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曉軍,屠云潔,鄒劍敏,章 明,姬改革,單艷菊,劉一帆,束婧婷
(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江蘇省 家禽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蘇 揚州 225125)
不同貨架期對冷鮮雞肉品質的變化及相關性分析
巨曉軍,屠云潔,鄒劍敏,章 明,姬改革,單艷菊,劉一帆,束婧婷*
(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江蘇省 家禽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江蘇 揚州 225125)
本試驗旨在研究配套系冷鮮雞保存7 d貨架期內肉品質指標變化規(guī)律及其相關性分析.選取6塊新鮮胸肌分裝于聚乙烯(PE)食品保鮮袋中,做好標記,4℃冷藏,測定不同保存時間點(冷鮮保存0、1、2、3、6、7 d)雞肉的pH、失水率、嫩度、肉色值、肌苷酸含量.結果表明:冷鮮雞肉的pH隨貨架期的延長先上升后趨于平穩(wěn);失水率隨貨架期的延長先上升后趨于平穩(wěn);剪切力隨貨架期的延長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不同貨架期冷鮮雞肉的亮度值(L*)差異均不顯著(P>0.05),沒有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紅度值(a*)隨貨架期的延長呈現下降趨勢;黃度值(b*)隨貨架期的延長呈上升趨勢;肌苷酸隨貨架期的延長呈降低趨勢;冷鮮雞不同貨架期的pH與失水率呈顯著正相關(P<0.05),與剪切力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由此可知,7 d貨架期對冷鮮雞的肉色和肌苷酸有影響,冷鮮雞肉冷鮮保存最長不超過6 d,pH與失水率、剪切力有一定相關性.
冷鮮雞;貨架期;肉品質;相關性
冷鮮雞又叫冰鮮雞,采用0~4℃冷藏保鮮使雞肉內不生成冰塊結晶,能更好地保留雞肉的營養(yǎng)成分、微量元素和原有味道,加之保存時間相對較長,從而成為目前家禽肉類大力推廣的保存方式.但由于雞肉營養(yǎng)豐富,適宜微生物生長繁殖,具有高度易腐的特點[1].肉腐敗變質不僅危害人類的健康和安全,還會造成經濟損失和環(huán)境污染.因此,了解冷鮮雞的貨架期及貨架期內的肉品質變化尤為重要[2].
本研究以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與江蘇立華牧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培育的冷鮮雞配套系商品代雞為研究對象,在上市日齡時屠宰后,0~4℃冷藏保鮮,研究冷鮮保存7 d貨架期間pH、失水率、嫩度、肉色、肌苷酸等肉品質指標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并對其肉品質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為冷鮮雞上市提供參考.
1.1 材料與設備 試驗雞(由江蘇立華牧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是根據冷鮮雞要求,初步篩選出具有早熟、生長速度較快、屠宰性能較好的配套系[3].隨機選取63日齡配套系商品代公、母各5只屠宰,取雙側胸大肌,用于貨架期試驗.
PHS 25型pH計購自上海雷磁儀器廠;YYW-2型壓力儀購自浙江中科儀器有限公司;C-LM3型肌肉嫩度儀購自北京天翔飛域儀器設備有限公司;TC.PIIG型全自動測色色差計購自北京奧依克光電儀器有限公司;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購自河北德科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肉樣處理 將屠宰后新鮮胸肌分裝成6份,裝于聚乙烯(PE)食品保鮮袋中,做好標記,以測定不同保存時間點(冷鮮保存0、1、2、3、6、7 d)的肉品質.測定保存0 d的新鮮肉樣在取樣后立刻測定肉品質.另外5份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迅速降溫到0℃左右(用溫度計測試),然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4±1)℃貯藏.
1.2.2 肉品質測定 肉品質測定指標包括pH、失水率、嫩度、肉色值、肌苷酸含量.pH使用PHS 25型pH計,將溫度調為肉塊實際溫度后,將pH探針插入肉中進行測定.每個肉樣測定3個不同位置,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失水率的測定首先使用取樣器在胸大肌上取0.5~1.0 g肉樣,用電子分析天平(精確到0.000 1 g)稱重,置于2層醫(yī)用紗布之間,上下各墊18層濾紙,用YYW-2型壓力儀加壓35 kg,保持5 min,最后再用電子分析天平(精確到0.000 1 g)稱重.
失水率=(肌肉加壓前重量-肌肉加壓后重量)/肌肉加壓前重量X100%.
嫩度以剪切力表示,取胸肌樣1塊,沿肌纖維方向修成寬1.0 cm、厚0.5 cm長條肉樣(無筋腱、脂肪、肌膜),隨即用C-LM3型肌肉嫩度儀測定剪切力值,剪切時刀具垂直于肉樣的肌纖維走向,每個肉樣剪切3次,計算平均值.
肉色的測定首先要選取雞胸肉靠近胸骨一側表面的最厚部位,選取3個不同位點進行測定.利用TC.PIIG型全自動測色色差計緊扣肉樣表面測定肌肉紅度值(a*)、黃度值(b*)、亮度值(L*)3個指標.
肌苷酸含量測定需要準確稱取剪碎的胸肌肉樣5 g左右,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參照GB / T 19676 -2005標準執(zhí)行.
1.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Excel 2016初步整理后,再用SPSS 2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較及相關性分析,試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
2.1 不同貨架期冷鮮雞肉品質的變化 由表1可知,冷鮮雞肉冷鮮保存0 d的pH顯著低于冷鮮保存2、3、7 d(P<0.05),冷鮮雞肉的pH隨貨架期的延長先上升后趨于平穩(wěn).冷鮮雞肉冷鮮保存0 d的失水率顯著低于冷鮮保存1、2、3、6、7 d(P<0.05),冷鮮雞肉的失水率隨貨架期的延長先上升后趨于平穩(wěn).冷鮮雞肉冷鮮保存0 d的剪切力顯著高于冷鮮保存2、3、7 d(P<0.05),冷鮮保存1 d貨架期的剪切力顯著高于保存2、7 d(P<0.05),冷鮮保存2 d貨架期的剪切力顯著低于保存0、1、6 d(P<0.05),冷鮮保存3 d貨架期的剪切力顯著低于保存0 d(P<0.05),冷鮮保存6 d貨架期顯著高于保存2 d(P<0.05),冷鮮保存7 d貨架期的剪切力顯著低于保存0、1 d(P<0.05),冷鮮雞肉的剪切力隨貨架期的延長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冷鮮雞肉冷鮮保存0~7 d的L*差異均不顯著(P>0.05),沒有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冷鮮雞肉冷鮮保存0 d的a*顯著高于保存2 d(P<0.05).冷鮮雞肉的a*隨貨架期的延長有下降的趨勢.冷鮮雞肉冷鮮保存0、1、2、3、6 d貨架期的b*顯著低于保存7 d(P<0.05).冷鮮雞肉的b*隨貨架期的延長有上升的趨勢.冷鮮雞肉冷鮮保存0、1、2 d貨架期的肌苷酸高于保存7 d(P<0.05),冷鮮保存1 d的肌苷酸顯著顯著高于6 d(P<0.05).冷鮮雞肉的肌苷酸隨貨架期的延長呈現降低的趨勢.
2.2 不同貨架期冷鮮雞肉品質相關性分析 由表2可見,冷鮮雞肉不同貨架期的pH與失水率呈顯著正相關(P<0.05),相關系數為0.902;pH與剪切力呈極顯著負相關(P<0.01),相關系數為-0.92.pH與L*、a*、b*呈負相關(P>0.05);失水率與剪切力、L*、a*呈負相關(P>0.05),與b*呈正相關(P>0.05);剪切力與L*、a*、b*呈正相關(P>0.05);L*與a*、b*呈正相關(P>0.05);a*與b*呈正相關(P>0.05);剪切力、a*與肌苷酸呈負相關,失水率、L*、b*與肌苷酸呈正相關(P>0.05).
表1 不同貨架期的肉品質比較
表2 不同貨架期肉品質的相關性分析
3.1 不同貨架期肉品質的變化 目前,國內外對冷鮮雞肉的貨架期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上海市2014年出臺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冷鮮雞生產經營衛(wèi)生規(guī)范》中規(guī)定冷鮮雞肉貨架期最長不超過6 d.肉品質是鮮肉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的綜合體現,本文主要從pH、失水率、嫩度、肉色、肌苷酸等方面對冷鮮雞7 d貨架期肉品質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評定.
pH直接關系到冷鮮雞的顏色、嫩度、烹飪損失及肉的保藏期,pH降低,乳酸積蓄可導致肉品質下降,因此pH不僅是肌肉酸度的直接表現,還能很好地反映肉品質的優(yōu)劣.有研究表明,當肉pH≤6.0時,表示肉樣新鮮,pH>6.5時,表示肉樣不新鮮,pH>6.7時,表示肉樣腐敗[4-5].冷鮮雞在7 d貨架期內的pH均低于6.0,表明冷鮮雞配套系ABC冷鮮保存7 d貨架期肉樣新鮮.冷鮮雞1~7 d貨架期的pH均大于剛屠宰時鮮肉樣,1~7 d貨架期pH變化不大,可能是由于宰后雞肉經無氧糖酵解產生乳酸使pH降低,冷鮮保存1 d后隨著成熟時間的延長pH緩慢回升[6].此研究結果與劉[7]的研究結果類似,pH變化未表現出動物屠宰后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肉樣檢測時間間隔為24 h,第2次檢測時雞肉已過尸僵第1階段,糖原無糖酵解過程已完成.
系水力是指肌肉在受到外力作用如分割、貯藏和加工等一系列過程中保持其內水分的能力.通常用失水率或滴水損失來衡量肉的系水力.失水率越低,系水力越高.本試驗結果顯示,冷鮮保存1~7 d的貨架期肉樣的失水率顯著大于剛屠宰時鮮肉樣,表明肉樣在儲存過程中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這是因為在儲存過程中,肉樣pH發(fā)生變化,偏離蛋白質的等電點,由于蛋白質的兩性解離作用,使肌原纖維蛋白結構緊密,水分子在疏水集團的作用下,脫離肌原纖維蛋白質分子間,系水力降低[8].
肉的嫩度是肉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常用剪切力值來表示.剪切值越低,嫩度越高.任列嬌等[9]研究發(fā)現,剪切力越低,肉品質越好.在本試驗中,冷鮮雞1~7 d貨架期內的剪切力均低于剛屠宰時鮮肉樣,表明貨架期內肉樣嫩度升高,2 d貨架期時嫩度最高,雞胸肉嫩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可能是由于樣品不同,其初始剪切值也不同,肉樣在1 d貨架期測定時已進入熟化階段,此時由于肌原纖維的微結構形態(tài)變化導致肌肉嫩度慢慢升高,后期因蛋白降解程度逐漸降低等因素影響,肉樣的嫩度又有所下降,因此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可能是由于樣品、保存方法及測定時間不同,使樣品的保存狀態(tài)不同,此研究結果與[7]結果相反.
肉的顏色主要由肌紅蛋白、血紅蛋白和微量有色代謝物組成,是肌肉外觀評定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雞肉肉色評定多采用色度計來測定CIELAB系統(tǒng)的L*、a*和b*,其中最常用的是L*,其值越大表示肉越亮.肉在儲存過程中,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會發(fā)生脂肪氧化和色素降解反應等各種生化變化及微生物生長繁殖,這使得雞肉顏色L*降低,顏色發(fā)暗,肉的可接受程度也逐漸降低[10].本試驗冷鮮雞胸肉在7 d貨架期內L*變化差異均不顯著,表明7 d貨架期對雞肉亮度沒有影響,均在可接受范圍內.
Benjakul等[11]研究表明a*主要取決于肌肉中肌紅蛋白存在狀態(tài)和氧化狀況,當肌紅蛋白結合氧氣可產生氧合肌紅蛋白,此時肌肉呈鮮紅色,a*較大.隨著冷鮮保存貨架期時間的延長,鮮紅色的氧合肌紅蛋白會轉化成棕褐色的高鐵肌紅蛋白,雞肉顏色變暗,致使a*下降.本試驗中1~7 d貨架期內a*具有降低趨勢,且均低于剛屠宰的鮮肉樣,與Benjakul等[11]研究結果相似.從屠宰至7 d貨架期a*值上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是因為肌肉中的肌紅蛋白在放置過程中,隨時間延長會變成氧化態(tài)的高鐵肌紅蛋白,此時肉色變成褐紅色,但這個過程是可逆的,而在氧氣充足時會變成鮮紅色的氧合肌紅蛋白[9],試驗結果表明冷鮮雞肉7 d貨架期內對a*影響不大.
b*高低表示肉樣脂肪氧化是否加劇,是否有大量細菌增殖.雞肉自屠宰至6 d貨架期b*變化不大,而在第7天出現顯著性升高.可能是因為雖然低溫減緩了還原體系的氧化速率,但儲存7 d時發(fā)生了脂肪氧化,使肉品表面呈淡黃色.
肌苷酸是畜、禽、魚肉中的主要鮮味化合物,對肉品風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試驗研究發(fā)現冷鮮雞肉在4℃貯藏,肌苷酸含量前6 d無顯著變化,第7天下降顯著,第7天肌苷酸含量是剛屠宰時鮮肉樣的2.40倍.雞、豬和羊肉在貯藏過程中肌苷酸及其前體物的變化具有規(guī)律性,在本試驗結果中肌苷酸含量隨儲存時間的延長逐漸降低,這與王述柏[12]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雞肉在儲存過程中時間越長其風味越差,貨架期為7d時其風味已經發(fā)生變化.3.2 不同貨架期肉品質相關性分析 動物屠宰后的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系水力,其中最主要的是肌肉pH、空間效應和貯存過程中肌肉脂質的氧化.研究表明,宰后肌肉的pH變化直接影響肌肉的系水力[13].王立克等[14]研究表明,pH會影響雞肉的酸味,從而影響雞肉鮮美的風味,影響肉品質.pH的變化是造成肉嫩度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15].本試驗中的研究結果表明,pH與失水率呈顯著正相關,pH越大,失水率越大,系水力越小.pH與剪切力呈顯著負相關,pH越大,剪切力越小,嫩度越大.冷鮮雞肉pH的大小均影響失水率和剪切力.
7 d貨架期對肉色和肌苷酸有影響,冷鮮雞肉冷鮮保存最長不超過6 d,pH與失水率、剪切力有一定相關性.
[1] 王勛, 解萬翠, 陳波雷, 等. 冷鮮雞新鮮度指標及其天然保鮮劑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3, (16):112‐116.
[2] Xiong Z, Xie A, Sun D W, et al. Applications of hyperspectral imaging in chicken meat safety and quality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a review[J]. Crit Rev Food Sci,2015, 55(9):1287‐1301.
[3] 屠云潔, 束婧婷, 章明, 等. 不同雜交組合優(yōu)質冷鮮雞體尺與屠宰性能相關及回歸分析[J].中國家禽, 2017,39(3):12‐16.
[4] 李虹敏, 徐幸蓮, 朱志遠, 等. 化學減菌處理對冰鮮雞肉的保鮮效果[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9, 42(7):2505‐2512.
[5] 李特. 雞肉彈性與其新鮮度相關性的研究[D]. 長春: 吉林大學, 2008.
[6] 黃賓. 冷卻豬肉天然保鮮劑的研究[D]. 保定: 河北農業(yè)大學, 2008.
[8] 郭鋒, 劉風民. 宰后畜禽肌肉組織生化變化及其對肉質的影響[J].中國家禽, 2003, (2):50‐51.
[9] 任列嬌,趙素梅,胡洪,等.肌纖維類型及其對豬肉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0, 5(1):124‐131.
[10] Nuezde G M, Hafley B, Boleman R, et a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plum concentrates and powder inrecooked roast beef to reduce lipid oxidation[J]. Meat Sci, 2008,80(4):997‐1004.
[11] Benjakul S,Visessanguan W,Ishizaki S, et al. Differences in g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actomyosin from two species of bigeye snapper,priacanthus tayenus and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J]. J Food Sci, 2001, 66(9):1311‐1318.
[12] 王述柏. 雞肉肌苷酸沉積規(guī)律及營養(yǎng)調控研究[D].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4.
[13] 魏心如, 趙穎, 韓敏義, 等. 冷卻雞肉保水性評定指標標準化及其與肉色、嫩度和pH(24h)相關性研究[J]. 食品科學 , 2014, (21):50‐56.
[14] 王立克, 張中林, 陳祖照. 三種不同地方雞種肉用性能的比較研究[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2, (4):18‐20.
[15] 李蘭會, 張宏鑫, 李潭清, 等. 宰后肉品pH值變化與嫩度的關系[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08, (5):25‐26.
TS251.55
A
10.19556/j.0258-7033.2017-11-101
2017-05-22;
2017-06-04
江蘇省重點研發(fā)計劃(現代農業(yè))(BE2015344);江蘇省農業(yè)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資金(CX(15)1009) ;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CARS-42-G03);國家自然科學基
金(31402032,31572358);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2014-NY-004)
巨曉軍(1989),女,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科學研究,E-mail:283749740@qq.com
*通訊作者:束婧婷(1980-),女,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家禽遺傳資源評價、保護和利用研究,E-mail:shujingt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