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明
信息技術的整合使音樂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只能用單一的“教師唱——學生跟”的教學方式,眾多的視聽咨詢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學生對音樂內容多樣性得到了較為全面的了解,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找到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點是上好音樂課的關鍵。調動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運用信息技術、電教媒體是現(xiàn)代教學的一種最為有力、最為有效的手段。信息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等特殊手段,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更為動聽且多彩生動的音、像畫面,使得音樂變得更具有形象性和情境性,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感官刺激,從而有力地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把他們帶到趣味橫生的音樂情境中,感知音樂、理解音樂。
現(xiàn)在,就讓我來談一談信息化音樂教育的幾個特點。
一、信息化教學的形象性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學更具有形象性,使教學的內容更具體、更生動、更形象,彌補了傳統(tǒng)方法的信息量不足。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他們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鴨子拌嘴》是著名的中國民族打擊樂器曲目。如果僅用錄音機播放這首樂曲的話,很難讓孩子對樂曲有形象的理解。因為曲子的演奏樂器均為民族打擊樂器,幾乎沒有旋律,但是它通過不同打擊樂器的音色和豐富的節(jié)奏組合,織造出了非常形象的鴨子拌嘴的生動畫面。同時,該曲的演奏者們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對作品做出了直觀的提示。因此,僅有聲像而無影像,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欣賞是不完整的,不利于孩子對曲子的審美和理解。如果把音樂資料制作成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課件,用圖文并茂、音畫同步的方式去啟迪學生的欣賞能力,我想效果會更好。先通過多媒體的畫面使學生從電腦屏幕上認識大小镲、串木魚等有關打擊樂器的外形特征、聲音特點,并介紹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欣賞完整的作品演奏。學生通過多媒體已經(jīng)對樂器的音色特性和演奏特點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屏幕上民樂隊的實景演奏就會使學生理解、想象成可愛的鴨子形象。樂曲和畫面結合,表演了各種熟練的演奏技巧。學生又聽又看,興趣盎然,音樂的抽象性欣賞與學生的形象性思維之間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結合,教學的娛樂性和啟發(fā)性都得到了體現(xiàn)。寓教于樂,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進一步增加,學習成效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信息化教學的比較性
對于音樂理論基礎知識以及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教授,我們總是以口頭介紹和圖片資料結合為主,這往往帶有局限性和片面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多媒體所具有的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使信息技術成為各門學科龐大便捷的資料寶庫。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資源的作用,開拓了學生音樂知識的視野。
在教授西方音樂發(fā)展的演變歷程時,我們?yōu)閷W生介紹各種管弦樂器,從音樂網(wǎng)絡中可以尋找到海量的有關樂器圖片、樂器介紹資料、樂器演奏表演和經(jīng)典曲目音樂等。我們將之有機組合并制作成課件,讓學生有看有聽有比較,既可以從西方音樂發(fā)展的時間跨度做縱向比較,又可以選同一首曲目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的橫向比較,通過多種方式的比較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音樂感知、體驗,使學生們吸取豐富的知識。
三、信息化教學的多樣性
音樂的教學本質是為了通過演奏、演唱、創(chuàng)作等各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才能和音樂技藝,但作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知識來源和學習途徑受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教師有其個體的局限性、教學工具的單一性、教學聲像資料的有限性。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為我們提供了多種教學途徑,全方位豐富教學內容。通過音樂軟件的控制,可以剝離出一部音樂作品的任何一個聲部,任何一種樂器,以專門傾聽,分析它所運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音樂素質的各方面都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它的結構是立體型的,因此也就決定了音樂教育的內容必然是多元化的、立體化的。通過信息化教學和音樂教學的有效整合,音樂教育的多樣性得到完整體現(xiàn),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僅能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具有多樣性,而且還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都有很有力的作用。
四、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性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動教學將成為新時代音樂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識通過互動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評價機制,為學生提升音樂學習水平,激發(fā)音樂學習興趣,挖掘音樂創(chuàng)作才能提供了保證。音樂教學中的師生可以通過QQ群、論壇、微博等平臺進行交流合作,利用樂曲填詞、動畫配樂、曲譜制作、音樂電視合成等各種形式加強互動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擴大了信息容量,提高了反饋速度,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能形成師生間更好的互動,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目標得以實現(xiàn)。音樂實踐使學生更具有想象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應因勢利導,廣泛地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去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情境,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有機整合。
在課外教學中,我們通過相應軟件,在學生演唱的錄音中,我們可以去除其它樂器的伴奏,從而更好的為孩子進行聲樂、節(jié)奏等方面的分析。簡答的知識傳授變?yōu)閷φn程的深入分析,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進行深度理解,甚至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在教師幫助下讓孩子運用軟件進行自主的和聲與填詞。學生的音樂實踐可以變得更具體、更深入。
信息技術使得音樂教學得到革命性的發(fā)展,教學資料井噴式的增加,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多元化發(fā)展,深層次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加快新的音樂課程建設,加速音樂教學方式的改變。信息化技術使音樂這門聽覺藝術由抽象的感知經(jīng)過一系列處理而變得通俗易懂,更具形象化。學生學習過程中,音樂信息技術的輔助,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音樂的感受、想象、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等素質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怎樣運用好信息化技術是擺在我們這一代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必將與時俱進,深入探究信息技術整合的規(guī)律,為今后的教育工作摸索出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