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枝+李雙紅+匡晶
中圖分類號:S645.1;S5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3547(2017)18-0129-02
仙桃市沔城回族鎮(zhèn)地處江漢平原腹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長江、漢水交匯沖積的三角洲,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沔城盛產(chǎn)蓮藕,素有“蓮鄉(xiāng)藕城”之稱。沔城蓮藕為仙桃市四大土特名產(chǎn)之一。對于沔城藕,人人都贊不絕口,新藕甜老藕粉,來沔城的客人都要吃一碗藕湯和藕丸子,一享美味佳肴。
沔城藕以南橋村小朱垸的蓮藕最為有名。小朱垸現(xiàn)有蓮藕種植面積約286.7 hm2,品種多為沔城當?shù)氐镍喌邦^品種以及鄂蓮7號、武植二號等。目前,在我國蓮藕產(chǎn)區(qū),大多實行的是一年一茬的傳統(tǒng)種植模式,每年的3~4月定植,采收時間從第一年的7月上旬一直到翌年的4月,少數(shù)延后采收至5月。因此,每年的6~7月為蓮藕的淡季,此期若有蓮藕上市,則行情好,價格高。南橋村藕農(nóng)通過多年實踐,采用隔年采挖并配茬晚稻的模式,提早了蓮藕上市的時間,大大增加了蓮藕的收益,現(xiàn)就南橋村蓮農(nóng)“藕—稻”連作模式簡要介紹如下。
1 藕種選擇
在南橋村“藕—稻”模式中,藕種選擇大多為沔城本地鴨蛋頭藕。該品種為早中熟,中長筒,皮色較白,品質(zhì)佳,早藕甜脆多汁,晚藕粉糯飄香,深受當?shù)剞r(nóng)戶喜愛,也是沔城藕的代表品種之一。而今,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早熟品種鄂蓮7號,也被當?shù)卦絹碓蕉嗟霓r(nóng)戶引進種植。
2 栽培技術(shù)
在第一年的3月中旬定植,每667 m2用種藕200~300 kg。當年不采收,冬季灌水越冬。第二年藕簪開始萌動時,可覆地膜或搭塑料棚保溫,加快生長,待膜內(nèi)溫度達到25℃以上時,可移除地膜或大棚。返青蓮藕可在5月底6月初采收,此時蓮藕多為2~3節(jié),每667 m2可達750~1 000 kg。隔年采收的蓮藕,通常比露地栽培的常規(guī)品種蓮藕早7~10 d上市,上市時藕價20~28元/kg,價格可穩(wěn)定10 d左右,而后逐漸下降,收尾市價4元/kg。蓮藕采收后,可搶插晚稻,10月中旬收割,每667 m2產(chǎn)量700 kg左右。晚稻米質(zhì)優(yōu)、口感好,價格6.5元/kg左右。
3 肥水管理
第一年定植時,結(jié)合翻耕,下足底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兼施別樣。每667 m2施優(yōu)質(zhì)腐熟農(nóng)家肥
3 500 kg或三元復合肥50 kg。定植25~30 d,長出立葉后,每667 m2施碳酸氫銨10~15 kg,定植50~55 d,葉片封行時,每667 m2施復合肥25 kg、尿素10~15 kg。
第二年蓮藕出簪前,每667 m2施碳酸的氫銨10~15 kg,結(jié)藕前,每667 m2施復合肥25 kg、尿素10~15 kg。
4 病蟲草害管理
從蓮藕定植開始,蓮田長期保水10 cm左右,可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對于蓮藕生長前期出現(xiàn)的少量雜草,多是人工拔除。南橋村農(nóng)戶還通過網(wǎng)圈養(yǎng)鴨的方式,減少草害,提高收益。
南橋村蓮藕種植多采取隔田換季的方法,前
2 a種藕,第三年種中稻,歇田1 a,有效減少了蓮田病原菌的積累,降低了蓮田病害的發(fā)生。
蚜蟲和斜紋夜蛾是影響南橋村蓮藕種植的主要蟲害,蚜蟲多發(fā)于每年3~5月,斜紋夜蛾發(fā)生在每年6~8月。蚜蟲可用啶蟲脒或噻嗪酮進行田間噴霧,每7 d防治一次,連續(xù)防治3~4次,可起到良好效果。斜紋夜蛾可用氯蟲苯甲酰胺進行噴霧防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