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分享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澳大利亞學者在一項關于兒童閱讀的調查研究中發(fā)現,在997名8至11歲的調查對象中,約五分之三的兒童表示他們很少與父母一起閱讀。很多兒童表示,盡管自己已經可以獨立閱讀,但仍然希望父母可以讀書給他們聽。該研究表明,親子之間保持分享閱讀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可以豐富孩子的語言素養(yǎng),促進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并使孩子建立對閱讀的興趣,使他們成為終身閱讀者。更重要的是,父母大聲朗讀給孩子聽的過程有助于孩子的認知發(fā)展,激活大腦中有關敘事理解和心理意象的區(qū)域。另外,在家與父母一起大聲讀書的經歷,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克服在班級中不敢大聲說話和朗讀的問題,使他們建立在公眾場合發(fā)言的自信心。研究者認為,父母應該有意識地養(yǎng)成與孩子分享閱讀的習慣,學校也應該及時提醒家長進行親子分享閱讀的重要性,并為家長提供與孩子分享閱讀的方法、素材,讓閱讀成為一種愉快的親子溝通方式。
(Margaret Kristin Merga:《調查研究:家長與孩子分享閱讀的重要性》,[澳大利亞]《對話》2017-08-28)
兒童禮儀教育應在立足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探索新路徑
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蘊含著豐富的倫理道德內涵。在當代開展兒童禮儀教育需立足于民族文化土壤,合理挖掘傳統禮儀的現代價值,借鑒轉化、豐富發(fā)展傳統經典,開創(chuàng)兒童禮儀教育的新路徑。一是循序漸進,對兒童進行時段性禮儀教育:需根據兒童成長各階段的特征,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式;二是環(huán)境育人,讓兒童在自發(fā)參與中陶冶情操:將禮儀的精髓內化于優(yōu)良品質和自身行為要求;三是以身示教,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品行:成人需注意個人的修養(yǎng)和行為,做到正己和身教;四是學以致用,讓兒童在禮儀實踐中知行合一:將禮儀學習與兒童的日常點滴結合起來,幫助其領悟禮儀蘊含的道德本質,并在實踐中自如運用;五是與時俱進,在道德傳承中創(chuàng)新禮儀教育資源:整合教育內容,實現傳統禮儀與現代禮儀、禮儀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并開發(fā)當代兒童禮儀教育資源。
(劉琴,田穗:《兒童禮儀教育的文化之根與傳統經典借鑒》,《中國教育學刊》2017年第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