,舌體胖且邊有齒痕,苔濁膩或黃白滑,脈滑。
1.3 納入標準
具備上述診斷條件者。(本次主要討論痰濁閉阻型)
1.4 排除標準
a、急性心肌梗死,b、惡性心律失常。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口服擴張冠脈、抗凝、穩(wěn)定血壓、調(diào)血脂,穩(wěn)定動脈斑塊;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
1.6 療效評價指標及方法
臨床癥狀及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超聲、血脂、心肌酶、血栓彈力圖等情況:在治療前、后分別記錄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心臟超聲、血脂、心肌酶、血栓彈力圖、肝腎功能、血脂血管超聲等情況。
評價標準:明顯好轉:臨床癥狀:胸悶、胸痛、心悸、乏力等癥狀消失,心電圖:ST正常基線、早搏消失,血壓:130~110/80~70 mmHg甘油三酯:0.4~1.86 mmol/L,膽固醇,3.1~5.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1.8~2.07 mmol/L、同型半胱氨酸5~15 mmol/L;好轉:胸悶、胸痛、心悸、乏力等癥狀明顯改善,心電圖:ST正?;€、早搏明顯減少,血壓:130~110/90~70 mmHg甘油三酯:0.4~1.86 mmol/L,膽固醇3.1~5.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07~3.5mmol/L、同型半胱氨酸15~17 mmol/L;無效:治療前后各項癥狀無任何減輕,心電圖:無明顯改善,仍有早搏,血壓:150~130/90~80 mmHg甘油三酯、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值。
2 結 果
2.1 治療后
治療組患者臨床癥狀:胸悶重而痛、頭暈,肢體沉重,痰多氣短,心悸、倦怠乏力,納呆、便溏等癥狀消失,心電圖:ST正?;€、早搏消失,血壓:130~110/80~70mmHg甘油三酯:0.4~1.86 mmol/L,膽固醇:3.1~5.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1.8~2.07mmol/L、同型半胱氨酸:5~15 mmol/L;總的好轉率和顯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毒副作用
兩組治療前后肝腎功能等安全性指標均無明顯異常改變。
3 討 論
本病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病之初多以實證為主,寒凝、氣滯、血瘀、痰阻之間相互影響。在實證形成的過程中,則陰陽氣血漸虛,常相互出現(xiàn),逐漸加重。因此應飲食清淡,忌煙酒,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適量運動,做到動中有靜。臨床通過口服擴冠、抗凝、降壓、調(diào)血脂對癥治療配合中醫(yī)辨證組方“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痰濁閉阻型冠心病,達到中西醫(yī)結合以減緩癥狀及控制心絞痛發(fā)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周仲英《中醫(yī)內(nèi)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第二版),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 李燦東,吳承玉.《中醫(yī)診斷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第二版),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3] 孫廣仁《中醫(yī)基礎理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第二版),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