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霞
[摘 要]針對會計的經濟效應進行分析,提出了會計自身特點,主要內容有:會計生產和會計職能兩方面內容。結合這些內容,分析并總結了會計經濟效應,主要內容有:輔助政策的工具,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交易費用效應、分工效應等,同時分析了會計經濟效應的提升方案,主要包括:提升會計工作語言通用型,大力提升信息準確度,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制定科學合理的會計制度等。
[關鍵詞]會計;經濟效應;輔助政策;分工效應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2.215
不管是在歷史中,還是在現實中,會計工作均具有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作用。正因如此,為了促使社會經濟效益作用得到進一步發(fā)揮,我們一定要加深對會計經濟效益的了解。根據多年實踐經驗,站在經濟效益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經濟效益制約因素。研究會計經濟效應意義深遠。
1 會計自身特點
1.1 會計生產
古人使用麻繩進行計數,直到后來的算盤和計算機,只要有交易,就會有計算和核算活動。會計從繩結發(fā)展到現金交易,以憑證作為依據,使用算術等方式,對資金做出進一步計算和管理,其屬于一種經濟制度[1]。
1.2 會計職能
會計的具體職能,主要是會計的核算和監(jiān)督,這也是兩個基本職能,其中還存在著附加職能,也就是當前對經濟前景作出預測,參與到經濟決策當中,對經營業(yè)績進行評價。經濟效應的產生,會伴隨著會計職能改變。而先進會計核算主要是采用貨幣計量,對會計報表的部門和組織等是否合法、是否相關做出判斷。
2 會計經濟效應
2.1 輔助政策的工具
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主要借助兩大工具,分別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1978年以后,我國經濟開始轉型,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均采用相對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但是我國經濟狀況相對落后,局面十分尷尬,這種情況充分暴露了計劃經濟的弊端。當時的會計,主要核算工業(yè)企業(yè),中國也迫切要從農業(yè)大國向工業(yè)大國轉變,在經濟上有了一定的增長,但是在當時的政治體制管理下,中國人民還是處于相對貧困的狀態(tài)。當時我國經濟水平和國際水平差距甚遠。改革開放以來,對經濟體制進行大力改革,中國政府認為要:始終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發(fā)展的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下,我國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經濟擴張性政策[2]。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和外界的交流不斷增多,這時引進了大量外資,我國也出現了大量外企,這種情況下,我國采用意大利的借貸記賬法,簡化了業(yè)務核算工作,簡化了管理。
2.2 促進資源合理配置
針對稀缺資源而言,需要對其進行最為有效的利用,就是對資源最好的配置。在市場經濟事務當中,要想更好地實現資源配置,需要進行專業(yè)化分析。經濟資源配置,其中存在通貨膨脹,因為生產要素的不同,從而促使需求也有所不同,這種情況下,造成了商品在市場價格漲幅上存在不同情況[3]。這就要求對各種商品生產要素中的相對價格做出進一步改變。如果出現通貨膨脹,會引起商品相對價格發(fā)生變化,其也是自愿配置效應,正因如此,導致需求大于供給,決策者開始調動膨脹政策,增加供給,從而促使消費者的需求得以滿足,最終促使供求達到平衡。具體會計核算過程中,因為時間發(fā)生變化,導致之前的會計科目價格發(fā)生變化,若出現虧損盈虧現象,可以計進營業(yè)外收支或者其他會計科目。
2.3 交易費用效應
現在我國證券交易市場逐漸成熟,促使金融當局市場政策工具也受到了高度重視。站在制度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交易費用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會計制度。站在證券角度進行分析,我國所推行的印花稅和傭金制度是最為直接的體現,這一制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證券市場的微觀結構。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也是當下我國證券市場制度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表現。
2.4 分工效應
分工效應和資源配置效應之間存在相同之處,以經濟多樣性為依據,如果地區(qū)分工不同、產業(yè)不同,在分工過程中所帶來的效應也存在差異。地區(qū)屬于一個整體,因為專業(yè)性質,對其劃分成不同領域,分化了地方,對于不同模塊而言,其也屬于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在相應會計領域,也是如此。對于會計而言,其結合行業(yè)做出進一步劃分,可以分為事業(yè)會計和企業(yè)會計的等。對于相應的經濟效應而言,其中的會計制度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其也從這一方面體現出來。
3 會計經濟效應的提升方案
3.1 提升會計工作語言通用型
會計語言通用性能夠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而會計語言屬于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商業(yè)性語言,在全國范圍內,需要具備一致性,在全國各地,會計語言需要在等同平臺上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實現會計工作的經濟效應[4]。此外,進一步將語言盡量向國際會計語言靠攏,方便我國會計工作可以從語言出發(fā),促使我國會計和國際會計水平的距離有所拉近。
3.2 大力提升信息準確度
企業(yè)的經濟活動,所參考的主要是相應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是否準確,關系到企業(yè)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若會計信息不夠準確,企業(yè)領導人將會作出錯誤的判斷,這對企業(yè)的正常發(fā)展產生極大影響。企業(yè)領導人如果作出錯誤判斷,就會對企業(yè)的正常發(fā)展帶來影響。在我國會計工作領域當中,會計人員應當積極借鑒世界先進國家社會信息準確度經驗。將會計信息進行公開,從而監(jiān)督會計信息的準確度,對于那些因為人為疏忽,致使會計信息準確度過低的,應該對人員進行懲戒,這種方式能夠確保會計信息準確度有所提升,并且能夠促使會計信息經濟效應得到充分體現。
3.3 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
會計信息透明度對信息經濟效應帶來嚴重影響,若會計信息透明度較高,將會提供相對理想的資源配置能力,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逐漸被更多的使用主體所采納,促使會計信息透明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會計交易費用進行節(jié)約。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能夠有效提高會計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當前,這一觀點已經在很多企業(yè)達成了共識。
3.4 制定科學合理的會計制度
在制定會計制度時,要確保其具有較高的實用性,結合具體用途,制定科學合理的會計制度,企業(yè)大力提升資源配置的科學性,進而提升企業(yè)對風險的抵御能力,本著這一原則,合理制定會計制度,有效發(fā)揮會計工作的優(yōu)勢,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得到突出體現,從而為企業(yè)決策機構帶來真實可信的會計信息報表,最終為企業(yè)決策機構帶來真實可信的信息報表,進一步推動企業(yè)順利發(fā)展。
3.5 拓寬審計業(yè)務領域,開展多元化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四大”在我國本土市場上得到了廣發(fā)發(fā)展,在每年占據著市場的20%~30%,為了積極應對國外的強大壓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要對經營策略作出科學調整,不能僅依靠審計業(yè)務。會計部門構建業(yè)務結構相對單一,非審計服務占據著20%左右,為了滿足企業(yè)服務多樣化需求,會計部門需要充分開發(fā)新產品和新服務,提升服務品質,為客戶和企業(yè)提供優(yōu)質服務。
4 結 論
從一定角度進行分析,會計對經濟效益高低做出反應,對經濟效益的提高起到能動性促進作用,參與到經濟決策當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微觀和宏觀經濟效益的服務,促使經濟效益可觀要求得以提高,會計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應,而分工效應屬于其中最為基礎的內容。相應會計人員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促使企業(yè)經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蔡吉甫.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投資效率——基于2006年會計準則趨同前后深滬兩市經驗數據的比較研究[J].管理評論,2013(4):166-176.
[2]張麗達,趙益閩.供應鏈金融的業(yè)務模式整合研究——基于會計處理及經濟效應的相關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3(3):188-190,196.
[3]張明.環(huán)境會計信息披露與經濟效益耦合效應初探——基于山西省煤炭富集區(qū)企業(yè)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5):37.
[4]周曉蘇,賈婧.會計穩(wěn)健性、自由現金流與代理成本——2009—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樣本的實證分析[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5(12):62-73,98.
[5]楊麗.公允價值會計的順周期效應分析[J].商,2016(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