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要】我巧妙地借用游戲的名稱,將學習這件艱苦的事情,變得簡單而有趣味,幫助學生解決了學習中的困難。避免了對學生的說教,使學生樂于接受;避免了對學生的指責,使學生樂于參與。更重要的是,從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關(guān)鍵詞】學習游戲 ; 良好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218-02
巴金先生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可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我在語文教學中開發(fā)了一系列學習游戲,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和時間賽跑”的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
記得有一段時間,班上有一個孩子的作業(yè)天天不能按時交上來,老是找借口推搪:“老師,今天的作業(yè)本忘在家里了,下午帶給您?!薄袄蠋?,我的作業(yè)本昨天放在抽屜里,沒有帶回家,下午補給您?!薄袄蠋?,我昨天忘記抄作業(yè)了?!薄碛汕f萬,然后作業(yè)一拖再拖,最后就不了了之。我找來家長一問方知,這個孩子每天晚上做作業(yè)要做到十一點,家長也說不是作業(yè)多,而是孩子邊做作業(yè)邊玩造成的,每每都要家長陪在身邊才肯老老實實地做,家長一離開又停筆玩起來。家長的一席話讓我想起每次課堂十分鐘的寫字課,課堂上總有些孩子一邊做一邊說,或發(fā)出笑聲,或桌子動來動去的聲音……我還觀察到有的孩子喜歡一邊寫字,另一手就玩著文具,所以寫字特別慢;有的孩子還邊做邊看課外書的,更有甚者,老師不提醒,他根本就不知道做什么,自己在桌上玩著什么小玩意……我就得不停地提醒:“不要一邊寫一邊說?!薄安灰贿厡懸贿呁?。”“不要讓你的桌子說話?!薄?種種說教效果甚微。而那個不交作業(yè)的孩子習慣更是糟糕透了,老師不提醒不動筆,動筆之后也是慢人一拍,下課時,大部分同學已交上堂上作業(yè)了,他才剛剛開始寫。我很煩惱,為此他常常被我批評也是苦不堪言。
我分析其中原因,是孩子們的時間觀念不強造成的。馬來西亞的專家認為:“時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很難通過解釋說明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到它的意義。我就想,與其我不停地嘮叨,不如讓同桌之間互相督促提醒,也許效果會不一樣。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呢?我干脆將說教換一個說法,玩游戲好了,學生最喜歡的就是游戲。于是,新課上完之后還有十分鐘的寫字時間,我對孩子說:“我們來做游戲:與時間賽跑的游戲。我們一起學習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看看哪組同桌能夠?qū)⒔裉斓纳謱懙脤Χ液?,最后還要快,能夠在下課之前完成的同桌就算跑贏了時間,一起得到老師的獎勵,如果其中一人沒有完成的話算輸。老師希望同桌之間互相監(jiān)督,互相進步。”游戲規(guī)則剛說完,同學們來興趣了,在上進心強的同學的帶領下,同學們寫字時的紀律與平時不太一樣,課室很快安靜了下來,每個孩子都端端正正地寫起來,偶爾的聲音是來自同桌之間小聲的提醒:“別再搞了!”“快點寫!”“給我看看你寫對沒有?”“這兒寫多了一個點,快點改?!蔽抑皇庆o靜地在課室來回走動,不再嘮叨,原來孩子之間的約束力比我的說教更有效。
臨下課時,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寫完了,批改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錯誤率極低。而那個孩子破天荒在下課鈴響的一瞬間寫完了寫字練習本。后來我們每次課堂十分鐘的寫字課都進行“與時間賽跑的游戲”,成為我們固定的節(jié)目,孩子們樂此不疲,寫字的速度、質(zhì)量都完全不同了。
后來我還教孩子們在家里玩“與時間賽跑的游戲”。做家庭作業(yè)的時候,讓手機鬧鈴來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方法是這樣的:做其中一個作業(yè)時,給自己定一個時間,如20分鐘完成某一個作業(yè),做完之后對比一下,自己完成的情況,看看是提前了還是推遲了……那個孩子按照我的方法在家里寫作業(yè),家長反饋的情況是孩子那天一小時多一點兒就將所有的作業(yè)都完成了。這個孩子自從加入了“與時間賽跑的游戲”的活動,我看到他比之前快樂了,笑容也有了,黑眼圈也不見了。其他同學常常說,我每天在家都是半小時左右就完成了作業(yè)。
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我僅僅是引用語文書中的作家林清玄的事例,將他的故事變成一個游戲,學生對時間就有了具體的認識;有了“時間”這根無形的指揮棒,孩子也比以前更“聽話”,做事也不那么磨蹭了。
二、“找特務”的游戲,培養(yǎng)學生踏實細心的習慣
自從教以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每天交上來的家聽作業(yè),從來沒有試過全班全對的,反而常常是只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學生全對。你讓他在家中檢查、批改、訂正,班上總有那么一部分同學永遠都不會認真地聽,認真地改。為了不讓老師批評,他會用紅筆打一個鉤,當我課堂聽寫時,在家中這個字聽錯過,課堂聽寫依舊錯,也就是說他的作業(yè)只是完成的,對不對是老師的事,不是他自己的事。有的家長也反應說:“我的孩子可粗心了,幫他檢查一下發(fā)現(xiàn)好幾個錯字,又不愿意認真改正,總是錯上加錯。”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粗心這種常見的現(xiàn)象,與孩子的視覺記憶和辨識能力較弱有關(guān);與孩子功課太多,緊趕慢趕,往往就丟三落四,忙中出錯有關(guān)。怎樣才能糾正孩子的粗心呢?為了糾正孩子的粗心,我開發(fā)了一個新的游戲,名字叫做“找特務”。方法是這樣的:家聽本放在桌面上,然后同桌交換,同桌做偵探,將對方家聽本中的“特務”(錯別字)找出來,同桌訂正之后再交給老師(在家發(fā)現(xiàn)錯誤已糾正的不算“特務”)。沒有錯誤的本子不用上交,對方當小老師,先用紅筆批改,再寫一個大大的A字。
課堂上開始忙碌起來,孩子們的興致特別高,十分認真地找,就連寫得不規(guī)范的字也不放過,爭執(zhí)不下就讓我當裁判。等孩子們將有“特務”(錯別字)的本子收上來以后,我將“特務”(錯別字)歸納一下,再重復講一講“特務”(錯別字)的問題,進行識記,然后再進行校聽,正確率一下高了許多。經(jīng)過一個多星期的游戲之后,孩子們找出來的“特務”(錯別字)越來越少了。
“找特務”這個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因為每個同學都是小偵探,又都是小老師,他們的好奇心、好勝心被激發(fā)出來了。為了消滅本子的“特務”,他們在家不再馬虎應對,而是在家認真檢查,不讓對方找出“特務”,久而久之,就在“找特務”的游戲中培養(yǎng)了孩子們踏實細心的好習慣。
三、“日記接龍”的游戲,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之心
傳統(tǒng)的日記都是每人一個日記本,每周寫一篇練練筆,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并不會認真去練筆。他們交上來的日記存在諸多問題:字數(shù)不足,字體馬虎,錯誤字多,拼音代替字,有些同學還缺交……總之,每每批改起來讓人直皺眉,令人直搖頭,達不到練筆的效果。
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我開發(fā)的這款游戲給它取名為“日記接龍”游戲。方法是這樣的:四個人為一個小組,就是平時我們說的四人小組,給他們編上①②③④號,然后每人輪流寫日記,日記內(nèi)容不限(按年段要求規(guī)定字數(shù)),老師每四天收上來改一次。老師主要從字體、字數(shù)兩個方面去衡量習作的情況。將四篇日記中的錯別字,帶拼音的字圈出來,并將數(shù)字寫在上面,如果字數(shù)嚴重不足也會標出來,錯誤率越低的小組為勝。
表面上我沒有從內(nèi)容上去衡量每篇日記的寫作水平,但實際過程中,四人小組為了取勝,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在互幫互助,把好了日記的內(nèi)容關(guān),日記的表達關(guān),日記的字數(shù)關(guān),我主要是把孩子們的別字關(guān)。自從用了這個游戲之后,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了,不會寫的同學在會寫的同學的幫助下,習作有了進步,不再怕寫;會寫的同學有了小老師的自豪感,更樂意幫助同學。同學之間的相處更加和諧。寫日記本的難題解決了,同學們在“日記接龍”游戲的過程中,還學會了團結(jié)合作。
以上三個教育案例中,我巧妙地借用游戲的名稱,將學習這件艱苦的事情,變得簡單而有趣味,幫助學生解決了學習中的困難。避免了對學生的說教,使學生樂于接受;避免了對學生的指責,使學生樂于參與。更重要的是,從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孫云曉 《教育的秘訣是真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