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聰
【摘 要】想象是人類學習和智力活動的翅膀,同時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心理基礎。想象力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一項潛在的技能,想象力的開發(fā)程度影響著人的性格、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等,因此在學生的教育階段必須合理的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要著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蒙化狀態(tài),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诖?,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象力培養(yǎng)
愛因斯坦曾經有過這樣的言論,一個人的想象力比知識更加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力推動著世界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因而在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中,學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更加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使得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學生人生啟蒙階段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教給學生聯想和想象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現實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的想象力并不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想,這就需要教師在聯想方法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學會聯想:①教會學生學會相似聯想,相似聯想就是從一個事物某一個方面的特征出發(fā),聯想到與之相似的其他事物。比如冬日凌寒傲骨的梅花聯想到意志堅強的革命者。②教會學生學會相關聯想,相關聯想就是從一個事物聯想到其他與之相關的事物,比如秋日的菊花想到詩人陶淵明,想到向往田園生活的美好情感。③教會學生學會對比聯想,對比聯想是由一個事物聯想到與之相反的另一個事物。比如困難與容易,成功與失敗等。④引導學生學會再造聯想,再造聯想指學生根據文字的描述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事物,比如學習的古詩聯想出一副美麗的風景畫。學生的想象力是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點點激發(fā)的,教師要將這些方法滲透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二、在閱讀、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閱讀中想象,在閱讀中感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想象能在腦海中再現事物形象,并且能夠創(chuàng)造許多新形象,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在小學課本里有許多古詩都是寫景狀物的,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領悟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劉禹錫的《望洞庭》,教師在知道學生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告訴學生詩人在寫詩時的心情,再讓學生細讀詩句洞庭湖的景象,使學生對詩中所描繪的景象有更深的印象。
此外,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想象力是人們按照一定的目標、任務,在腦海中獨立創(chuàng)造形象的過程,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內容,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完成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從寫作內容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引導學生寫童話故事、通過仿編兒歌、利用科學幻想文章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三、巧用課文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
1.借助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觀察、思考
葉圣陶先生說過:“圖畫不僅單是文字說明,而且能開拓兒童的想象?!痹谛W語文課本上,插圖往往和文字一起出現,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啟發(fā)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盡可能的讓插圖在學生的腦海中動起來,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多看多想,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更容易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例如:《小熊住山洞》這篇課文就有很多插圖,文中對每一個季節(jié)的描寫,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插圖,體會小熊為什么一年又一年都沒有砍掉房子,一直住在山里的原因,在學生利用插圖進行思考、深刻領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時,適時推動學生的想象,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2.借助課文插圖,讓語言文字在學生的想象中鮮明生動起來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課文中選用的插圖就像是文章的眼睛,插圖可以將文中抽象的文字以形象的圖畫表現出來,增加感性認識。小學學生的概括性與邏輯性成分隨著年齡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教師在傳授有插圖的課文時,可以充分結合插圖講授課文知識,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感悟力。例如:課文《飛奪瀘定橋》中的插圖,展現的就是課文的高潮部分,插圖形象的描繪出了戰(zhàn)士們爭奪橋的情景,教師在教學時就要抓住契機,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畫面,進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邊觀察邊想象,仿佛置身在這激烈的戰(zhàn)斗中。利用插圖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和視覺,使他們既感悟到了豐富的表象,又使得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四、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聯想,提高想象力
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能夠了解事物的異同,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把課文中的人物和自己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從所學的知識中產生興趣,從而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在講授《司馬光》這篇課文時,當講到“只有司馬光沒慌,舉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時,教師可以適時的提出問題:“為什么司馬光要用石頭去砸那個缸呢?”這時就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時候了,教師的這一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們回答的答案各異,教師再提出:“用什么方法救出缸里的小朋友呢?”最后經過大家一致討論后還是認為司馬光的方法最好,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比對聯想中,不知不覺的就提高了想象力。
五、結束語
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合理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表現,想象力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息息相關,而小學期間是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關鍵時期,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在這一問題上長期堅持,并且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要深刻認識到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意義,并堅持不懈的實踐探索,為小學生未來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東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2):114-115.
[2]魏強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想像力的培養(yǎng)[J].新一代月刊,2017(7):30
[3]錢金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摭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1(34):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