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
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曾有學生擬對聯(lián)一副嘆作文之苦: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不堪言 ,愁綱愁線愁情愁理愁斷肝腸。橫批:還我命來!教師改作文時,也常感嘆:“世上無難事,除了改作文”。必須打破這樣的困局,讓作文教學能夠充滿生機和情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一堂作文課,情境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圍,就如鮮花招引蜜蜂那樣吸引學生,能激發(fā)學生的作文動機,讓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展開思路,提取大腦中儲存的信息作為題材,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采用聽歌曲、講故事、猜謎語、演小品、看圖片、觀視頻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將所要表達的主題告訴學生,讓學生從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感染,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認識能力去組織材料。如,在寫《童年趣事》這類作文時,可以先在班內(nèi)組織一場故事會。教師首先給大家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有些甚至是很荒唐的事,學生聽得哈哈大笑。教師要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真實的事情和真實的感受,所以大家聽的時候覺得有趣。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會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故事,暢所欲言,說得津津有味,充滿著真情實感。教師及時給予點評,讓學生把自己說的故事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不知不覺中,一篇好作文就出來了。通過情境教學,學生很快投入其中,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就不怕寫作文了。
二、強化閱讀,拓寬視野,積累文字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光靠閱讀課本上的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大量的閱讀,知識面就不可能寬廣,作文素材的積累就不可能豐富,就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教師平時要鼓勵學生閱讀,無論天文地理,還是古今中外,只要是適合學生讀的,就讓學生去讀。寫作文就像建房子,而讀書就像是準備建房子的材料,只有材料齊全且有質(zhì)量,才能建成高品質(zhì)的房子。為方便閱讀,可以在班內(nèi)設立“圖書角”, 教師帶頭向“圖書角”捐獻圖書。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留守兒童之家”和“學校圖書室”,讓學生方便借閱里面的圖書。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用長輩給的零花錢、壓歲錢買書,就連過生日,也希望學生得到的生日禮物是幾本好書。讀書之余,教師還要讓學生寫幾句感想,或是摘抄書中最精彩的片段。課堂上,教師還要意識地考考學生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也算是對學生多讀書的鼓勵。讀得多,記得多,學生的作文素材自然就充足了。讀書,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寫作,更能于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文學思想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三、開展活動,貼近生活,從實踐中感悟
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作文才能豐富到什么程度。脫離了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像主題班會、主題隊會、小小辯論賽、演講比賽、主題黑板報、課本劇表演、文藝表演等,這些校內(nèi)常規(guī)活動的開展,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口語能力和表演能力。校內(nèi)活動的形式和范圍有限,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觀察自己生活其中的大自然,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幫助長輩干家務,向爺爺奶奶請教農(nóng)業(yè)知識;植樹節(jié)期間親手種樹,持續(xù)觀察樹木的生長;觀察四季的更替,留心四季有哪些景物變化,等等?!白x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踏青,去旅游,去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學生自然而然地萌發(fā)出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這些就是活生生的作文素材,有了如此多的素材和對生活的感悟,學生就有了作文的源泉和創(chuàng)作的沖動。
四、精批細改,挖掘亮點,產(chǎn)生激勵效應
不少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畏懼心理,這與教師在批改評語中慣用的“糾謬法”——只羅列學生習作中的不足,不去肯定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有很大關系。學生得不到肯定與鼓勵,就會情緒低落,投注到所要做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會減少,任務也就完成得越來越糟糕,進而陷入到更為低落的情緒中?!昂米魑氖强涑鰜淼摹保绻處熌軌蛘页鰧W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多看到學生取得的成績,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就會提升。這樣,學生就能夠從教師的鼓勵中找到自信,就會積極地糾正學生作文中的錯誤和不足,從而更好地完成習作。
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高有低,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則,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作文教學取得良好成效的兩大法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