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生
2016年8月30日,北京市第八屆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大賽手工布藝項目的比賽在平谷區(qū)殘聯(lián)多功能廳緊張地進行。13個區(qū)縣的31名殘疾人選手圍繞理論考試、實際操作,各顯其能,一決高低。
其中一位戴著紅邊眼鏡、扎著馬尾辮的女士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只見她將加濕手工花瓣染成金色并串在一起,組合成一朵“不與百花爭艷,獨領淡泊幽香”的花朵,工作人員有的拿相機,有的拿手機拍照。經(jīng)兩個小時的激烈角逐,評判長宣布:石景山區(qū)金頂街街道肢殘人張海艷制作的加濕手工花以實際操作90分和理論考試98分的好成績,榮獲大賽第一名。
聽著評判長宣布的結果,張海艷激動得熱淚在眼眶中打轉。手工制作的酸甜苦辣和與病魔抗爭的經(jīng)歷像放電影一樣在她的腦海中回蕩。
結緣手工活
張海艷的家人說:她打記事起,就喜歡做女紅活。看到人家織毛衣、做窗花、繡十字繡,她能站著看半天。上小學二年級時,她對鄰家一位阿姨繡的“喜上眉梢”的枕套愛不釋手,翻過來調(diào)過去地看,有了學著繡的沖動。
為了學會織毛衣、繡花、做窗花,她就揀姐姐織毛衣剩下的毛線,收集鄰家大姐姐做手工活的邊角余料;沒有毛衣針,她就找來兩根冰棍棍,用削鉛筆刀將兩頭削尖作毛衣針,學著姐姐的樣子起針織。一看到姐姐有空,她就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姐姐手把手教她織圍巾、剪窗花。她先后學著織過毛衣,在白布上繡花,蹬縫紉機扎褲線。
一天,母親拿來一塊布,說:“小艷,你不是喜歡做女紅活嗎?你現(xiàn)在就拿這塊布給我做條褲子?!彼宦牼图绷?,“讓我連裁帶做,我哪會呀!”母親笑著說:“閨女,你做什么樣我都穿?!蹦赣H鼓勵的話語給了她信心。
從此,一放學做完作業(yè),她就在炕上擺開戰(zhàn)場。她先學著看布料的順反,經(jīng)緯的走向,然后,拿起母親穿著最合體的褲子,放在布上,用粉筆比照畫褲前片、橫檔、中檔、腳口,不到半個小時,她已經(jīng)滿頭大汗。看著她畫的樣子,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得到母親的肯定,她又進入縫制工序。她為褲子內(nèi)側曲線縫出缺口,再用縫紉機把褲子兩邊縫起來,再縫制褲子背面,再縫上拉鎖。經(jīng)一個星期的不懈努力,母親的褲子做成了。
十四五歲的小丫頭一個星期就做成了一條褲子,在她居住的社區(qū)引起轟動,鄰居和同學紛紛來觀摩她做的褲子。母親更是樂得合不攏嘴,穿上她做的褲子到處顯擺。她從此對做手工活更有信心了。
參加工作后,她從事的電工行業(yè)更是要求她聚精會神、一絲不茍。師傅告訴她:如果一走神,接錯一根線就有可能造成線路短路,發(fā)生事故,造成難以挽回的經(jīng)濟損失。為此,她工作時全身心地投入,并把這一好習慣運用到手工制作中。
周六周日一有空,她就坐上公交車到位于王府井的工藝品店。看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看現(xiàn)場手工制作,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和工藝品大師的現(xiàn)場制作,使她開闊了眼界。她買來手工編織的書籍和光盤,邊看邊模仿,學著制作。在逛地壇廟會時,她又對藝人展示的老北京的拉洋片、捏面人感興趣,回到家就學著做。她的手工制作水平也有了提升。
與病魔抗爭
步入而立之年的海艷相夫教子,過著幸福的生活。她的手工技藝也在不斷提升。
可天有不測風云。2007年的一天,她發(fā)現(xiàn)左側乳房有一個鴿子蛋大小的硬塊,摸著不疼不癢,她也沒在意。當聽說身邊女工友得了乳腺癌的消息,她才在家人的勸說下去首鋼醫(yī)院看醫(yī)生?!肮媚铮愕娜橄侔┒嫉搅酥型砥?,癌細胞已擴散了。你應該早點來看呀!”醫(yī)生當即給她開了住院單,強迫她住院治療。
大夫對她的左側乳房進行了全部切掉,乳腺癌化療在大量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傷增殖快速的人體正常細胞,不可避免會引起胃腸道、相關神經(jīng)的損傷。
更讓她難受的是渾身骨頭往外涌著疼,疼得不能呼吸、不能喘氣,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吃什么吐什么,連喝水都困難。白血球已下降到700多,比健全人少了6倍。
就這樣,她被折騰了7次,己沒有任何免疫力,食管已破。打升白針也沒能提升白血球。鎖骨穿刺后,傷口已潰爛。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她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
她想:我在化療中已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不能讓家人人財兩空。她要在死前為愛人在電視上征婚,只要這個女人對兒子好就行。她將這一想法與愛人一說就遭到了愛人的反對:“你要好好治病,其他的事不要想,這個家不能沒有你,兒子更不能沒有你。就是賣房子也要治病?!?/p>
為了讓海艷放下包袱,全力治療,愛人小曹在每天下班后,為她做可口的流食,并放到飯盒里,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好送到醫(yī)院。病情好轉就換著樣的為她做可口飯菜。看著愛人都不放棄,她就更不能放棄了。她的二姐退休后,專門在醫(yī)院侍候、陪伴她一年。還對她進行心理疏導。電力廠書記、廠長也來到病房對她進行慰問,鼓勵她戰(zhàn)勝病魔。
在家人的精心照料,單位領導的鼓勵下,她增強了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她積極配合醫(yī)院治療,疼得受不了時,想高興的事轉移注意力,琢磨手工制作的起針下線;吃飯時,少食多餐,吃了吐,吐了再吃。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病情控制了,穩(wěn)定住了,她出院了。
在奧運會前后,首鋼壓縮鋼鐵產(chǎn)業(yè),她和許多健全人_樣買斷了工齡。干了20多年的電工一下扔掉,回家待著,她有些失落。
在這轉折關頭,殘聯(lián)向她伸出了橄欖枝。街道殘聯(lián)和社區(qū)殘協(xié)領導到家中看望她,并向她介紹社區(qū)殘疾人溫馨家園,讓她到溫馨家園參加活動。來到社區(qū)溫馨家園,她看到藝術團的殘疾人在排練功夫扇,感到很有新意,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藝術團。沒想到藝術團和諧、包容、向上的氛圍使她流連忘返。在排練《同在藍色星球》舞蹈時,安排她推輪椅,幾次下來,領舞的演員看她有點費勁,就讓她坐在輪椅上表演;她因看病2次沒參加排練,認識她的演員都發(fā)來微信慰問,有的還到家中看望,使她深受感動。她感受到了家的溫馨。endprint
特別是看了中殘聯(lián)出版的《中國殘疾人》,看了市殘聯(lián)《摯友》雜志刊登的殘疾人自強自立的故事,她又開始了自己喜愛的手工制作,并暗暗下定決心,要在40歲后干出一番事業(yè),做一個有用之人。
嶄露頭角
2012年,區(qū)殘聯(lián)通知她去大興體培進行營養(yǎng)師培訓,使她喜出望外。更讓她想不到的是區(qū)殘聯(lián)推薦她參加了“北京毛猴”“面塑”等非遺項目的培訓,為她提供了手工制作的廣闊舞臺。
培訓老師介紹說:毛猴是老北京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工藝品。取蟬蛻鼻子做猴首,用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玉蘭花的花骨朵為軀干,用白芨將它們粘在一起,一個極具靈性的猴子便做成了。面塑也是—種制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中國民間工藝品。
老師的介紹和實物展示,使她產(chǎn)生了深厚興趣。她想起了在北京廟會上看到的拉洋片、吃糖葫蘆和耍幡等場景,在老師的指導下,她嘗試著將這些場景融入到北京廟會作品中;特別是揉面團,制作出各種面塑,使她創(chuàng)作欲望更高。10天時間,她就制作出《公園一角》《老北京廟會》等毛猴作品;制作出《中國龍》《孫悟空》等面塑作品?!独媳本R會》被老師收藏,臺灣的一位殘疾人對《公園一角》愛不釋手,硬是將400元錢塞到了她的手中,拿走了作品。
一天,她在《中國殘疾人》雜志上看到區(qū)內(nèi)蘋果園街道肢殘人用易拉罐皮作畫,又一次激發(fā)了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能否將易拉罐做成觀賞椅呢?她用剪刀沿易拉罐上沿的凹陷處把頂部剪去,然后再把下面的皮用剪刀剪成64條寬度在3毫米左右的長條,把剪開的部分分成四等份,然后在分界處分別沿同一方向把8根扎成一束,扎成對稱的四束,四等份中多余的部分留下來做前面的椅花和后面的靠背。把四束根據(jù)自己的喜歡,向上卷成小卷作為椅腿,把其中兩個椅腿中間的部分向上卷成高低不同的花型。把三面沒有卷的地方直接向反面折起來,做椅背,這就做成了一把易拉罐椅。
“這個小椅子小巧玲瓏,五顏六色,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彼牡谝粋€觀眾
愛人小曹的夸獎使她更有信心了。
從此,一個普普通通的易拉罐在她手上成為了玲瓏剔透的花瓶、孔雀、福瓶、金寶葫蘆、紅福袋、鴛鴦花籃,一個個栩栩如生,令人耳目一新。她將這一制作工藝叫罐編。
自2014年起,區(qū)、街道殘聯(lián)先后推薦張海艷參加了北京市第七屆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大賽手工比賽,獲得進取獎。
2016年,為了迎接北京市第八屆殘疾人職業(yè)技能大賽,讓選手們提高技能水平,區(qū)殘聯(lián)開辦了手工布藝項目的培訓班。在棋檳職業(yè)技能學校,趙麗華校長親自為張海艷等學員講授了老北京布藝補花的針法,色彩搭配,使大家在10天的時間內(nèi),收獲頗豐,如虎添翼。
2016年8月30日,張海艷早早起床,設想著比賽的內(nèi)容,想了好幾套方案。比賽現(xiàn)場,當監(jiān)考老師將制作“加濕工藝花”的考題發(fā)下來,只有一朵有顏色,9朵花沒有顏色。她—下蒙了。比賽的內(nèi)容不完全是培訓的內(nèi)容,這可怎么辦?她靈機一動,讓老師將考試的內(nèi)容要求再重復一遍,她認真仔細聽、看。要做好加濕工藝花首先要有好的創(chuàng)意。趙校長講的色彩、針法在她頭腦中閃現(xiàn)。
她開始翻比賽工具,這才發(fā)現(xiàn)沒帶馬克筆,這就好比主婦沒米下鍋,如何找色彩?她只好硬著頭皮向周圍的小姑娘借。還好,人家答:應了。
人家給她的顏色都是灰的、黑的等顏色,那她也得使呀,沒辦法,把腦子里老師講過的色彩調(diào)出來,趕快想,如何搭配。她用黑灰等顏料調(diào)出土黃色,然后,把每一片花瓣都拆開,染成土黃色,再一片—片地組裝,壓緊實,用膠槍粘接,并隨時調(diào)整花片,既不能松,也不能緊,還不能漏白,松緊要適度,還要飽滿有朝氣。十多分鐘后,一朵經(jīng)她手制作的土黃色加濕花做出來了。
令她沒想到的是,居然有很多監(jiān)考老師很喜歡她制作的這種花,有的還給她錄了像,拍了照。她信心更足了。在老師的幫助下,她又找來各種顏色的筆,制作出了紅、黃、綠、白等各式各樣的加濕花并環(huán)繞在土黃色花周圍,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效果。
撒愛
2016年年底的一天,石景山區(qū)殘聯(lián)召開了“北京市第八屆殘疾人職業(yè)技能競賽”獲獎團體和個人總結表彰會。區(qū)殘聯(lián)領導為張海艷頒發(fā)了榮譽證書和獎金。
拿著沉甸甸的證書,看著臺下與會的殘疾人,她感到責任重大。她想:自己之所以能戰(zhàn)勝病魔,走出人生的低谷,在于家人、單位領導和同事的開導幫扶,更要感謝區(qū)、街道殘聯(lián)的慰問、鼓勵,特別是為她提供了發(fā)展機遇?,F(xiàn)在,自己有了一技之長也要回報社會,向殘疾人播撒大愛。從此,她又走上了一條公益之路。
她來到街道殘疾人示范溫馨家園,向殘疾兄弟姐妹傳授罐編、毛猴和面塑技藝,在她手把手的傳授下,10多名殘疾人初步掌握了這一技藝。她還到北京腫瘤醫(yī)院做志愿者,為病人提供咨詢、心理疏導和臨終關懷,一干就是4年。
不管是87歲的老人,還是5歲的兒童,她都認真地傳授手工技藝。她到空軍指揮學院社區(qū)、霍營街道社區(qū)展示她的罐編作品,宣傳環(huán)保理念;到上海非遺博物館、哈爾濱傳播環(huán)保新理念,變廢為寶。2016年5月,她到福建廈門參加兩岸三地文化交流藝術展,宣傳罐編、面塑,并將20件作品進行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給臺灣自閉癥兒童繪畫展。7月份,姚寧義工國際大學生精英團隊找環(huán)保題材項目,選定她的罐編作品,請她為來自美、英、德等10多個國家的大學生講了一堂“環(huán)保從我做起,廢品轉身為寶”的環(huán)保公益課,受到國際大學生的好評,每名大學生都要了一件她的作品,并帶回國內(nèi)進行環(huán)保新理念的宣傳。
她總是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她要通過努力讓更多的殘疾人學會手工制作技藝,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自強自立,做社會有用之人。用手工藝作品展示中國殘疾人的風采。
(編輯·韓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