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
娘算不上高壽,但卻是她三姐弟中最長壽的一個,大姨媽六十來歲就過世了,唯一的舅舅也在六十六歲那年離開了塵寰。
娘今年八十有七,而且沒什么病痛,自己料理得來,在鄉(xiāng)村老屋里住著,過著她那漫不經(jīng)心的鄉(xiāng)村生活。
有一副對聯(lián)這樣說:“啖淡飯,著粗衣,眷屬團圓終歲樂;伴幽蘭,對佳菊,花枝爛漫滿庭芳”。娘一直生活在鄉(xiāng)下,只字不識,更沒有什么高雅愛好,卻是“啖淡飯,著粗衣”的典范。自小儉樸,吃清淡的飯菜,著粗布的衣裳,腳下的布鞋基本上是自己打制的,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換成解放鞋,下雨天就是膠鞋,一雙鞋要穿上好幾年。娘積攢的錢總是用紅布里包幾層,外包幾層,放在木箱最底層。
娘有一雙勤勞的雙手,那是一雙青筋凸起、老繭沉厚、羅紋全被磨光的手。她心靈手巧,粗事細活樣樣會:砍柴推磨、礱谷車水、鋤草施肥、紡紗織布、做針線活,無所不能。父親長年在外工作,直到近六十歲才因病退休。這期間,家里大事小事、里里外外全由她處理、操辦和應(yīng)酬。那個時候,娘每天都要做好飯菜,洗好衣物,喂好豬,晚上點好煤油燈或者馬燈,坐在我們兄弟幾個旁邊,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時不時盯著我們寫字做作業(yè),以防我們開小差。
娘任何時候都不緊不慢,父親在世時形容她是“老虎追到屁股上都不急的人”。她與人說話慢條斯理,做事有條有理?!奥こ黾毣睢背煸谒焐?。她堅持飯菜煮熟煮透。父親原先在公社食品站工作,節(jié)假日總會帶些賣剩的骨頭之類回來,娘就把骨頭與蘿卜、芋頭一起放到瓦罐里,再放到飯后的灶膛里,細火慢煨,時常是人還在門外就聞到了一股清香。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還真是生態(tài)十足的食物。
小時候,娘總是幫我洗臉。洗臉的時候又總是要用毛巾在我耳朵內(nèi)外擦來擦去,那叫“選耳朵”。娘在我臉上、鼻子到處洗了之后,總是不厭其煩地幫我“選耳朵”,從耳廓到耳穴。前不久看到電視上的養(yǎng)生節(jié)目,對洗臉的同時洗好耳朵大為推崇。這時,我便想到娘的慢,她自己洗個臉總是大半天,臉膛、脖子、耳朵都要反復(fù)洗,尤其是那耳朵,擦來擦去的,我還真佩服起文盲的娘。晚上用溫水泡腳,也是娘每天做的功課。
村里人都知道,我家吃早飯一定是最晚的一個,冬天更晚,因為娘總是早睡晚起。每天早飯時,我家門口石凳上總有一大早吃好早飯、準(zhǔn)備上山砍柴的同齡人坐在那兒等我。上學(xué)的時候,遲到最多的老是我,娘要讓我慢慢吃,吃飽了才許我走。
小時候在哪里碰傷、砍柴砍傷、蚊子咬傷,娘總是一次次用嘴吮吸了膿血,然后要么用蜘蛛膜、要么用膠布幫我包扎,再在爐火煨幾個雞蛋給我吃,沒過多久就痊愈了,娘的慢成了我的止痛劑。
娘心地善良,慷慨大方。逢年過節(jié)做的各式米果,總要送點給鄰居品嘗;人家有困難的時候,她總要千方百計拿些舊衣物和吃食送過去;遇到乞討的人,她總要盛上一大勺飯、夾好菜倒好湯、端好凳子讓乞討者在自家門口吃完再離開,有時還從家里搜幾件破舊衣服給他們穿。
娘不愿到縣城來住,她說過慣了鄉(xiāng)下生活,在鄉(xiāng)下人熟悉,有說話的地方,有吐痰的地方,鞋子可以任意脫在屋里隨便哪個地方。一句話,鄉(xiāng)下自由靈活。
娘只愿守著那熟悉的老屋和村莊,一輩子過著慢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