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明
在設(shè)計《傷逝》教學(xué)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巴金先生的《寒夜》。當(dāng)我讀完這部作品后,發(fā)現(xiàn)它與魯迅先生的《傷逝》在主題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而產(chǎn)生悲劇的緣由又有各自的相對獨特性?;谧x后所得,特撰文淺析。
《傷逝》是魯迅小說中比較獨特的一部作品,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對戀人,他們不顧家庭的反對,住到了一起??墒翘鹈鄣膼矍闀r光過去后,因為社會的壓力和經(jīng)濟的貧困,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種種矛盾,子君回到了家中,孤獨地死去,而孤獨和痛苦也成了涓生生活的主要元素。
《寒夜》則是巴金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描寫了自由戀愛的知識分子家庭在現(xiàn)實生活的重壓下破裂的全過程。小說的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樹生是一對大學(xué)畢業(yè)的夫婦。他們曾經(jīng)受到了西方現(xiàn)代新思潮的熏陶與啟迪,在個性解放的信念下結(jié)合,又共同追求過“教育救國”的理想。但殘酷的現(xiàn)實將他們的理想,乃至其自身擊得粉碎——身患肺病的汪文宣在抗戰(zhàn)勝利消息傳來之際滿懷怨憤地死去。
魯迅的《傷逝》完稿于1925年,文中的子君和涓生是“五四”時代的人物。這對年輕的知識分子受到了“五四”思想解放潮流的沖擊,力求擺脫封建舊道德舊思想的束縛,渴望個性解放的呼聲異常堅決。然而,在這個新舊交替極為緩慢、社會發(fā)展滯后的年代里,個性解放又怎么能夠離開社會解放而單獨解決呢?
巴金的《寒夜》寫成于1946年底,作品以抗戰(zhàn)勝利前一年的國統(tǒng)區(qū)——重慶作為背景。汪文宣這個年輕時滿腹新思想的知識分子步入中年后,在生活的重壓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作者真實地揭露了病態(tài)社會的黑暗腐敗,替在黑暗中掙扎的小人物控訴了社會——“完了,我一生的幸福都給戰(zhàn)爭,給生活給那些冠冕堂皇的門面話,還有街上到處貼的告示拿走了?!碑?dāng)人整日為生計奔波、飽受戰(zhàn)爭之苦時,個性解放的美好理想怎能不灰飛煙滅?
《傷逝》中的子君、《寒夜》里的曾樹生都是接受過“五四”進步思潮洗禮的新一代女青年,但曾樹生在反對封建枷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曾樹生這樣一個學(xué)教育的人到銀行里去做小職員,讓人家欺負,也夠可憐的。她在外面,常常想到家里??墒腔氐郊依飦恚傆X得冷,覺得寂寞,覺得心里發(fā)愁,因為丈夫帶哭的病臉,婆婆帶著憎惡的怒容,還有小宣的帶有嚴(yán)肅表情的蒼白臉。沒有溫暖的家,善良而懦弱的患病丈夫,極端自私而又頑固、保守的婆母,爭吵和仇視,寂寞和貧窮。這不盡人意的一切迫使她最終走上了追求幸福、尋求自我解放的道路,她做出了將自己從看不到曙光的苦海中拯救出來的努力。
然而,只為愛情所生的子君卻沒有她勇敢,也沒有她幸運。起初,她能分明、堅決、沉靜地說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泵鎸郁~須的老東西的臉,那加厚雪花膏的小東西的臉,她目不邪視,驕傲地走了,沒有看見。對于路上那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她卻是大無畏的,全不關(guān)心,只是鎮(zhèn)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但是,在生活的重壓下,在家務(wù)的牽累下,她的勇氣卻失掉了,只為著阿隨悲憤,只為著做飯出神。當(dāng)涓生失業(yè)后,那么一個無畏的子君也變了色,她的臉,在昏暗的燈光下是那么的凄然。最后,當(dāng)子君徹底失去愛情時,她只能負著虛空的重擔(dān),孤獨地在嚴(yán)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直至走到她的墳?zāi)埂?/p>
為什么子君不能像曾樹生那樣勇敢、及時地進行自我拯救呢?為什么子君前后的性格會有那么大的反差呢?
我認(rèn)為,經(jīng)濟上的不獨立導(dǎo)致了子君人格上的不獨立,最終釀成了這種無法挽救的悲劇。曾樹生是一個獨立的女性,她有獨立的工作并能貼補家用,她有自己的交際圈子,能緊跟時代的腳步。而子君除了愛情什么都沒有,她的功業(yè)仿佛就完全建立在吃飯中,讀書和散步的時間完全被家務(wù)所擠占了。她以前所磨練的思想和豁達無畏的言論,到底也還是一個空虛,以至連一點極微末的小事情都能深深地影響她。子君是現(xiàn)代社會中典型的全職太太,只可惜涓生還不具備給她提供厚實的經(jīng)濟基礎(chǔ)的能力!另外,極為關(guān)鍵的一點是子君當(dāng)時的勇敢和無畏只是因為愛,而當(dāng)其失去了涓生的愛后,等待她的除了死亡還是死亡。
涓生是局里的小職員,靠著他那微薄的工資勉強維系著整個家庭生活。至少可以說他在經(jīng)濟上和人格上是完全獨立的,然而汪文宣卻沒有這么幸運,他始終飽受著經(jīng)濟和精神的雙重壓迫。
在那個讀書人已淪為下等人的年代里,他要靠老婆的錢去支撐家用,事業(yè)也被同輩的同事踩在腳下。作為一個男人,他是相當(dāng)失敗的。生活的重擔(dān)狠狠地壓著他,使得他一直沒有暢快地吐過一口氣。“為了生活,我只有忍受”,他常常拿這句話來答復(fù)他心里的抗議,來對付他永遠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于是,醉,自然成了他唯一的出路。醉過之后,他還是不得不面對單調(diào)的工作、糾纏不清的譯文、周主任厭惡的表情、吳科長敵視的眼光、同事們的沒有表情的臉。在情感上,他又要忍受母親和妻子的雙重壓迫,卻毫無能力反抗其中的任何一個?!八麤]有方法把母親和妻拉在一起,也沒有毅力在兩個人中間選取一個。永遠是敷衍和拖?!彼X得母親的話有道理,同時又覺得樹生沒有錯。他害怕看母親憔悴的愁苦,也怕看妻容光煥發(fā)的臉龐。他的思想被一張理不清的網(wǎng)裹住了,永遠也無法解開。對于汪文宣來說,生活永遠亮不起來,永遠死不了,就是這樣拖著。
涓生和汪文宣在性格上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卻又都加劇了其愛情的悲劇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涓生是自私的、不負責(zé)任的。為了逃離天氣的冷和精神的冷,他置子君而不顧,躲在圖書館那所謂的天堂里。為了新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了免得一同滅亡,他又將真實的重擔(dān)全部卸給毫無生存能力的子君。而汪文宣則完全不同,他是一個老好人。雖然他在艱難的生活中蛻變?yōu)橐粋€善良、膽小、軟弱的小公務(wù)員,他卑微的愿望不過是掙一碗飯吃,一家人能夠平安和睦地生活下去,但他依舊摯愛著他的妻子,愿意為她犧牲自己——懷著矛盾的心情支持妻子到蘭州去。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個老好人埋葬了全家的幸福。卑瑣、平庸的他不能再獲得妻子的愛情,又無力解決婆媳間無休止的爭吵,無力抵抗社會對他經(jīng)濟的、精神的壓迫。但富有戲劇性的是,涓生的自私、汪文宣的無私都面臨著無法逃脫的厄運——涓生在孤獨與痛苦中茍且地活下去,汪文宣肺部爛了,喉嚨啞了,最后滿懷怨憤地死去。
與《傷逝》不同的是,《寒夜》融入了婆媳之爭,并以此為基點展開了這個寒氣肅殺的悲劇。汪母這個封建守舊的“二等老媽子”愛兒子,愛孫兒,卻不喜歡媳婦。她憤恨媳婦不能像自己一樣愛她的兒子,卻又唯恐她奪走兒子全部的愛。汪母是異常頑固的,她始終拿舊道德舊傳統(tǒng)來衡量甚至試圖約束樹生這個具有豐富生命力的新時代女性。“我十八歲嫁到你汪家來,三十幾年了,我當(dāng)初做媳婦,哪里是這個樣子?我就沒有見過像她這樣的女人!”“我做媳婦的時候哪里敢像她這樣!兒子都快成人了,還要假裝小姐,在外面胡鬧,虧她還是大學(xué)畢業(yè),學(xué)教育的!”在這個二等“老媽子”的眼里,樹生是個花瓶,是不守婦道的。她揪住樹生和文宣沒有成過大禮的事情,打心眼里蔑視這個媳婦??墒橇硪环矫?,卻又因為花著摩登媳婦的錢而自卑和嫉妒。這典型的寡婦心理和典型的婆婆心理,又何嘗不是一劑加速汪文宣走向死亡之路的催化劑呢?
薩特的存在哲學(xué)這樣詮釋愛情:“人的本質(zhì)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以自由為前提,人被判定為自由,必須獨自承擔(dān)選擇的后果?!睊侀_造成其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不論,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愛情呢?
首先,我認(rèn)為“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著”。我們不能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要義全盤疏忽了。不立足于生活的愛,只能算作是無根的畸形的愛。其次,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世界上原本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愛情,而恰恰因為人們的努力才使得朝夕相隨、生死與共的愛情成為可能。另外,穩(wěn)固的愛情是根植于家庭沃土上的。游離于家庭之外的愛情,只能是浮萍柳絮,水月鏡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