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看病和人一樣:至精至微之事
回想一下,我們平??床?,是不是甄選醫(yī)院,確定科室,掛號?如果是突發(fā),還要去急診;如果是疑難雜癥,還要其他科室甚至外院的醫(yī)生會診;實在有需要,還得轉院。地鐵看病和人一個模式,屬于藥王孫思邈所說的“至精至微之事”,唯用心精微。
采訪地鐵醫(yī)生,有一點特別:他講完一部分,停頓;換我思考,把地鐵擬人化,再表述一遍,供他確認;確認了,再往下進行。
地鐵醫(yī)院,也就是李京兵所在的北京地鐵運營二分公司房山線檢修中心。
當我嘆“醫(yī)院”規(guī)模之大時,中心的書記說:“不是最大,算中等吧。我們成立時間比較短,5年多。下一步可能到2019年,這邊的車會增加。”
當我驚李京兵以“黨員idol”形象海報傳播席卷時,書記又說:“安全運營是地鐵的生命線。穩(wěn)定可靠的車輛是保障運營一線穩(wěn)定的基礎。而檢修人就是這個基礎背后的幕后工作者。”
說白了,就是地鐵和人一樣,健康是1,其他是0;沒有健康,全都歸零。那地鐵怎么保證健康?也和我們一樣,體檢要記得,看病要及時,治療要到位。只是地鐵的體檢,比我們勤快多了。
地鐵醫(yī)院首先就是“日檢”,日檢綜合了類似醫(yī)院的門診和急診功能,24小時在班。
李京兵:“地鐵每天跑,跑完之后,最簡單的就是日常檢查。因為車上有好多的易耗件,比如剎車片等,一般來說,我大概知道一個周期。但是每天運行完之后,萬一有點意外呢?日檢,現在一天庫里一共是21組車,真正上線跑的也在15-16組,每天都要看。比如,輪子就是日檢,走型部。還有受流器、箱體的外觀等。
“旁邊咱們有個列檢工區(qū),4班倒,24小時有人上班,一個班10個人左右。隨時隨地,這個車回來,就要正常檢查?!?/p>
所以,地鐵醫(yī)生和真正的醫(yī)生一樣,是要值班的。確切崗位名稱為“檢修調度”的李京兵描述:“平日白天上完班,當天是一個夜班,第二天接著再上班。因為咱這兒比較遠,很多周末就安排白連夜,算兩個班,省得來回跑了。像我們整個車間的值班制度就是包括那幾個領導要值,還有技術組,專業(yè)技術人員,包括我們調度?!?/p>
李京兵:“跑的時間稍微長點,做周檢。周檢輪起來之后,有一個循環(huán)的周期,每一個班當班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個兩個周檢車,會有充裕的時間看。周檢,要進車里,司機室、客室,里面的項目也要檢查。而且,地鐵是用電的,咱們日檢的時候不需要送電,只要靜態(tài)用手電看,當周檢的時候,靜態(tài)看完車上,還要把電送上,試一試功能,那個燈,開關門,空調啟動,這些基本功能能不能實現。如果小部件,小開關、小按鈕,小繼電器,列檢是可以做的,換一個備品修好它?!?/p>
采訪時,李京兵正在做的是75萬(公里)修程,就是相當于大修,把車拆散了。日檢、周檢是不會去拆車的。這也是一種體檢,但和日檢、周檢不同,需要住院體檢。按相關規(guī)定,房山線所有地鐵列車跑75萬公里之后,必須全拆了,檢查一遍。
李京兵:“但也有既沒有到修程的時間,負責日檢、周檢的列檢那邊又超出他們能干活的范圍了,或者司機跑車當中,發(fā)現了問題之后,一看不行了,活大了,危險了,必須趕緊回來了。就需要作為臨時任務,把車調進來,進來之后我去及時處理這個。給它拆了,換了。
“最經典的就是油壓減震器的橡膠節(jié)點,比如說它的壽命期應該是夠我走40萬,或者進75萬公里的,但是臨時的,比如有那種超出正常允許值的沖撞、壓力,還有包括像地面線的風吹日曬,所以可能出現小裂紋,有比較深的,就影響減震效果,甚至將來可能會斷開,這會兒就必須處置,這就是臨時任務。那就沒法用里程和時間去形容這個事。
“還有,比如說我發(fā)現這節(jié)車一個有,那不行,必須這一列全看了。這一列看了,如果這個問題是比較大的問題,所有車要普查。一旦發(fā)現臨時的可能危及運營安全的事,就全面普查,所有的車的點還有相關的能想到的,都要普查。”
跟著地鐵醫(yī)生參觀醫(yī)院,看到一輛卡車,正在裝一個大家伙。
李京兵:“您看到的卡車,有一些大部件,或者說咱們不完全具備檢測資質的部件,咱們要委托給具備資質的廠家去修?!?/p>
一個病例:說明流程以75萬修,舉例說明。
地鐵跑了75萬公里,要進行大體檢了。首先,地鐵進入修程庫,進行入庫鑒定。這個鑒定,由生產、質檢、車間、物資以及司機、列檢班等相關領導和人員組成,也就是大會診,大家盡可能提出進路75萬公里碰到的各種問題。地鐵醫(yī)生通過這個鑒定會,做到心中有數。
接下來,地鐵要被大卸八塊,地鐵醫(yī)生叫“起車”。然后,地鐵醫(yī)生按照檢修規(guī)程,給地鐵查體。之前鑒定會提出的問題,會針對性地重點檢修。檢規(guī)里規(guī)定什么部件必換,直接換,使用周期到了。什么部件檢查之后發(fā)現問題了,也要一一更換。
李京兵作為地鐵醫(yī)生,按他們自己的話說,和中醫(yī)的望聞問切非常像。“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yī)之綱領”,也是醫(yī)生了解情況、收集材料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進行辨證論治,選出正確的治療方法。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癥狀;切,指摸脈象。發(fā)揮想象力,我們把病人換成地鐵,那地鐵醫(yī)生就有了如下四診:
望,目視檢查車輛各部位狀態(tài)是否正常;
聞,一是聽車輛有無異常聲音和高壓空氣泄漏的聲音。二是檢查車輛各部位有無過熱燒損的焦煳味道;
問,向乘務人員詢問車輛運行情況和故障情況;
切,以檢規(guī)工藝為標準檢查判斷車輛故障點,處理車輛問題。
總之,醫(yī)生通過四診,對病患做到藥(術)到病除;地鐵醫(yī)生通過對列車認真檢查、維修、保養(yǎng),消除地鐵車輛的問題和隱患,保障地鐵列車安全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