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摘要】我國基礎教育的英語課程的指導原則是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其核心是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習者終身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基礎,這就對英語教學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長期以來,我們的評價意識與手段還停留在考試與測驗上,很少考慮到評價手段的多樣性和評價功能的全面性,通常把評價當作試卷測試的同義詞,并只注重教學結束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把學生的分數(shù)作為唯一評價的量化標準。但是外語教學目標中許多被期望的行為是難以單純用試卷測驗和分數(shù)來評價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能注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更能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模式。
【關鍵詞】評價 英語課堂 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090-02
我們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以下這樣的場景:
場景一:在課堂上把學生分成兩組或者四組進行競賽,各小組的競賽十分激烈,學生都爭先恐后的舉手發(fā)言,每回答正確一題教師就會給相應小組加分,學生熱情高漲,最終獲勝的小組激動不已,而失敗方則垂頭喪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打不起精神,積極性下降。
場景二:在課堂上學生回答正確問題之后教師習慣性地說:“Good!/ Very good! /Great!”等表揚性的話,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表揚,這種言語表揚不能引起學生內心的任何動蕩,使評價完全失去了意義,流于形式,完全沒有達到課堂評價的目的。
這些評價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評價缺乏實效性,沒能抓住評價的最佳時機,促使課堂教學得到優(yōu)化;二是評價缺乏多樣性,沒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三是評價缺乏準確性,沒能把握好評價的尺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僅讓學生學習興趣索然,老師教學忙碌疲憊,而且使課堂評價難以達到目的,英語教學無法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將激勵性評價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呢?
(1)對學生的評價應以綜合形成性評價為標準
所謂綜合形成性評價,就是在對學生做出評價時,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及表現(xiàn)出的發(fā)展?jié)撃艿?,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我們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存在差異。教學活動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不同水平,層次要分明,方式應多樣化,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比較容易地獲得成功。
(2)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有診斷性評價
不能僅以中考或高考成績來對學生做出表象性評價,還應對于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每一學段的深層次情況及內在潛能等,做出全面的診斷性評價。
(3)評價應采用多種方式,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評價方式可由教師對學生評價,也可以由學生實施交互評價或學生自我評價,可采用寬松、開放式的描述性評價方式,有益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他們成功的欲望,形成繼續(xù)學習、爭取進步的動力。具體來說包括:
①學生自評
在自評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在學習情感與策略方面,包括是否帶好學習用品,上課無遲到早退;上課是否認真聽講,注意觀察、模仿;上課是否大膽發(fā)言,聲音響亮;在知識和技能方面,則包括是否能大聲、有節(jié)奏、流利地說出所學的單詞及句子,語音語調基本正確;是否能大聲地唱出所學的英語歌曲,曲調準確,英語的語音基本正確。側重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逐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自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誠實做人的道德品質,并通過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學會反思,改進學習策略,明確下階段學習方向。
②學生互評
主要通過學生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聽取批評意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誠懇友善對待學習伙伴的品質。在互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學習情感與策略方面,包括是否高高興興參與小組活動,認真聽同伴發(fā)言;是否能誠懇說出同伴在英語學習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能否虛心接受同伴的評價;知識和技能方面,則是能否快速看圖說詞,語音基本正確以及能否分角色扮演對話中的任務并積極地參與表演。
③教師評價
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都必須與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指導和管理學生自評和互評,同學生一起反思,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確定改進教與學的目標。
總之,我們應該建議一種為所有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fā)展而創(chuàng)造平等、公正的機會與條件的新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既有診斷性評價,又有互動性全方位的綜合性評價。積極而及時的診斷問題,總結成績,改進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方案,才能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為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于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Genesee, F.and J.A.Upshur, 1998,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Stenhouse. L(1975), An Introctuction to Curricuturn Resesearch an Development, London: Heineman.
[3]北京教科院教研中心外語教研室課題組,“對中小學外語學習評價的初步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 [J].(北京),2001(8)。
[4]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陳玉琨.1999,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周勝敏、鄭飛.需要分析在形成性評價中的作用及其實踐,《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