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錄
成語中的廉吏形象
●李增錄
在閱覽室讀書,偶見“一琴一鶴”之詞,不解其意?!翱赡苁莻€成語吧?”我從書架上拿來《中華成語典故辭典》查找,怎奈“一”字系列里的五十多個成語中居然沒有,可見其生僻。回到家,我又翻開“大部頭”《中華成語熟語辭?!?,終于找到了這個成語,原來出自《宋史·趙抃傳》:“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是說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受到皇帝的稱贊,用來形容行裝簡少,為官清廉。一琴一鶴,就是廉吏趙抃的形象。
在“十官九貪”的封建社會,清官鳳毛麟角、寥若晨星。清官廉吏,百姓所盼,無不期待包拯、海瑞式的“青天大老爺”再世。由此,我想到了我國歷史上那些點贊廉吏形象的成語,認真品讀,可以感悟古往今來豐富多彩的反腐文化。
比如,成語“不貪為寶”,意思很明了,就是把不貪視為珍寶,這是對廉吏的一種推崇。春秋時,宋國人子罕為官清正,從不接受不義之財。一次,有人送他一塊美玉,并說:“這玉是稀世之寶?!弊雍辈唤邮埽f:“我認為不貪財是寶,你認為美玉是寶。如果你把美玉給我,那么我們二人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自保留自己的寶物吧!” 從此,“不貪為寶”就成為廉吏的代表。
雖有“不貪為寶”的典范,但真正做到的官員卻不多,于是,“兩袖清風(fēng)”便成為歌頌廉吏的常用成語。此語最早見于元朝陳基的詩:“兩袖清風(fēng)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本意是指迎風(fēng)行走的輕快與瀟灑。用來形容為官清廉,則始于明朝清正廉潔的于謙,當(dāng)時官場十分腐敗,官員進京都帶土特產(chǎn)等禮物向官員行賄,而從不收受百姓財物的于謙,任巡撫期滿回京,卻什么都不帶,只帶一首《入京》詩:“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庇谥t用兩袖清風(fēng)詮釋廉吏,與“兩袖銅臭”是迥然不同的為官之道。
同樣點贊廉吏的,還有“賣狗嫁女”。此語典出東晉吳隱之,其儒雅、節(jié)儉,俸祿除了日常家庭開支,還接濟鄉(xiāng)鄰和親友。女兒結(jié)婚是大喜事,就是在普通人家也要熱鬧一番,而當(dāng)時任衛(wèi)將軍主簿的吳隱之,嫁女卻極為冷清,吳隱之的好友知道他一向清貧,便派管家?guī)N子到他家?guī)兔Γ瑓s見侍女牽著一條狗到市上去賣,用來張羅女兒的婚事。此舉,令人唏噓不已。
“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本是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中的名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曾幾次貶官,第二次被貶為江寧(今南京)時,好友辛漸要去洛陽,王昌齡送他到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在芙蓉樓為他餞行時寫下這首詩,以表達自己冰清玉潔、廉潔無私、心地坦蕩,完全可以告慰洛陽親友的心情。
成語“水火無交”,源自《隋書·趙軌傳》:“別駕在官,水火不與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壺酒相送。”趙軌在赴任齊州別駕途中,馬跑到田里糟踏了莊稼,便停下來等到天亮,賠償了農(nóng)人的損失才離去;在任期內(nèi),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平穩(wěn),因為有政績,被提拔到朝中做官,臨行,老百姓都來送行,說他為官清廉,勤政為民,對百姓一無所取。
還有“珠還合浦”?!逗鬂h書·循吏傳·孟嘗》載:“(合浦)郡不產(chǎn)谷實,而海出珠寶……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fù)還,百姓皆反其業(yè)?!笔钦f合浦的珍珠聞名海外,老百姓以采珠為生,而貪官污吏趁機盤剝,珠民大肆捕撈,珠蚌產(chǎn)量越來越低?;实叟擅蠂L去合浦當(dāng)太守,革除弊端,不準(zhǔn)濫捕,不到一年,珍珠又回到合浦了。
人們把法官的公正執(zhí)法,比喻為毫不動搖的山,這就是“執(zhí)法如山”。其實,執(zhí)法如山古已有之。據(jù)史載,武則天當(dāng)政時,太平公主在雍州一處寺院看中一盤水磨,遂據(jù)為己有,和尚們不平,告到了司戶李元宏那里,李元宏將水磨判歸給和尚。但頂頭上司雍州刺史竇懷貞聽說后嚇壞了,懾于太平公主的權(quán)勢,命李元宏改判,李憤慨至極,便在原判決書空白處寫下了“南山可移,此判無動”八個大字。后人便將這八個字濃縮為“執(zhí)法如山”的成語。
當(dāng)然,點贊廉吏的成語還有很多,諸如弊車羸馬、卻金暮夜、指窖止貪、臨財不茍等等。如果把這些成語和那些表述貪官的成語一一對照,孰是孰非,何去何從,對于今天的為官者是很有教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