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
摘要:經(jīng)歷了15年的一線教學,經(jīng)歷了新課標的實施,教材的改革,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學生身上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是什么在改變著這些學生?”回顧我的教學,體會最多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動力的不明確和學習能力的下降!怎樣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訉W習知識,怎樣讓學生在上課時候的思維和教師的思維同步”,我覺得這將是學生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是學生學習是否優(yōu)異的分水嶺,也是教師不可回避的一個思考。
關鍵詞:動力;能力;環(huán)境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被動學習和一個主動學習的學生,學習效果會截然不同!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從這個點出發(fā)去尋找改變學生這種學習狀態(tài)的方法,也就能找到一個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途徑。
一、正確認識孩子的認知結構從而確定孩子的學習動力
我努力的在腦海里尋找當年讀書時的學習痕跡和當時克服艱苦條件的動力,可是卻發(fā)現(xiàn)我們和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因為生活的時代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不同,就決定人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同的追求,所以很多我們當時可以作為奮斗的理由對于他們來說已經(jīng)不再適用,我們接受的信息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把我們當時的吃,穿,住,行與他們進行對比,我們知道不刻苦學習就不能過上好日子,而他們在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的客觀事實面前,又怎么能夠讓他們體會到好日子的幸福感呢?他們的需求已經(jīng)超越了我們作為一個生存者必需的起碼的需求,所以我們的教育已經(jīng)不能停留在今天的刻苦學習是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孩子們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過上好日子了,所以僅僅停留生存的層面,對他們而言已經(jīng)不再具有吸引力,也就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真正動力。深入的思考以后,我認為他們需要的應該是怎么樣才能夠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體會生命的意義,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和自己的社會價值!只有學生找到了屬于他們的學習動力,學習才能真正的變被動為主動。
二、學習能力從家庭教育開始
除了找準他們自身的學習動力外,我認為學習能力也是影響他們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在集體當中,我們的行為要影響這個集體,同樣我們也無時無刻不在受到這個集體的影響,在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中有幾個群體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第一個就是家庭環(huán)境,包括家庭成員的整體文化素質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對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在溫室里長大,從小就沒有缺過什么物質上的東西,不需要等到過年就可以擁有許多漂亮的新衣服,吃到想吃的各種美食,有許多漂亮的文具,被無微不至的照顧,許多事情都是父母提前設想的周到了,再周到了才給孩子一個實施的生活模式,在家長的呵護下,孩子少了很多動手做事的機會,生活能力相對下降,少了很多獨立思考的時間,所以引起思維能力的欠缺,直接導致學習能力的降低,課堂上不能邊聽邊記筆記,不能積極思考,與老師講解同步,學生思維斷裂現(xiàn)象嚴重,比如在作業(yè)中前面是-5,抄到下一步就成了5,對邏輯關系中的連續(xù)性和連貫性都存在很大的問題,上課跟丟現(xiàn)象嚴重,聽不懂老師的思路,對一個題沒有連貫的整體的概念,看問題不全面,只能記住題的條件的一部分,導致不能正確解決問題,學生做出的結果并不是確認準確后才寫,而是感覺對了就做,沒有一種求真的意識等等,這些問題都嚴重的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再加上近年來的教育改革,西方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在沒有國外大環(huán)境的前提下,在孩子沒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判斷是非能力的前提下,家長無原則的尊重孩子的意見,導致孩子很容易目無尊長,不懂得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多了許多的任性,自私!父母忙于工作賺錢,孩子常常一個人在家,或者由爺爺奶奶照顧,沒有一個很健全的生活方式,在家看電視,玩網(wǎng)絡游戲,思考的空間太少,家長管得太多,從小養(yǎng)成了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很容易就得到了的習慣讓孩子少了許多堅持的品質,刻苦的精神,耐勞的毅力,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孩子無法應對現(xiàn)在這樣高強度學習的要求和競爭所帶來的壓力,使得很多孩子厭學,甚至是輕生的行為!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們廣大家長的深思!所以要想改變孩子,請從改變我們開始,不管家庭條件再富足也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滿足她,讓她理解追求的意義,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當然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也不乏許多孩子具有相當好的學習能力和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這些都離不開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結合這些原因,我覺得應該在家庭教育方面開始改變的第一步。
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不容忽視
孩子們生活的周邊環(huán)境對他們來講也是不容忽視的,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典故,可見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么的重要,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學習目的的相互影響甚至會超過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其次學校環(huán)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包括學校的校園管理即校風,教育他們的老師的教育思想,所在班級的同學,再次就是媒體環(huán)境,我們讓孩子們接觸到的傳播媒體太豐富,手機,電視,ipad,電腦,網(wǎng)絡等等,都在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是否盡到了監(jiān)管的義務和正確的引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的問題!
其次,教材的改革也是引起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中數(shù)學北師大教材與人教版教材最大的區(qū)別:一個注重知識的行程過程,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習內(nèi)容的多元化,題型變化靈活,使得學生容易對課堂中主體知識的忽視,這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比較適合,但是對大多數(shù)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來說,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沒有大量同類型題型的練習前提下,他們根本無法形成牢固的邏輯思維,再加上題型的多樣化,深入化,他們很難在數(shù)學學習上得到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而人教版的教材比較古板,知識點雖然很明確,但題型較單一,能讓學生在某類型題上做的準確無誤,但是變式思維欠缺,也不能很好的適合現(xiàn)在應試要求,所以對我們一線教師的要求特別高,如何備課如何教學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也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當然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在大環(huán)境——中國現(xiàn)階段的特殊教育機制下,盡我們所能的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技能,上課時候的精力協(xié)調(diào),“聽,說,讀,寫,思”的結合技巧等,熟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本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