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雁
《說茶》是一本向西方人介紹日本茶文化的小冊子,由明治時期的著名思想家、美術教育家岡倉天心創(chuàng)作于1906?!墩f茶》是岡倉在美國生活時期用英文寫成的,由紐約的弗克斯·達費爾德出版社出版??上У氖请m然這本書早在1906年就出版了,可是直到1929年才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這期間,法譯本和德譯本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本書翻譯成漢語在中國出版則到了1988年,由張喚民翻譯,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岡倉天心是位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東方人,在東西方視野沖突對抗中,試圖扭轉(zhuǎn)西方對東方不公正的看法,向他們介紹東方文明,于是創(chuàng)作了《說茶》這本書。茶作為東西方都接受和喜愛的事物,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在書中,岡倉積極向東方靠攏,這種靠攏體現(xiàn)在對中國文化的尋根溯源上,同時又不失其日本特色。岡倉處在明治時期這個西化嚴重的時代,但是他能夠跳出時代的束縛,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發(fā)現(xiàn)日本文化之美,東方文化之美,并且貫徹在自己的美術教育中。他對中國的古代藝術非常向往,在1893年,三十一歲的時候,游歷了北京、洛陽、龍門、西安。訪問中國的經(jīng)歷和他對中國文化、思想的認識與了解使得《說茶》這部很薄的書具有豐富的含量,能夠從中日文化交流中看到日本茶道對中國飲茶傳統(tǒng)和禪道精神的繼承和嬗變,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和品格的茶道精神。
一.日本茶道與中國茶文化的淵源
《說茶》在第二章茶的諸流派中介紹了茶在中國的源流演變。在中國,茶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煮茶、抹茶、葉茶。首先是四、五世紀,茶成為長江流域的住民喜愛的飲料;南朝時期茶進入了宮廷生活,成為貴族享樂的奢侈品,皇帝常將精制的茶葉作為獎賞賜給有功的大臣。當時的飲茶風俗是“把蒸好的茶葉放在臼中碾碎,之后制成團子,和米、姜、鹽、桔皮、香料、牛奶一起煮,有時還有洋蔥?!盵1]這是比較原始粗樸的飲茶方式,現(xiàn)在保留在西藏和蒙古部落中。
唐朝之后,飲茶方式有了重大改革。陸羽所作的《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茶和飲茶方式的著作。這一時期的茶也是煮茶,但是不用放那么多種調(diào)料,只保留了鹽。而且對煮茶的水、喝茶的器具、茶葉的品質(zhì)、煮茶的過程等都有了詳細說明?,F(xiàn)在西安的法門寺中還保留有唐朝的茶具,向游人展示當時復雜的煮茶工藝?!墩f茶》中介紹,“到了宋代,抹茶開始流行,因而開創(chuàng)了茶的第二個流派。”宋人的飲茶方式傳達了宋朝的思想模式,宋朝是個儒、道、佛思想融會貫通的時期。“佛教中,大量吸收了道教教義的南宗禪創(chuàng)造了用心良苦的茶的儀式。僧人們集合在菩提達摩的像前舉行神秘的圣餐儀式時,輪流喝一個碗里的茶水。正是這個禪宗儀式終于在十五世紀發(fā)展為日本的茶道?!彼匀毡镜牟璧纴碓从谥袊娘嫴栉幕⑶覐囊婚_始就伴隨著宋茶將中國文化中的禪道精神傳入日本。
日本雖然也學習過唐朝的煮茶,但是最終被日本接受和內(nèi)化的是1191年隨著榮西禪師歸國的宋茶?!笆迨兰o,在足利義政將軍的贊助下,茶的儀式作為一種獨立的、世俗的儀式完全確立起來。從此以后,茶道便在日本確定下來?!敝袊矫鞒l(fā)展了沖泡的茶,這時期伴隨著中國思想從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宋朝思想過度到明朝士大夫的注重心學,飲茶的方式也由繁入簡。不過日本的茶道還是很好地保留了源自中國宋朝的古老儀式,盡管這套儀式相對比較繁瑣。品茶一般在非常干凈清幽的茶室中進行,接待賓客時,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儀式的茶師按規(guī)定動作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獻給賓客??腿税匆?guī)定須恭敬地雙手接茶,先致謝,爾后三轉(zhuǎn)茶碗,輕品、慢飲、奉還。點茶、煮茶、沖茶、獻茶,是茶道儀式的主要部分,需要專門的技術和訓練。飲茶完畢后,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客人要對各種茶具進行鑒賞,贊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別,主人熱情相送。茶道并不僅僅是為了喝一碗茶,它通過古老而復雜的儀式,向人們傳達的是道與禪的精神,對美和自然的欣賞。這種精神在現(xiàn)今浮躁而忙碌的社會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清潔靈魂的作用。
二.日本茶道與中國禪道精神
日本茶道中的禪道思想是源于中國的。道教從老子開始,禪宗經(jīng)由印度傳入中國,講究通過沉思冥想達到自悟的極致。對于日本的茶道來說,禪道思想通過哲學理念進入到美學領域。如,道教強調(diào)“虛”,虛與實相比才是真正有用的,虛能容納萬物,因而是萬能的。禪宗要求弟子追求事物的內(nèi)在本性,而把外在附屬的東西看做是清楚領悟真理的障礙。道和禪都是形而上的哲學宗教層面的思想,茶道作為一種相對世俗的享受,將這樣復雜的宗教精神體現(xiàn)在了茶室、茶具、花、掛圖、飲茶儀式等生活情景中,從細節(jié)中去體會禪意,從盡量簡單、樸素的陳設和茶具上來追求事物的本性,達到“真”的境界。
從茶室的名稱來看,它的一個別稱是“空之屋”。這個名稱就是告訴我們茶室的作用之一是用“虛”來包容一切,以簡樸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日本的著名茶人紹鷗規(guī)定了茶室的面積只有四疊半大,也就是十平方英尺,這個尺寸是根據(jù)印度禪宗大師馥柯摩訶秩多的一段經(jīng)文而規(guī)定下來的。它比日本最小的屋子還要狹窄,而且建筑材料也有意體現(xiàn)一種清貧之感。客人落座之后,除了鐵壺中的水沸聲外,沒有其它的聲音,茶室非常沉靜,讓人在冥想中貼近自然和真理。茶室講究不對稱的美,如果擺放了鮮花,那么墻上就不再采用以花為題材的繪畫了。如果用了圓形的茶壺,那么水罐就必須有角。這與禪道講求的在完善不完美事物的過程中讓自己的靈魂達到完美是一致的。茶室的色彩比較柔和,只有少許光線可以透進斜頂?shù)烷堋奶祉數(shù)降匕宓乃袞|西在色調(diào)上都很淡雅。新制品的東西幾乎都被禁止,茶室和茶具雖然褪了色,但一切都清潔如新。所以在茶室中,我們看不到非常艷麗明快的陳設,大部分的茶室是用簡約、干凈、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將飲茶之人引入一種凝神靜修的境界,讓人撥開外部世界的紛紛擾擾,達到內(nèi)心的寧靜和體悟真理。而且茶室追求自然之趣,著名的茶人利休教育自己的兒子,茶室中干凈的甬道不是沒有一枝一葉,而是堆積著片片落葉,真正的美即是自然。這與道教的“道法自然”是一脈相承的。
三.傳承中有嬗變
日本的茶道是把中國的道教和印度禪宗的精神以相對平民化、世俗化的方式傳達出來,并且最終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茶道精神和審美文化。這種茶道精神和審美文化進一步影響到了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建筑、繪畫、花道、文學等,都體現(xiàn)出來一種簡單的精致,樸素的高雅。十六世紀以后所建的宮殿和寺院都受到了這種風格的影響,如桂離宮,名古屋城和二條城、孤蓬庵寺院等建筑,追求自然之趣,以簡單樸素為上,以不對稱為美,這些建筑特點都是來自于茶室中禪道精神的影響。
日本的茶道吸收了宋茶的煮茶工藝和飲茶儀式,正式形成于十五世紀的足利義政將軍時期。十六世紀除日本出現(xiàn)了一大批有名的茶人,如利休、織田有樂、古田織部、光悅、片桐石州等等,他們創(chuàng)建了茶室的風格,完善了茶道的儀式,并且在茶道發(fā)展的同時創(chuàng)造了花道。雖然飲茶之風源于中國,道家和禪宗思想也是經(jīng)由中國被日本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把道和禪的精神藝術演化為飲茶的氛圍和過程,卻是被日本茶道特點。雖然日本茶道是宗教和哲學思想的世俗化,但是更加易于被普通人所接受,并且日漸成為日本的審美文化和傳統(tǒng)文明,進入到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傳承至今。所以日本茶道雖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在幾代茶人的努力下,在日本民族文化的浸染下,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茶文化,成為日本國粹,也是東方文明的一種表征。
參考文獻
[1]岡倉天心著,張喚民譯.說茶.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與社會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