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一鑫
[摘 要]圖式理論對于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文章基于圖式理論,論述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功能與評價方式。
[關鍵詞]圖式理論;閱讀教學;價值功能;評價方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240
1 圖式理論的概念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圖式是一種認知的模塊或單元,是所有信息加工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大腦中儲存的所有知識都可以分成單元、組成模塊和構成系統,這類單元、模塊和系統就稱為圖式。[1]人們需要利用腦海中存儲的圖式去接受外部信息,并按照圖式去處理這些信息。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要理解文本的內在意義必須擁有相匹配的圖式。人們腦海中存儲的圖式越齊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圖式就越容易,閱讀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反之假如缺少對應的圖式支撐,就會很難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特別是對于思維剛萌芽的小學生來說,其圖式也位于一個初步產生和逐漸完善的階段,教師要使他們的閱讀水平有所進步,首先應引導學生建立和發(fā)展相關圖式,可見圖式理論對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2 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功能
2.1 預測功能
預測功能是圖式理論中最基本的一項功能,它貫穿于整個信息傳達接受環(huán)節(jié)中。[2]預測是接受信息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預測功能將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在預測功能作用下,學生在接受某一圖式時,對構成該圖式的各模塊、單元的預測與本人頭腦中的認知經驗相一致。隨著外界信息的不斷傳遞,相對應的圖式空缺逐漸得到補充,從而完善大腦中的圖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文本中生平背景、段落結構、修辭手法等因素對于學生閱讀所產生的影響,最大限度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聯系背景知識,把文本材料內化為自身經驗圖式的構建。根據預測功能可知,如果文本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將提高學生對于文本理解以及閱讀效率。
2.2 選擇功能
選擇功能是指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對從外部接受到的信息進行整合時有所選擇,一方面是在預期功能下驗證性選擇外部圖式,另一方面是選擇外部信息的整合重點,從而歸納到已有的圖式體系中。語文教學中,如果要讓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較高的層次,教師應結合“從下到上”與“從上到下”這兩種形式。[3] “從下到上”指閱讀過程中將文本材料按一定邏輯順序,讓讀者被動地對語義單位到整個段落進行解碼的過程?!皬纳系较隆眲t是指閱讀時讀者將大腦中現有的語言、知識、目的、態(tài)度等帶入本文中,與文本交流從而獲得理解與收獲的過程。針對這兩種形式,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小學生的經驗水平與發(fā)展特點,包括是否熟悉文本材料,是否具有相應的圖式等,在教學實踐中合理地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
2.3 理解功能
理解功能指閱讀文本中的信息傳遞到學生大腦后會與已儲存的圖式產生聯系,使學生利用已儲存的圖式來順應新圖式以及革新舊圖式,從而幫助理解新的信息。在閱讀過程中,自然習得的經驗是學生知識模塊的發(fā)端,并且在學習積累的圖式作用下不斷發(fā)展,自然習得的圖式是學習積累的圖式的初始點,通過閱讀理解階段,利用同化和順應功能,最終使自然習得的圖式發(fā)生轉變,產生新的圖式。因此為了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師應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情況和經驗水平,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正確引導學生完善認知模塊和閱讀圖式,并且更新圖式,進行同化、順應、再同化、再順序化的循環(huán)過程,按一定的邏輯順序從簡單、低級的圖式遞進到復雜、高級的圖式,從而實現理解功能。
3 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評價方式
3.1 書面評價
教師必須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出發(fā),科學合理地檢測學生的圖式掌握情況,并對學生的閱讀情況作出評價,書面評價是最常見的一種評價方式。教師采用書面評價時應注重評價的實效性和可信性。[4]實效性是指評價方式可以準確評價出所要評價的事物的水平。進行閱讀教學時,實效性是對學生現狀的評價能否與閱讀教學預期的要求相同。因此在書面評價時,教師要確保評價的實效性就應注重評價問題所規(guī)定的學生行為與教學目標中制定的行為保持一致。同時編寫評價問題的時間應放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后,教學實踐之前,才能讓評價問題符合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掌握相應圖式??尚判允侵钢貜驮u價同一事物時,所得出的結果相一致的程度,它關系到評價是否準確可信。因此,在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確保評價分數的客觀性、公正性,降低主觀臆斷的影響,用科學合理的評價問題和準確清晰的評價語言來評價。
3.2 隨堂評價
隨堂評價雖然不及書面評價的科學性、嚴謹性,但它也是小學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評價方式之一。與書面評價相比,隨堂評價應更注意靈活自由性,把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上。[5]它屬于教學實踐中的階段性評價,讓教師能夠及時接收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對教師靈活調整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隨堂評價,教師能夠清晰地接收到學生反饋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是否具有相應的圖式,是否對文本內容有全面、整體的把握。及時的隨堂評價將會初步預測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圖式,經過深入講解文本后,教師再次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圖式掌握作出最終評價。并且同時教師在今后相關圖式的閱讀教學中,也可以就類似問題再進行提問,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大腦中是否已建立起相應的圖式。
3.3 報告評價
根據圖式理論,對于閱讀教學的評價不應僅局限在課堂內,課外閱讀也是評價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課外閱讀可以激活學生從課堂教學中習得的閱讀圖式,讓圖式不斷聯系、完善,從而提升閱讀效率與能力。讀書報告是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方式之一。對于處于萌芽期的小學生來說,讀書報告在形式上可以是多樣化的,例如讀后感交流會、讀書筆記展、優(yōu)秀手抄報園地等。并且可以通過設置專題來進行閱讀報告,學生不僅要簡述閱讀內容,而且也要分享閱讀的感悟體會。針對學生報告的情況,教師可以進行評價,確保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積累新的圖式,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4 結 論
綜上可知,圖式理論對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善于利用圖式,發(fā)揮其價值功能,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幫助學生逐漸完善閱讀圖式。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譚文麗.圖式理論與閱讀教學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67-70.
[3]黃立宇.圖式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作用[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3):122-124.
[4]彭暉.利用圖式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5(3):62-64.
[5]黃小元.芻議圖式理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