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鴿
情侶之間的底線
白鴿
終于抽出時間看了電影《春嬌救志明》,可惜失望大于期待。其實,春嬌與志明在一起那么多年了,單憑志明永遠(yuǎn)長不大的心智,還有春嬌一貫的特異性格,生活中有太多的日??梢詫?dǎo)致分手了??墒?,導(dǎo)演這次卻選了地震這么戲劇化的橋段來引出分手,未免又過于肥皂了。故事是這樣的,春嬌和志明兩個人去臺灣旅行,忽然地震了,志明想拉春嬌去桌子底下躲著,可春嬌死活拉著門把手不動窩,志明只好獨自跑到桌子下面等待地震平息,就是這一刻讓春嬌心灰意冷,導(dǎo)致最后分手收場。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話揭露的是一個殘酷的真相。那么,危險來了,另一半獨自逃命,沒有拉著你一起跑,為此分手是不是矯情了點?
有人說,用地震一瞬間的反應(yīng),去判斷愛與不愛,太簡單粗暴了。一件事情不代表他的全部,人的一生不會每天都遇到這么大災(zāi)難,你們還有日子要過。一件事情不足以毀滅以往所有幸福的時光,保不齊你當(dāng)時愛上的是他的,不一定是不離不棄的勇氣,而是他的才華,他的外貌,或者他的金錢,而這些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就消失不見啊。也許應(yīng)該給他一個機(jī)會,給自己一個機(jī)會。再者說,逃跑是人本能的一個反應(yīng)。在危險來臨的那個瞬間,是人性和天性的博弈。如果當(dāng)時我們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肯定沒法跑,因為對孩子的天性會覆蓋逃跑的天性。一個消防戰(zhàn)士,面對火海能夠往里走,那是訓(xùn)練的結(jié)果,普通人沒有經(jīng)過訓(xùn)練,我們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值得譴責(zé)嗎?人性和天性作斗爭,沒辦法做一個道德判斷。如果我挺身而出,或者陪在你身邊一起面對危險,這個應(yīng)該是加分項。如果沒做到,也是正常的,不應(yīng)該仇恨彼此。
也有人說,如果另一半本能地跑了,那我們就應(yīng)該本能地恨他。情侶之間的底線各有不同,有人接受不了出軌,有人接受不了異地,但大難臨頭各自飛往往是被列在這個底線的最頂端。因為如果我原諒你見死不救,那么有一天你家暴我,我該不該原諒你呢。我都快死了,你都沒救我,如今只是打我?guī)紫?,我為什么不原諒你呢。如果你說逃跑是本能反應(yīng),那好色還是人的本能呢,是不是出軌也要原諒你。如果原諒他,意味著你對人性弱點的接納和妥協(xié)。你想通了,就不會快樂,因為人性就是如此,遇到危險就是要跑啊,不跑才傻。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我們不愿意相信這些理智的選擇,我們希望能找到一個愿意保護(hù)你,遇到危險帶著你一起跑的人。我們之所以歌頌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因為愛情是美好的,它可以戰(zhàn)勝本能的欲望,甚至大過于生命。中國人常說老來伴,當(dāng)死亡來臨,另一半選擇離你而去,還有伴侶存在的意義嗎?婚禮的誓詞雖然聽起來很土,無論貧窮還是富貴,無論健康還是疾病,你都愛他、尊重他,直至生命盡頭,但我們?nèi)匀幌M@份美好愿景繼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