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團”違規(guī)不等于“撞了白撞”
近日,山東臨沂一出租車司機因操作不當,開車沖進暴走隊伍,造成一死兩傷。駕駛員董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視頻畫面顯示,“暴走團”當時在機動車道上行走。
照理,發(fā)生了如此嚴重的人身意外事故,“暴走團”本該汲取教訓,停止馬路鍛煉。但其顯然并未將這當回事,幾天之后,一支身穿反光背心、打著旗號,隊尾還有叉車壓陣的馬路鍛煉隊伍視頻曝光,再度引發(fā)輿論關注。
道路安全法明文規(guī)定,行人應在人行道行走。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如果說不知在馬路徒步鍛煉是違法,但從涉事者身著反光裝和找“護駕”的反應看,這種行為的潛在危險他們顯然已意識到。盡管如此,卻仍然我行我素,強占馬路暴走鍛煉,其行為自然會引發(fā)眾多負面評價。
而近年因空間沖突引發(fā)的公共事件,涉事主體往往只顧自身一方的利益訴求,如“我在公園、廣場跳個舞有什么錯?”“健身、鍛煉身體有何不可?”卻往往忽視或回避這些行為對其他群體的干擾乃至侵犯。只強調自身而不顧及他人,只要目的正確就不顧手段是否正當,類似現(xiàn)象在當下社會并不鮮見。它不僅滋生諸多的社會摩擦,亦給社會平添各種危機和不安因素。
混亂無序的公共空間,必然是危機四伏。身處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實有必要進行各種行事規(guī)則的補課。
——《羊城晚報》
如果不是暴走團違法占用機動車道,悲劇就不會發(fā)生——憑借這一假設,很多網(wǎng)友得出了老人“作死”、司機“倒霉”的結論。不守規(guī)則就要付出代價,這話沒錯,但討論規(guī)則也不能丟了口德。健身老人占據(jù)機動車道的確違法,但違法行為并不必然導致被撞事故。在左右車道暢通、視野不受阻擋的情況下,出租車徑直撞向了暴走團,是司機太不專心,還是車技太差?
坦誠講,我同意當?shù)啬辰痪目捶ǎ核緳C操作失誤是造成事故的主因,暴走人群占用機動車道是次因。司機是否構成犯罪有待認定,但民事責任自然少不了。當然,健身老人特別是組織者,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廣場舞、暴走團的一大特點是集體性、參與性、場面性、儀式性,令老人樂此不疲的,不僅僅是健身,更是個體在集體中尋求精神慰藉。我們應正視老人合情合理的需求及其背后公共治理的困境,同時也積點口德。
——《新京報》
站在法律角度,行人違章產生隱患,不必然導致事故;在血肉之軀與鋼鐵車輛之間,法律對相對弱勢的前者有所傾斜;甚至,“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機動車撞人不免責,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人本精神。如果機動車駕駛員存在過失,難免要承擔更多責任。必須指出,法律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好惡,法律不會意氣用事。如今的“撞了不白撞”固然被一些人置以微詞,但倘若改回到“撞了白撞”,會不會引發(fā)更大質疑?社會觀念已然進步,以人為本不允許倒退。
某些行人會不會因此對違章有恃無恐?如果有的話,違章行人其實是在自欺欺人,是在以自己的生命作賭注。本例的一死兩傷,何嘗不是給那些在機動車道上大搖大擺地行走的“暴走團”敲響了有力的警鐘?老人們的健身訴求無處施展,不是違規(guī)乃至違法的理由,但管理者不能不重視并努力解決有關訴求。
——人民網(w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