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英
摘 要:通過探討初中英語弱勢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發(fā)現(xiàn),情感教育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握、調(diào)控學生的情感因素,充分調(diào)動弱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成他們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弱勢群體;心理特點;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1-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26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
兩極分化是每個教師在都會遇到的難題。這種現(xiàn)象往往到了八、九年級日益嚴重。那是因為在七年級時學生好奇心強,覺得新鮮,興趣高漲,英語成績都不錯。隨著課程的加深,學生的那些興趣也逐漸減弱,一旦出現(xiàn)困難,就會退縮。一些學生就開始掉隊,不及格,形成嚴重的兩極分化,繼而產(chǎn)生一部分“弱勢群體”。由于這些弱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把握好他們的心理特點,對癥下藥。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弱勢群體學生有以下心理特點。
1.缺乏上進心,容易自暴自棄。由于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家長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對他們期望值不高。加上教師簡單、專制的教學手段,導致孩子做作業(yè)抄襲,不認真完成英語課上的任務,甚至考試不及格也無所謂。久而久之,對英語學習活動失去了興趣,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2.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薄弱的意志力。這些學生由于經(jīng)常處于被動、受歧視的境地,自尊心極強,害怕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出丑”,害怕舉手回答;有些學生只要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或者一次考試失敗,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就一蹶不振,意志力薄弱。
3.常常有自卑和害怕的心理。這些學生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不行,即使努力也無法趕上其他學生,不敢說話,不敢出頭露面,忌諱與同學交流。在課堂上顯得膽小、怯懦,怕遭同學的譏笑,結果導致英語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4.渴望得到友誼和關愛。這些孩子在家里得不到關心,在學校常常受到同學嘲笑和教師的歧視,常常很孤獨,但他們內(nèi)心渴望家庭的溫暖,教師的關心和同學的幫助。
二、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作為英語課程的總目標。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情緒,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持續(xù)發(fā)展。相反,消極情感態(tài)度則會影響語言學習。對于這些弱勢學生來說,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教師首先在教學中必須把握、調(diào)控學生的情感因素,實施情感教育,充分調(diào)動弱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成他們的有效學習,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一)師生融洽,感染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币虼私⑷谇⒌膸熒P系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和關鍵。教師不僅要以精湛、淵博的知識素養(yǎng)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而且要與他們建立和諧融洽的情感,營造師生平等、互動、融洽的良好氛圍,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把教學過程衍變?yōu)閹熍c生、生與生相互交流的過程,用自己的熱情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營造氣氛,取得效果
當代教育家沙塔洛夫強調(diào):“在課堂上應創(chuàng)造一種相互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這是每個教師的首要任務?!痹谡n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藹可親的教態(tài)和有效的引導等技巧,使課堂變得輕松、和諧。這些弱勢學生在舒坦、放松的狀態(tài)下學習,達到思維的最佳境界。對這些弱勢學生來說,緊張的壓力阻礙他們智力的發(fā)展,身心的放松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激發(fā)動機,融入氛圍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fā)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yè)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是直接推動學生英語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也是影響英語學習成績的一個關鍵因素。而弱勢學生學習的動機不強,更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應用生動形象而又幽默的語言,影響影響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去感染他們,喚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多鼓勵,耐心引導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不失時機給予他們肯定和表揚。消除這些學生的自卑,使他們?nèi)谌氲竭@個寬松的氛圍中,主動接受知識。
(四)變換手段,激發(fā)興趣
1.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教學情景。針對初中生喜歡新穎,好奇心強等特點,創(chuàng)設真實且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使課本知識生動化,寓教于樂。例如,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表演“問路”“到餐館吃飯”等情景劇,鼓勵弱勢學生大膽說,教師耐心指導,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實踐和訓練機會,逐步提高對他們對英語的興趣。
2.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把教與學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使他們在猜謎、游戲活動中學習口語,在相互交流中增長知識。使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促進弱勢學生的發(fā)展。
3.尋找閃光點,增強“弱勢群體”的學習信心。教師要尊重“弱勢群體”的人格,特別關注性格內(nèi)向或?qū)W習有困難的學生,善于發(fā)掘“弱勢群體”身上的“閃光點”,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五)結對幫扶,互相促進
要讓“弱勢群體”與優(yōu)秀的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或者以小組的形式,讓優(yōu)秀學生帶動他們討論,指導他們學習,使他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課堂上學習氛圍也就更濃了,來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家校配合,感受溫暖
這些弱勢學生由于平時父母對他們學習很少關心過問,回到家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學校要經(jīng)常與家長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去這些學生家去家訪,讓學生和家長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溫暖,齊抓共管,共同幫助孩子改變學習習慣,樹立自信心。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弱勢群體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不僅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師只要運用好情感因素,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縮短與學生間的距離,用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善于發(fā)現(xiàn)弱勢學生的閃光點就能使弱勢學生樹立信心,消除自卑,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 劉麗,朱麗萍.情感教育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s1):129-130.
[2] 王冠梅.談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對弱勢學生的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7):48-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