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岳陽
引言:世界美術分東西方兩大體系,兩大體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術創(chuàng)作,產生出美術視野的多元性,就繪畫而言,東方繪畫以中國為代表,我們就以東方藝術的一個代表——中國山水畫,與西方文化的一個支流西方風景畫進行比較,看看中西方藝術之間的差異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是兩個畫種幾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發(fā)展過程中不同的美學思想和審美情趣;最后我們看看中西方風景畫的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的異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區(qū)別。
一、起源及發(fā)展的比較
(一)起源及發(fā)展
中國山水畫的歷史,源遠流長。獨立的山水畫正式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之間。據(jù)有關文獻記載,顧愷之當時就曾畫有《雪霽望五老峰圖》、《廬山圖》、《望五老峰圖》等山水畫。另外據(jù)史料載,當時的夏侯瞻有《吳山圖》,戴逵有《吳溪山邑居圖》,戴勃有《九州名山圖》等山水畫問世,可惜都已經(jīng)失傳,所以我們無法具體知道當時山水畫的概貌。⑵畫論的出現(xiàn),就證明山水畫藝術即將邁上正確發(fā)展的軌道。這樣一直到了隋唐時期,中國山水畫才可以說是已經(jīng)完全成熟了,并漸漸形成了獨立的畫種。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風景畫是大致相同的。在西方的藝術史里,15世紀初期尼德蘭的抄本裝飾畫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風景在畫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這些作品中的風景和早期的中國山水畫同樣的命運,只是作為人物的搭配。19世紀后期,由于印象主義畫家的努力,風景畫獲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諧調,并成為繪畫中的重要門類,到此完成了西方風景畫的發(fā)展到完善。
(二)分類
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傳統(tǒng)畫科。其支科雖僅有山水與屋木(一稱界畫)兩種,但名山大川、風景佳勝、田野村居、城市園林、樓觀舟橋、歷史名勝均可入山水畫。中國山水畫不但表現(xiàn)了豐富多采的自然美,更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古典時期那種嚴謹寫實的風格,推開了西方風景畫發(fā)展的大門。這個時期一般都概括稱之為古典時期,寫實性極強。隨著風景畫的發(fā)展,不同的風格及表現(xiàn)手法逐漸涌現(xiàn)出來。近現(xiàn)代的的風景畫創(chuàng)作往往較為隨意,不象古典時期那樣循規(guī)蹈矩,畫法也發(fā)展為多樣,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二、美學思想和審美理念的比較
(一)美學基礎
受中國古代儒道思想的影響,中國藝術所依存的美學基礎就有了儒道思想極深的烙印。中國古代哲學對于自然的認識不同于西方哲學。中國山水畫誕生的東晉,正是道家的玄學風靡四方的時候。西方藝術則是另一番景象,他們受基督教的影響,認為神圣的價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聽。因此他們在古希臘文化和基督教的影響下形成一種以希臘與基督教精神為依據(jù)的美學思想。
(二)創(chuàng)作理念
中國畫講究天人合一、心有萬象、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心態(tài),并視此為作畫的最高境界?!罢刈匀恢裕稍旎??;蝈氤咧畧D,寫百里之景,東西南北,宛爾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筆下?!蔽鞣斤L景畫多強調對景寫生,在現(xiàn)實中感覺大自然。西方風景畫家追求的是盡最大量的再現(xiàn)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對于“神”的理解,西方風景畫是逐漸認識到并發(fā)展起來的,與中國山水畫的最初就追求“神”的起點不同。
三、表現(xiàn)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的比較
(一)表現(xiàn)手法
1.造型手段 中國畫的造型手段是“線”。通過在創(chuàng)作中積累出的各種不同的“線”,抒寫自己的胸懷,抒寫心中獨有的山川。西方畫家在描繪眼中的事物時,是將它們當作“面”來理解的?!懊妗睂τ谒茉煨误w要優(yōu)于“線”,“線”表現(xiàn)的較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因此西方風景畫仿佛比中國山水畫要厚重,也就比中國山水畫更接近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然景觀。
2.造型特點 在造型上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是中國畫又一突出特點。善于抓住對象本質特征以及神情的中國畫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靈活的表現(xiàn)對象。同時也為了區(qū)別主次賓主,給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及自己情感的充分表達,他們將個性化的構圖、裝飾化的手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樣,作為一種藝術語言,西方的油畫包括色彩、明暗、 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油畫技法就是把各項造型因素在畫面上體現(xiàn)出來,油畫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運用油畫技法的可能”。
3.空間 在空間觀念的認識上,中西方山水或風景繪畫上相差迥異。在中國的傳統(tǒng)美術理論中,對空間觀念有不同的闡說,宋代郭熙所說的“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边@不單是單純的物理空間觀,而是置身于天地間的充滿詩意的空間概念,也就是有中國畫家尋求的“神游”的意境,并非現(xiàn)實生活的東南西北、前后左右。中國畫所要求的畫面意境是以有限的畫面,表達無限的空間。這種審美觀在19世紀末才受到西方的重視,提出在美術上打破時空界限,以開闊美術的表現(xiàn)作用和功能。
4.色彩 重視立意構思的重要作用,提倡藝術形象是為了表達內心與外界之間的交流,“敢于使用程式化、裝飾化與夸張變形的手法,為對象傳神,為作者達意”;中國山水畫使用的色彩是以墨為主,以色為輔的,這種化繁為簡的創(chuàng)作方法更符合中國儒道思想所追求的那種平淡中庸、清心寡欲的境界。油畫在起源及發(fā)展的初期所處歷史環(huán)境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寫實傾向。起初的油畫是服務于宗教的,表現(xiàn)的是身和仙境。因此讓西方風景畫在色彩的表達上比中國山水畫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
(二)表現(xiàn)形式
1.中國畫中的“筆”,并非單純指一種材料,它是中國畫家對藝術表達的一種獨特的認識?!肮P”應用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幅作品的優(yōu)劣,“用筆”便成了中國畫家創(chuàng)作和鑒賞的一個標準。 與此不同的是,油畫的筆是扁頭的。這樣繪制出的“寬線”(東方人是如此理解)正是西方畫家以面造型的起點。和東方畫家使用的工具相同的是,這種工具也是極具彈性的。在早期的的風景畫中,筆觸的應用并不是很明顯的。后來,隨著畫家們對油畫藝術的表現(xiàn)功能要求的提高,筆觸才逐漸應用的廣泛起來。
2.作畫中是用墨,而且用墨也是東方藝術的一大特色。墨在宣紙上產生變幻無窮的效果,也是中國畫發(fā)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但一說到“用墨”,學問就深了。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法,比一般的人物、花鳥畫還要豐富多變。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彼此互相滲透,“極盡千變萬化之能事,有效地提高了筆墨狀物抒情與表達獨特風格的作用”。 西方風景畫的創(chuàng)作始終是圍繞自然的色彩展開,并因此而發(fā)展。隨著技法及理論的成熟,西方風景畫家對于色彩的認識和表達逐漸全面。體現(xiàn)在作品中也就千姿百態(tài)。
結語:無論是中國的山水畫還是西方的風景畫,都以人生存其中的自然風光為描繪對象,致力于對客體的美的發(fā)現(xiàn)與寄托審美主體的認識、理想、情感相結合。此可謂山水畫和風景畫在本質上的相同之處。
參考文獻:
[1]《古代藝術三百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版周積寅等著
[2]《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篇(光盤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山水畫起步》浙江出版社 1994年版徐英槐著
[4]《外國美術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