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被成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不僅僅因為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同時他個人的師德修養(yǎng)堪稱中國教師的典范
“每個中國人的一舉手一投足所凸顯出來的中國氣派,無不可以從2400年前‘軸心時代的經典之一《論語》中找到根源?!弊鳛樵谥袊逃l(fā)展史上貢獻卓著、影響深遠的第一人——孔子,他的教育思想與主張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他之所以被成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不僅僅因為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同時他個人的師德修養(yǎng)堪稱中國教師的典范。
教育發(fā)展第一人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國春秋末期最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道德家、社會活動家,是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首先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他生活在魯國,那里存留了諸多關于宗周的典籍、文物,這對孔子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鬃由畹拇呵飼r期,正值新舊社會制度更替,“百家爭鳴”為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土壤??鬃釉趧?chuàng)辦儒家私學的過程中,用了大量的時間帶領學生周游衛(wèi)、宋、陳、蔡、齊、楚等諸侯國,到處講學。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當時成就了顯學??鬃拥乃枷肷⒁娪诹鱾饔谑赖娜寮医浀湮墨I中,而儒家經典《論語》則是孔子教育言論集。
其實,中國教育并不自孔子始。傳說我國早在夏代就開始有了“庠”“序”一類的施教機構。商代已經出現正式的學校。西周時期的教育分為“國學”和“鄉(xiāng)學”兩種。到孔子創(chuàng)辦儒家“私學”時,我國古代“學在官府”的教育管理制度已經比較完備。但在中國教育發(fā)展史中,貢獻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孔子是第一人。
推動社會發(fā)展
孔子是活躍在公元前5世紀的中國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與當時的時代特征和社會實際相聯系,孔子對教育的功能定位與價值取向是如何認識呢?
孔子認為,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它體現了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教育與人口、經濟一起,共同構成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三大基本要素。春秋時期,生產力快速發(fā)展,“學在官府”制度受到沖擊,孔子再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設“私學”。
《子路》篇記載說:“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p>
因此,孔子強調“既富矣,則教之”,必須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而加快發(fā)展教育事業(yè),讓廣大民眾接受教育?!案恢焙汀敖讨敝械摹爸?,都是指代一個整體的概念,即國民、民眾、老百姓。他還進一步提出“有教無類”,認真踐行。
孔子還認為,教育是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他的政治主張,本篇不過多討論。
傳承人類文明
孔子十分重視文化傳遞功能。他創(chuàng)辦私學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傳承文化遺產。對于中國上古文化主要的文獻資料,孔子都進行了系統的搜集、整理。
他認為,中國古代的詩歌、音樂、舞蹈等文學藝術形式,都應該是實施“教化”的重要工具,這類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也必須永遠地傳承下去。他本人精通詩、樂,也認真地進行了詩、樂教學。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搜集、整理和編輯《詩經》。
《子罕》篇記載:“子曰:‘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p>
據說當時孔子搜集到的詩達3000多首,版本各異,諸多重復??鬃诱頌楝F存的305首,以致后世有“孔子刪詩”一說??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他強調學生都要學“詩”,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季氏》)。并且,他經常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學習《詩經》的心得。
中國古代的“詩”是配樂的,因此,孔子很認真地給學生教授音樂知識,向學生重點介紹虞舜時代的《韶樂》和周武王時代的《武樂》?!妒酚洝た鬃邮兰摇氛f:對于《詩經》,“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薄妒龆菲舱f:“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是說孔子用一種很優(yōu)雅的語調來教授“《詩》、《書》、執(zhí)禮”等課程。可見,孔子經常吟詩、唱樂,他在“詩”、“樂”等文學藝術類文化遺產的繼承與傳播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教育核心在“人”
孔子是堅定地把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定位在人的發(fā)展本身的。
孔子認為,教育對于人的發(fā)展的重要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啟迪智力,幫助人獲取聰明才智,以實現后天的長足發(fā)展。絕大多數人并非“生而知之”,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通過接受教育而“知之”的。他們或者“學而知之”,主動系統地學習;或者“困而學之”,遇到困惑而有針對性地學習??梢?,“學習”,接受教育,這是人獲得聰明才智的基本途徑。
第二,塑造品格,幫助人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形成健全的人格??鬃油ㄟ^對人的認真觀察與分析,總結歸納出人的六種優(yōu)秀品質特征——“仁、知、信、直、勇、剛”,孔子稱之為“六言”。但如果不再接受教育和學習,仁者可能愚,知者可能蕩,信者可能賊,直者可能絞,勇者可能亂,剛者可能狂??鬃影堰@六種發(fā)展誤區(qū)稱之為“六蔽”??梢娊逃闹匾饔谩?/p>
第三,訓練技能,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鬃诱J為,大到安身立命,小到待人、接物、處事,甚至包括提高觀察力、表現力和交際能力,都可以通過接受教育而獲得具體的、有益的指導與幫助。
孔子將教育目標定位在“君子”的培養(yǎng)上。他對“君子”的品格素質有兩方面:修己;安人、安百姓。
在修己方面,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憲問》)孔子告訴人們,君子的修身之道是“仁、知(智)、勇”三個方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