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蓉 王齊秀子 鄭澤珊
南方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心理學系(廣州 510515)
大學生體育活動與抑郁的關系:性別差異的影響
肖蓉 王齊秀子 鄭澤珊
南方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心理學系(廣州 510515)
目的:分析大學生體育活動與抑郁的關系及性別對兩者關系的影響。方法:使用患者健康問卷抑郁9條目量表(PHQ-9)和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ARS-3)對廣東省11所院校共108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大學生PHQ-9總分為8.33±4.87,32.6%的大學生有抑郁癥狀。大學生PARS-3總分為13.03±15.39;72.1%的大學生的運動量處于小等級水平,88.7%的大學生每次運動時長不到1小時,幾乎每天運動者僅有8.1%;男生和女生在抑郁癥狀表現(xiàn)上無差異,但男生的PARS-3得分顯著大于女生的PARS-3得分(19.59±18.03 vs 10.25±13.25,P<0.01);男生的體育活動水平與抑郁水平呈負相關(r=-0.20,P<0.01),女生的體育活動水平與抑郁水平無相關(r=-0.037,P>0.05);小等級運動量男生的抑郁得分高于中等級運動量者的抑郁得分(9.20±5.41 vs 7.10±4.67,P<0.01),不同運動量等級的女生的抑郁得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男生小等級運動量者的抑郁陽性率顯著高于中、大等級運動量者,不同運動量等級女生的抑郁陽性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體育活動與抑郁的關系受到性別差異的影響,增加運動有助于減少男生的抑郁癥狀,抑郁的運動干預策略要因性別而異。
大學生;抑郁;體育活動;運動;性別差異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預測,到2020年,抑郁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最難以負擔的疾病。抑郁癥是一種以抑郁為主要癥狀的心境障礙。大學生處于青年期,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情緒豐富而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情緒障礙。抑郁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有研究認為大學生的抑郁情緒比同齡的社會青年更嚴重[1]。抑郁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生活。
Meta分析研究證明體育鍛煉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2]。但也有研究指出,體育活動與抑郁的關系成立與否與性別因素及偏好有關。如Goldfield等[3]發(fā)現(xiàn),激烈的體育活動與抑郁降低僅在男生中有顯著相關,女生則沒有。Asztalos等[4]認為,對于男性來說緩解心理不適最佳的運動強度是高強度,對于女性來說是低強度。Jun等[5]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運動能緩解輕中度抑郁患者的抑郁癥狀,特別是這種作用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更明顯。國外的研究關注到體育活動對抑郁的影響可能存在性別的差異,而國內(nèi)對此則少有研究。當前國內(nèi)大學生的抑郁問題表現(xiàn)突出,體育活動作為一種簡便易行的行為干預策略是否能在大學生抑郁的干預中發(fā)揮積極的影響呢?性別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運動行為與抑郁狀況的關系及性別的影響,為更好地認識體育活動對抑郁的影響提供參考。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于2015年7月對廣東省11所本科專科院校的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1400份,回收問卷1381份,有效問卷1080份,有效率78%。樣本平均年齡為21.07±1.37歲;男性291人,女性730人,性別缺失59人;大一學生301人,大二學生273人,大三學生346人,大四及以上154人,年級缺失6人。
包括社會人口學指標(年齡、性別、民族、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專業(yè))和家庭情況(家庭居住地、經(jīng)濟狀況、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該量表是Spitzer等人根據(jù)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DSM-IV)抑郁障礙的9項癥狀制定的自評式量表,因其簡短、易操作和評分,被廣泛應用于基層衛(wèi)生中心進行抑郁癥篩查[6]。采用0~3四級評分法,評價最近兩周狀況。得分范圍為0~27分,分數(shù)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最佳抑郁篩查分界線為10分,國內(nèi)學者報道此分值篩查抑郁的敏感度為93%,特異度為97%[7]。應用于大學生和普通人群的抑郁篩查結果顯示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85,重測信度均高于0.86[8,9]。本研究將PHQ-9第7題“對事物專注有困難,例如閱讀報紙或看電視時”,修改為“對事物專注有困難,例如學習或上課時難以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符合大學生的實際。
由梁德清等人[20]修訂,認為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僅3個條目,采用1-5的五級計分,從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和頻率三方面來考察運動量。計分方法為:運動量=強度×(時間-1)×頻率,最高為100分,最低為0分。運動量大小的評定標準:小運動量≤19分,中等運動量為20~42,大運動量≥43分[10]。國內(nèi)研究顯示其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56,重測信度為0.82[11]。
使用Epidata3.1建立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考察體育活動水平及其三個維度與抑郁水平的相關程度;使用卡方檢驗考察不同運動量等級者的抑郁陽性率差異。
大學生抑郁總分平均為8.33±4.87分。以10分為抑郁篩查分界線,67.4%的大學生(728人)篩查陰性,無明顯抑郁癥表現(xiàn),32.6%(352人)篩查陽性,有明顯抑郁癥狀。在過去兩周中,有84.8%的大學生存在缺乏興趣的現(xiàn)象;80.9%的大學生有心理低落感;71.8%的大學生有睡眠不良問題;83.7%的大學生有疲倦感;78.1%的大學生有注意專注困難問題;25.2%大學生有過自殺或自傷的想法。抑郁情緒癥狀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見表1。
表1 廣東省大學生抑郁癥狀表現(xiàn)狀況
大學生PARS-3總分平均為15.60±16.20分,總體處于小等級運動量水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平均為2.10±0.89分,運動時長平均為3.00±1.19分,運動頻率平均為2.78±1.11分,其中運動強度和運動頻率得分均值低于中等強度值3分。在運動量表現(xiàn)上,72.1%的大學生(779人)運動量處于小等級,19.4%的大學生(209人)運動量處于中等級,8.5%的大學生(92人)運動量處于大等級。29.4%的大學生(317人)認為自己日常運動強度很?。?2.5%的大學生(135人)每次運動時長不到10分鐘;12.3%的大學生(133人)基本無法做到1月運動1次。見表2。
表2 廣東省大學生體育活動狀況表現(xiàn)(%)
男女大學生在PHQ-9得分上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在PARS-3得分以及運動強度、運動時長、運動頻率三個方面上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表現(xiàn)為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見表3。
表3 大學生抑郁和體育活動狀況的性別差異(±s)
表3 大學生抑郁和體育活動狀況的性別差異(±s)
PHQ-9總分PARS-3總分運動強度運動時長運動頻率男(n=291)8.38±5.35 22.51±18.84 2.46±0.93 3.43±1.20 3.08±1.04女(n=730)8.21±4.60 12.61±14.05 1.94±0.83 2.80±1.14 2.65±1.11 t值0.468 8.109 8.283 7.662 5.838 P值0.640 0.000 0.000 0.000 0.000
總體上,抑郁水平與體育活動之間存在較低的負相關。在男生中,抑郁與體育活動及其三個條目得分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在女生中,抑郁與體育活動不存在相關。見表4。
表4 男女生抑郁和體育活動得分的相關分析(r)
總樣本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不同運動等級大學生的抑郁得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對不同性別組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男生中,不同運動量水平者的抑郁得分有顯著差異,LSD法兩兩比較顯示小等級運動量的男生抑郁得分顯著高于中、大等級運動量者,但中等級和大等級運動量的男生在抑郁表現(xiàn)上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在女生中,不同運動量水平者的抑郁得分均沒有差異。見表5。
表5 不同運動量水平的大學生抑郁狀況比較
總樣本數(shù)據(jù)顯示不同運動量水平的大學生在抑郁陽性率表現(xiàn)上并無差異。但對不同性別組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男生在抑郁陽性率表現(xiàn)上存在顯著差異,表現(xiàn)為小等級運動量的大學生抑郁陽性率(42.6%)顯著高于中等級(25%)和大等級(22.2%)運動量者;而在女生中,不同運動量等級者的抑郁陽性率則并無顯著性差異。見表6。
表6 不同運動量的男女大學生的抑郁陽性率比較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廣東省大學生抑郁篩查陽性率為32.6%,這與李彤[12]和嚴紅虹等[13]的調(diào)查結果相似。說明總體上大學生的抑郁癥狀發(fā)生比例較高,有學者的研究顯示,19%的美國大學生在過去1年里患有抑郁[14];日本大學生抑郁癥狀的檢出率為45%[15];國內(nèi)韓立娟等[16]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抑郁檢出率為24.22%。今后高校有必要繼續(xù)加強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本研究顯示男女生在PHQ-9得分上并無差異,這與嚴紅虹[13]等的研究結果一致,但與李彤、周鄂生等[12,17]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很多研究就抑郁方面的性別差異進行了討論,但本研究認為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上固然有差別,但他們?nèi)粘5南麡O情緒更多受到其不良生活事件與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男、女生面對相同的社會壓力與生活情境,其所出現(xiàn)的抑郁癥狀也會表現(xiàn)出相似性。
本研究顯示大學生未能養(yǎng)成或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幾乎每天運動者僅有8.1%,每次運動時間達60分鐘以上者僅有11.3%。高達72.1%的大學生體育活動水平不足。任波等[18]也指出大學生鍛煉頻率低、持續(xù)時間不足,且運動時長和強度沒有規(guī)律。同樣使用PARS-3,1994年有學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體育活動平均得分為30.97±23.75分[19],2004年的調(diào)查為23.04±18.79分[20],2015年的調(diào)查為19.85 ±19.35分[11],而本研究中體育活動平均分為15.60±16.20分,說明大學生體育活動水平逐漸下降,其原因可能與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變化有關。隨著以智能手機為首的移動電子產(chǎn)品的廣泛應用,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被手機和網(wǎng)絡占據(jù),鍛煉的意愿下降,運動時間也日益減少。此外,很多大學生缺乏運動也和他們在中學階段由于課業(yè)負擔等原因未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有關。盧峰[21]2010年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高中生有鍛煉習慣的僅占18.6%,喜歡課余體育鍛煉的僅為30.4%,一般和不喜歡的占69.6%。因此,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值得各級部門關注。
男性的運動量大于女性,運動強度、運動時長、運動頻率的表現(xiàn)均好于女性,此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22,23]。一項對中日兩國大學生的運動調(diào)查顯示,中國女生的運動得分顯著低于中國男生和日本大學生[24]。女生比男生運動量小可能是因為男女生對運動的目的不同,男生追求力量,喜歡競爭性強的運動;女生追求柔軟性和姣好的體態(tài),偏好強度小、溫和的、對抗性小的運動,如瑜伽、散步、慢跑等[4]。
總體上,體育活動量與抑郁之間存在較低的負相關關系(r=-0.079,P=0.009),但不同運動量者在抑郁表現(xiàn)上也存在性別差異,只有男生的體育活動量與抑郁之間有顯著負相關(r=-0.206,P=0.001),且小等級運動量的男生在抑郁癥狀和抑郁陽性率表現(xiàn)上均高于中、大等級運動量者;而女生的運動量與抑郁卻沒有相關,不同運動量等級的女生在抑郁癥狀和抑郁陽性率上也均無差異。而Goldfield等[3]也發(fā)現(xiàn)在男生中,中等強度以上的體育活動與抑郁有顯著的負相關,而女生中,大強度運動與抑郁無關。因此,體育鍛煉對抑郁的影響并非是特異性的,而是受到了性別因素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
此外,對總樣本和男生樣本的分析顯示,中、大等級運動量者的抑郁得分和抑郁陽性率并無差異,這表明中等級運動量的抗抑郁效果最好。Tao等[25]也認為,中低強度的體育活動是抑郁的保護因素。對于大運動量為什么不能產(chǎn)生最好的效果,有學者提出了“雙重模式模型(Dual-mode model)”假說進行解釋[26,27],該模型認為,運動的情感反應主要受到認知因素的影響,包括身體自我效能和來自呼吸或肌肉的感受性線索。這兩者間的平衡可以通過改變運動強度來達到,運動強度低時,認知因素占主導;當運動強度達到身體極限時,已經(jīng)不可能維持生理平衡狀態(tài),此時感受性線索變?yōu)橹鲗?,疼痛和疲勞難以忍受,情緒由愉快轉(zhuǎn)為不愉快甚至厭惡。因此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產(chǎn)生最佳的情緒體驗。
最后,雖然女生的運動量比男生小,但抑郁狀況和男生沒有差異。這可能因為:第一,女生平時運動量較小、沒有穩(wěn)定的鍛煉習慣,不足以體現(xiàn)明顯的抗抑郁效果。第二,女大學生偏好運動以外的其他方式緩解抑郁情緒,比如飲食、購物、與人聊天等。邱遠[28]發(fā)現(xiàn),能改善女性抑郁的更傾向于是情感因素,運動強度、頻率對抑郁沒有顯著的改善作用,而對運動的喜愛程度和一次的運動時長對抑郁的作用更顯著。因此建議女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安排運動量即可。
體育活動影響抑郁是有生理合理性的,實驗已證明運動可以調(diào)節(jié)多重神經(jīng)遞質(zhì)系統(tǒng),如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29]。有Meta分析已證實運動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2,30]。但本研究顯示總體上兩者的相關程度較低,也有研究表明兩者甚至并無相關[3],這可能是因為體育活動對抑郁的影響并非是特異性和直接的,它對身心健康的改善作用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些中介因素或/和調(diào)節(jié)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性別是很重要的調(diào)節(jié)因素,此外,還有研究顯示體育鍛煉是通過提高身體自尊而起到改善抑郁效果[31]。因此用運動水平的變化難以直接預測抑郁水平的變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體育活動與抑郁的關系受到性別差異的影響,男生的體育活動狀況與其抑郁癥狀表現(xiàn)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小等級運動量的男生有更多的抑郁癥狀表現(xiàn),中等及以上的運動量可以減少男生的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其中,中等級運動量具有更好的抗抑郁作用。而女生的體育活動狀況與其抑郁癥狀并無關聯(lián)。因此,體育活動可能因性別的不同而對抑郁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這提示我們在制定和實施體育活動干預策略來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時,要因人而異,因性別而不同,從而更好地發(fā)揮運動的身心健康效應。
本研究僅對廣東地區(qū)的大學生進行取樣,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的體育活動的普及程度不一樣,其對個體的影響也可能會有所差異,未來可進一步對全國不同地區(qū)或不同人群進行研究,比較環(huán)境和其它社會人口學特點對運動效應的影響;此外,在體育活動和抑郁的關系當中,可能存在其它的中介變量或調(diào)節(jié)變量影響了體育活動的身心健康效應,有待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致謝:我們誠摯感謝吳健良、黃珊、余敏詩、何楷燕、許少杏、陳曉坍、鄭霖澤、郭梓玲、鄭垂柳、林玲等人在收集數(shù)據(jù)上的辛苦付出和貢獻。
[1]楊美榮,杜君,王曉一.大學生與同齡社會青年抑郁情緒的比較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5:400-402.
[2]Schuch FB,Vancampfort D,Richards J,et al.Exercise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 adjusting for publication bias[J].J Psychiatr Res,2016,77:42-51.
[3]Goldfield GS,Henderson K,Buchholz A,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adolescents[J].J Phys Act Health,2011,8(2):157-163.
[4]Asztalos M,De Bourdeaudhuij I,Cardon 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varies across activity intensity levels and dimension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women and men[J].Public Health Nutr,2010,13(8):1207-1214.
[5]Jun ZMS,Yen ST.Physical activity,gender difference,and depressive symptoms[J].Health Serv Res,2015,50(5):1550-1573.
[6]Kroenke K,Spitzer RL,Williams JB.The PHQ-9:validity of a brief depression severity measure.[J].J Gen Intern Med,2001,16(9):606-613.
[7]胡星辰,張迎黎,梁煒,等.病人健康問卷抑郁量表(PHQ-9)在青少年中應用的信效度檢驗[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4,4:357-360.
[8]Zhang YL,Liang W,Chen ZM,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and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2 to screen for depress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Asia-Pac Psychiatry,2013,5(4):268-275.
[9]Wang W,Bian Q,Zhao Y,et 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Gen Hosp Psychiatry,2014,36(5):539-544.
[10]蔣碧艷,祝蓓里.上海市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心理科學,1997,20,3:235-238.
[11]丁思遠,肖蓉,張照.大學生體育運動與生命意義感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445-448.
[12]李彤.大學生抑郁狀況及相關因素調(diào)查[J].社會心理科學,2008,6:67-73.
[13]嚴紅虹,劉治民,王聲湧,等.大學生抑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3:257-259.
[14]Eisenberg D,Chung H.Adequacy of depression treatmen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Gen Hosp Psychiatry,2012,34(3):213-220.
[15]小西香苗,百武愛子.大學生における抑うつ癥狀および非定型うつ特徴とその関連要因の検討[J].學苑·生活科學紀要,2015,902:21-33.
[16]韓立娟,劉玉娟,耿麗偉.大學生焦慮、抑郁與自殺意念的相關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134-137.
[17]周鄂生,陳壽斌,王茂勝,等.大學生心身健康與抑郁癥狀的相關關系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10:50-54.
[18]任波,高健,宋金鳳,等.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對無聊狀態(tài)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4,3:79-86.
[19]夏祥偉.研究生體育鍛煉與健康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20]梁德清.高校學生應激水平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4(01):5-6.
[21]盧峰.綿陽城區(qū)高中生體育鍛煉習慣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調(diào)查研究[D].重慶大學,2010.
[22]劉玲.大學生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感、生命意義感的相關研究[D].鄭州大學,2012.
[23]Walid EA,Khalid K,Diane C,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gender differences:correlates of compliance with recommended levels of five form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studentsatnine universitiesin Libya.[J].Cent Eur J Public Health,2014,22(22):98-105.
[24]橋本公雄.日中間の學生における精神的健康への計畫行動理論の予測力[J].健康科學,2008,30:27-37.
[25]Tao FB,Xu ML,Kim SD,et al.Physical activity might not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 for health risk behaviours and psychopathological symptoms in adolescents[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7,43(11):762-767.
[26]Ekkekakis P.Pleasure and displeasure from the body:Perspectives from exercise[J].Cognition&Emotion,2003,17(2):213-239.
[27]Ekkekakis P,Hall EE,Petruzzello SJ.Variation and homogeneity in affective responses to physical activity of varying intensities: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dose-response based on evolutionary considerations[J].J Sports Sci,2005,23(5):477-500.
[28]邱遠.中學生抑郁、焦慮、人際敏感與體育鍛煉關系的調(diào)查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4:1-4.
[29]齊紅梅,劉微娜,季瀏.運動抗抑郁的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綜述[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5:459-464.
[30]魯松濤,韓正勇.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的元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27:18-19.
[31]江玉華.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體自尊與抑郁水平影響的調(diào)查[J].體育與科學,2009,5:80-82.
2016.09.0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3YJA710048)
肖蓉,Email:xr@fim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