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禁止叫外賣和打包食物,合理嗎
熱門話題:近日,一張名為《禁止校園食品打包外賣》的通知在網上熱傳。通知稱,自2016年12月1日起,廣西南寧學院校園內禁止任何食品的外賣派送,校園內食堂也禁止打包食物。學校表示,學生經常打包食物致使宿舍門口垃圾成堆,學校將長期執(zhí)行此規(guī)定。據了解,該規(guī)定使得學校食堂擁擠不堪,許多學生只好靠吃泡面和面包填飽肚子。
食品安全是件大事情,更何況是對于校園而言。外賣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性和選擇性,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提供校園打包外賣的既有校內的商家,也有校外的攤點,學校根本無法對外賣商家的食品經營資質及安全情況進行有效監(jiān)管,油合不合格?食品有沒有添加劑?一次性包裝材料是否環(huán)保?這些問題說不清楚,就存在著極大的食品安全風險。
學校是學習和成長的樂園,象牙塔里的環(huán)境應該是美好的、怡人的。然而,學生宿舍出入口堆砌著大量剩菜剩飯,并散發(fā)難聞的氣味,這“酸爽”怎能讓人接受?據此,學校還曾專門就校園環(huán)保和食品安全問題面向在校生開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的學生認為目前校園打包現象嚴重,60%的學生認為無法忍受因打包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數據充分證明,學生們對環(huán)境污染是厭煩的,打包行為著實給美麗校園建設造成了障礙。
另外,外賣涉及兩個主體,一個是賣者,外賣派送員在校園內大多是以電動車為交通工具的,經常不按道行駛、超速行駛,對校園交通安全構成威脅;一個是買者,一些學生經常通過叫外賣解決就餐問題,懶得走出宿舍,逐漸養(yǎng)成慵懶的習慣。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圣地,決策也好,禁令也罷,其初衷是為學生著想。當然,也萬萬不可一禁了之,學校要在確保飯菜質量、改善就餐環(huán)境、提高打飯效率等方面多下功夫,也要注意關注其他可能潛在的消極影響,做好預判和解決,不遺余力地引導師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學生們健康成長。(李志朋)
外賣能夠風靡校園,其市場需求不容小覷,一刀切的“禁令”是在盲目地忽視外賣整體市場需求,容易滋生新問題。具體而言,學生對外賣的需求有合理性與不合理性之分,合理方面就是學生在學校處于忙碌或者生病狀況時,外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平衡學習和生活。而不合理方面就是,容易影響因為懶惰而對外賣有需求的學生的健康生活狀態(tài)。
面對外賣需求的兩面性,最優(yōu)解當然是兼顧其合理性,去除其不合理性。而現在采取的對外賣一刀切的“禁令”絲毫沒有考慮學生對外賣的合理需求,反而過度放大其不合理需求。對學生而言,這也失去了“人性化”的考量。
一刀切的“禁令”是否真的能有效規(guī)避由外賣滋生的現實問題?通過該校這一現實例子來看,答案不容樂觀。禁外賣和打包食品后,食堂爆滿,吃飯擁擠的問題頻現,許多學生只能靠吃泡面和面包填飽肚子。這種狀況下,本來想解決的宿舍垃圾成堆、學生變懶的現實問題不僅得不到緩解,反而變得更加嚴重。讓學生寢室擁有良好衛(wèi)生環(huán)境,可以通過加強對寢室衛(wèi)生的管理來解決,用合理的處分規(guī)定來警示。至于學生的懶惰,學??梢蚤_展一系列的“三走”活動,鼓勵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寢室,走向操場,推崇運動。
一刀切外賣“禁令”的初衷是好的,但“禁令”本身確實過于激進。與其如此,不如包容地對待外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面對現實問題,把一刀切的冰冷變成全面考慮的人性關懷,才能贏得學生們的掌聲。(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