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雅坤++胡玉康?
摘 要:美術批評對現(xiàn)代派藝術的影響具有深遠意義,對現(xiàn)代派深入的批評和抨擊,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現(xiàn)代派藝術之路越發(fā)長遠。從客觀上來講,美術批評對現(xiàn)代派藝術的發(fā)展不僅是對其自身價值的肯定,也是促進它不斷發(fā)展的不竭動力。里奧奈羅·文杜里從現(xiàn)代派藝術繪畫作品闡述美術評論對現(xiàn)代派藝術的影響,以期提出美術批評對現(xiàn)代派繪畫內容、方法和領域的變革。
關鍵詞:美術批評; 現(xiàn)代派藝術; 印象派主義
中圖分類號:J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0-0045-02
一、《西方藝術批評史》是對現(xiàn)代派藝術批評的標桿
《西方藝術批評史》(里奧奈羅·文杜里,遲軻譯,2007)是西方美術發(fā)展史的一部重要的里程碑著作[1]。多年來,里奧奈羅·文杜里(1885-1961)針對西方的美術史進行了深刻的挖掘研究,他的這本書就是對西方藝術史美術批評和美學觀點的系統(tǒng)概述。其中不乏對諸多美術家客觀的總結和主觀的批判?!段鞣剿囆g批評史》在世界美術界有著及其深遠的影響,成為后世學習和借鑒的一個歷史性標桿。他通過對十九世紀印象派主義奠基人之一愛德華·馬奈等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分析,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和解釋了美術批評對現(xiàn)代派藝術的重要影響[2]。
二、美術批評對現(xiàn)代派藝術影響的表現(xiàn)
(一)美術批評對其繪畫內容的影響
《草地上的午餐》(馬奈,1862-1863)布油彩畫遐邇聞名,但選題大膽地運用了寫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與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學院派風格”背道而馳。在作品中,全身裸體的女子與紳士糾纏在一起,在畫法技藝上也獨樹一幟地采用不落俗套的筆墨,使畫面給受眾強烈的感官刺激。這讓眾多的學院派由于對他畫風的大膽露骨而產生了強烈的反對浪潮,認為他的作品不符合當時的人倫道德,批判性地賦予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為世人淫欲貪念的代表作,對他的繪畫風格不屑一顧。
文杜里對馬奈的作品也進行了評論和批判。在他的《西方藝術批評史》中對《草地上的午餐》進行了這樣的評價,首先他肯定了馬奈在繪畫手法和技藝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他的繪畫內容的譴責,認為對社會有不良引導甚至有誤導的嫌疑,會讓受眾看到后產生淫欲邪惡的想法。雖然文杜里認為馬奈的繪畫風格和技術堪稱佳作,但對馬奈的繪畫內容簡直不能茍同。
他對《草地上的午餐》的批評,為后來的學者指明了一條美術藝術的學術之路,那就是繪畫作品投射出來的不僅是繪畫大師的深厚功底,也蘊含著繪畫工作者靈魂深處的內心境界。他認為《草地上的午餐》所傳遞的信息是馬奈心中或許有著某種難以訴說的痛處或不安,又或者是對這個生活世界的些許困惑和迷茫[3]。文杜里對《草地上的午餐》的批評為后世創(chuàng)造更多充滿正能量的繪畫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繪畫作品的藝術性應該通過畫作的內容體現(xiàn)出來,繪畫作品的內容不僅是表達作者本我內心世界的想法,也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引領。積極向上的繪畫作品內容會讓欣賞者的內心世界充滿強大的潛在的能量,而粗俗鄙陋的內容讓受眾感到一絲的糾結和不安。他在《西方藝術批評史》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引導生活”的美術批評哲學對未來西方的美術發(fā)展趨勢具有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并且對后來的美術工作者的美術創(chuàng)作思路引發(fā)了相應的變革,越來越多的反映大眾生活的積極的美術作品也就橫空出世了[4]。
(二)美術批評對其繪畫方法的影響
不同于中國的繪畫風格,西方傳統(tǒng)繪畫注重的不僅是單純的描繪手法,還包括對事物科學性和現(xiàn)實性的表現(xiàn)。比如通過透視、解剖等方法對繪畫作品的深入的描繪,而中國的繪畫技法比較注重神韻和線條等象征意義[5]。奧奈羅·文杜里對西方傳統(tǒng)繪畫技法做了進一步的評論和批判。他認為“西方現(xiàn)代派”大致包括了“達達派”“超現(xiàn)實主義”等。它們的繪畫各有千秋,從對繪畫對象的理解到展現(xiàn)到畫卷上,每一個步驟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派藝術家對繪畫作品的獨樹一幟。文杜里也對西方現(xiàn)代派的藝術手法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解釋[6]。比如,他認為亨利·馬蒂斯(1869-1954)等人為主的“野獸派”繪畫就運用了強烈的色彩投放,體現(xiàn)出奔放粗野的線條和扭曲夸張的形體,來表現(xiàn)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文杜里在《西方藝術批評史》中批判了它的繪畫過于夸張表達,給受眾的眼球帶來刺激的感受,而不是安穩(wěn)舒適之感。他認為這種流派是一種相悖的繪畫形式。他批判“野獸派”過于追求色彩的鮮艷,而忽略了繪畫作品本身所要傳達的深刻內涵,但是他對野獸派畫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較為保守。
文杜里認為,畢加索(1881-1973)和喬治·布拉克 (1882-1963)等繪畫風格為主的立體派,在繪畫藝術上別具匠心。繪畫前把一切物象加以肢解和解構,把自然形體分解為各種幾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觀情緒化的組合來表達實物的四維空間。立體派的繪畫技藝給受眾以視覺上的強烈沖擊。在繪畫風格上,文杜里主張的不僅是需要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需要一些科學性的輔助來讓這幅作品的畫面看起來更具有和諧性。意大利的“未來派”繪畫(如卡洛·卡拉等, 1881-1966) 從過去那種平淡的繪畫手法中掙脫出來,運用自己獨特的繪畫方式崇尚一些時尚、美麗和新穎的主題素材,在繪畫風格上也不斷地超越自我,以現(xiàn)代生活方式為主題,描繪了一幅又一幅引起受眾情感共鳴的畫卷。在繪畫的元素中未來派增加了現(xiàn)代化的鋼鐵,極限的速度和劇烈的動感運動等,讓整個繪畫作品的內容豐滿、殷實。
文杜里在《西方藝術批評史》中對“形而上繪畫” (卡拉, 1881-1966;莫蘭迪, 1890-1964) 的批評認為,“形而上繪畫”技法就是通過鐘表的指針和塔上的小旗都呈凝滯狀態(tài),來渲染整個畫卷的一種意境,這種繪畫就是要通過真實與非真實猶如纏綿的夢境融合來表達“超越現(xiàn)實主義”的理想。他指出這種繪畫會造成受眾對繪畫藝術難以理解的境地。畢竟不是每位受眾都能有繪畫工作者縝密的思維和藝術細胞?!靶味侠L畫”有值得倡導的方面,但也有待進一步改進的不足之處,因為它不斷地貼合人民群眾的繪畫作品,才是真正值得推敲的藝術。藝術要高于生活,也要源于生活。一個畫作的藝術性不僅要通過繪畫形式來展現(xiàn),也需要符合受眾的審美標準。endprint
(三)美術批評對其藝術繪畫領域的影響
美術批評不僅是對繪畫領域進行了不斷地革新和發(fā)展,也使繪畫領域越來越廣闊。文杜里認為美術作品所涉及的領域較為單一。強調美術作品的意義不僅在于展示美的藝術,還要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具有一定的啟示。從此以后,美術繪畫中反映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作品越來越多,呈現(xiàn)出異彩紛呈的盛況。文杜里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達達派”(杜尚-法/美,1887-1968;恩斯特/德,1891-1976)的繪畫作品不僅涵蓋了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不滿情緒,也表達了對人民流離失所的哀痛。它在繪畫技術上就是抽象的、強烈的和超越傳統(tǒng)的繪畫風格?!斑_達派”繪畫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元素讓受眾印象深刻,給受眾以深刻的警醒作用。但對于部分大眾來說,某些“達達派”的畫作顯得有些晦澀難懂。這就要求“達達派”運用通俗易懂的藝術創(chuàng)作元素來表達自己的內心訴求,而不是表達自身內心糾結的情緒。因為通過具象事物來表達繪畫作品對戰(zhàn)爭的控訴,更能深刻地展現(xiàn)出美術繪畫作品的歷史性意義。
“超現(xiàn)實主義派”是對達達派繪畫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文杜里認為繪畫作品涉及的領域應該是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擴大。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fā)展,“超現(xiàn)實主義派”不僅在繪畫風格上超越了前者,也研究出嶄新的繪畫手法,就是運用象征的手法將現(xiàn)實世界呈現(xiàn)在畫紙上,運用了許多讓受眾耳目一新的元素把現(xiàn)實生活展現(xiàn)給受眾,讓受眾在觀賞畫作時感同身受?!俺F(xiàn)實主義派”的畫作一般表現(xiàn)的是通過非常規(guī)創(chuàng)作思維、扭曲變形、拼貼組合、同構異質、夸張和矛盾空間等方式,來展示變幻莫測的現(xiàn)實世界。但在文杜里的《西方藝術批評史》著作中認為“超現(xiàn)實主義派”過分地追求幻想的素材,有時候會造成畫面偏離勞動人民的實際生活。他深刻地對“超現(xiàn)實主義派”進行了批判,認為“超現(xiàn)實主義派”在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應規(guī)避這樣的錯誤,要以受眾的欣賞能力為準,把勞動人民的社會生活做為繪畫的基礎素材。
發(fā)端于20世紀50年代初英國的“波普藝術”(漢密爾頓,1922-2011)等對西方繪畫史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文杜里認為“波普藝術”的發(fā)展是歷史的必然,但是轉變過快也是對藝術本身的一種質疑。隨著繪畫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抽象主義畫派”的表現(xiàn)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從極端的繪畫風格轉換成具象的繪畫風格,從抽象的意境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從而成為后期西方藝術繪畫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里奧奈羅·文杜里對“抽象主義畫派”的批判也值得思考的,繪畫藝術的不斷發(fā)展需要的不只是批判,還有對其價值的肯定和生命力的歌頌。世界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美術繪畫藝術作為人類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我們去呵護。
三、結 語
西方美術批評對現(xiàn)代派藝術的影響較大,它的發(fā)展離不開西方美術的評論。不僅在西方的繪畫藝術和風格上,對繪畫工作者的自身要求上都具有較大的深遠意義和影響。隨著西方現(xiàn)代派的不斷進步、發(fā)展和批評家犀利的言辭和積極肯定,西方美術繪畫的發(fā)展即將迎來一個更加燦爛的曙光。美術家也在不斷提高著自身的評論藝術的修養(yǎng)和藝術的鑒別力。在不斷發(fā)展的經濟社會,給予美術繪畫藝術一種正確的引導,為缺乏精神世界的人類找尋到一處心靈純凈的藝術沃土。
參考文獻:
[1] (意)里奧奈羅·文杜里,遲軻譯.西方藝術批評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2] 毛雅坤.達利超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對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7(5).
[3] 王建玉.多向化的中國當代美術批評(1978-1989年)[D].西安美術院,2013.
[4] 李平.美術評論批評對現(xiàn)代派藝術的影響[J].芒種,2014(8).
[5] 毛雅坤.古典繪畫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具體實踐研究[J].藝術研究,2017(2).
[6] 歐美古典作家.歐美古典作家論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
[7] (美)赫謝爾·B·奇普編,呂澎譯.塞尚·凡高·高更書信選[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思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