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飛嬋
【摘 要】素質(zhì)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素質(zhì)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從思想道德素質(zhì)、身心健康和能力培養(yǎng)等諸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卻較少注意。本文從家庭、學校和孩子本身出發(fā),分析了懶惰心理的成因及危害,提出幾點矯正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懶惰;矯正;依賴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半幼稚半成熟時期,意志發(fā)展尚不夠完善,不夠平衡,面對較重的學習任務,比較易滋生惰性。愛因斯坦如此貶說惰性:“人和動物一樣,都有惰性,假如不加以驅(qū)策,就懶得思考。凡事因循舊習,像部自動機器?!毙W階段,人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開始迅速發(fā)展,正是教育學生克服懶惰、培養(yǎng)意志力的最佳時期,所以小學階段必須打好這一基礎。下面,我就小學生懶惰心理的危害、成因及矯正方法方面,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懶惰心理的成因及危害
1.家庭教育的負面效應
現(xiàn)在許多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老、中兩輩對于孩子的教育都與孩子的發(fā)展背道而馳。家長過分溺愛,大包大攬,只要孩子搞好學習,其他什么事也不用做,只會讓孩子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勞而獲的壞習慣,滋生了孩子的懶惰心理。試想,孩子連家務都不愿做,又怎么能勤奮地搞好學習。家長對什么事都包辦,孩子的自立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質(zhì)又怎么會培養(yǎng)起來呢?這在無形中就助長了孩子的懶惰思想。
2.孩子本身的依賴性
如今的獨生子女有嚴重的依賴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沒有主見,缺乏獨立性。孩子在家中遇到困難,總是喊父母來幫忙解決。他們在家靠父母,在??坷蠋煟瑧卸璧娜顺S忻魅諒兔魅盏乃枷?。在家里,明知道這件事應該今天完成,卻總期待著能夠明日再做;在學校里,課堂上踴躍發(fā)言的人少了,更多的人懶得動腦思考問題,這種依賴別人的懶惰心理只會讓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
二、懶惰心理的矯正方法
懶惰是成功的絆腳石。在人生道路上充滿了困難與挫折。只有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才能實現(xiàn)目標,為此要努力克服懶惰的習慣。
1.從認識入手,讓“惰性”的借口走開
學生能夠認識到惰性是一種不良習慣,通過教師、家長的教導,同學之間的幫助,就會有戰(zhàn)勝惰性的思想意識,從而制定目標,信心和決心都較大。但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較弱,往往是決心大于行動,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弱,行為意志與控制能力之間不協(xié)調(diào),遇到困難或挫折容易消極、動搖,使得既定的計劃不能完成,甚至半途而廢。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今天我太累了!”、“這部電視劇很好看,我先看會兒。”、“明天我加倍抓緊……”學生對于自己的惰性表現(xiàn),總是以這些借口來毀約,從而今日事不能今日畢。如果每次都這樣,教師允許他們找一些理由放松自己,那么教師就是在一次次地任由他們向成為軟弱的人,向欲望低頭的人方向發(fā)展。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抓住學生的心理,從語言、行動上鼓勵并幫助學生形成“不用任何借口,改掉不良習慣”的良好意志品質(zhì)。
2.發(fā)揮家庭教育的正面效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樹立疼愛孩子的新觀念,起啟發(fā)引導的作用,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從小就有“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幫著做”的意識,努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欲望,讓孩子自己渴望“成龍”、“成鳳”,這樣,孩子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也會有更強的責任感,也才能真正克服懶惰的心理,真正“成龍、成鳳”。
3.發(fā)揮學校教育的積極作用
師生可共同制定一個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通過制定《班規(guī)》,使班級工作有章可循,可以避免學生學習、生活的隨意性和懶惰性。《班規(guī)》就是規(guī)定一整套科學系統(tǒng)的、全面可行的班級運行規(guī)章。讓學生知道懶惰的危害性,知道勤奮的好處!讓學生制定可行性目標,每天檢查自己的完成情況,也可請別人監(jiān)督,逐漸養(yǎng)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學生進步了,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做的不好的,教師要給予引導,激勵他們改正。這樣,孩子們時時受到鼓舞和鞭策,久而久之就克服了懶惰的習慣。
勤勞習慣的養(yǎng)成,不單單要學生自己努力,作為老師的我們要積極給學生制造勤勞的氛圍,老師要做好表率,讓學生在老師和學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改掉懶惰習慣,都成為勤勞的小蜜蜂。
4.家?;ブ?/p>
建立家校聯(lián)系機制,學校要經(jīng)常采取家訪、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溝通,讓孩子在家里主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幫助父母打掃衛(wèi)生、整理自己的東西,洗自己的衣物等活動,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向家長匯報,家長也要把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反饋給學校,家校及時溝通,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使學生的懶惰行為得到有效地控制。
總之,懶惰是一個人成功的大敵,戰(zhàn)勝懶惰,戰(zhàn)勝自我,才能不斷地前進。雖然克服懶惰,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反復抓抓反復,那么,一切懶惰的行為都會迎刃而解的!讓我們多做有心人,積極探索與嘗試,克服懶惰的習慣,這樣我們的工作會更好。
參考文獻:
[1]單文清.淺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本特點[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2]劉衍玲.小學生心理素質(zhì)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