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伶俐
摘 要: 閱讀數(shù)培養(yǎng)學生語文理解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在小學階段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對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正因為閱讀將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功能都集中在了一起,因此,增強學生的閱讀訓練,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而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值得培養(yǎng)的能力的良好習慣。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使用正確的閱讀教學方式為增強學生閱讀能力提供良好的條件。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提高小學閱讀能力的策略,以期為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236-1879(2017)12-0065-01
不論是哪一個學習階段,閱讀都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閱讀能力和水平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水平。不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閱讀能力是人的一項基本的能力,對于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階段,教師就應當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1 適應了新課標閱讀教學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著明確的指導:“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币虼耍鰪妼W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包括學生的對文本知識的理解、欣賞和感受的能力,還包括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科學合理評價的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能夠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避免理解偏差問題的出現(xiàn),因此,這符合新課標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
學生在大量閱讀文本內(nèi)容的同時,除了接觸到文字、符號之外,學生還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優(yōu)美的句子、生動的語言表達方式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為提升學生語感、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寫方式,感悟作者傳達出來的中心思想,從而切實增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感受能力。
1.3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古人常說,胸羅萬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筆如有神。強調的便是大量的閱讀對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學生在閱讀了大量的文本內(nèi)容之后,對于常用的寫作技巧和知識典故就會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思想源泉和素材借鑒,學生不會或者較少出現(xiàn)一種“大腦一片空白”的狀態(tài),或者出現(xiàn)搜盡枯腸也寫不出個所以然來、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某種程度上,也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本和指導,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學生能夠自如地運用語文知識和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文寫作水平。
2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2.1 充分利用教材,激發(fā)學生對教材文本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本身就是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優(yōu)秀文章,因此,教師可以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加以充分的利用,引導學生閱讀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產(chǎn)生的疑惑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中大膽地與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和分析。在開始階段,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可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小問題,但教師需要有耐心地傾聽、指導,因為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閱讀理解能力的強化,學生提出的問題將會越來越有思考的價值和意義,不再是簡單的、雞毛蒜皮般的小問題,因此,教師的講解也需要逐步深化,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將較為深刻的文本思想內(nèi)容解釋給學生聽,深入淺出,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在課文《神筆馬良》的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細讀馬良利用神筆懲治大官的內(nèi)容,自信品讀馬良和大官各自的人物特征和形象描寫,感受馬良的畫筆之“神”,教師在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完畢之后即興寫下自己的感受,增強學生的閱讀體會。
2.2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幫助學生有效積累閱讀知識的方式,那么,在學生的實際閱讀過程中,有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批注式閱讀方式便涵蓋了諸多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并將思考的內(nèi)容簡單地記錄下來的習慣;看見優(yōu)美的句子和精彩的表達方式,會用筆摘錄下來;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會用某種特定的符號標注出來;將自己疑惑的句段標注出來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動腦思考,又動手做標記;既調動視覺、感覺能力,又發(fā)揮思考能力,對于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解讀文本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須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仔細分析學生的實際發(fā)展狀況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著運用批注式閱讀方式,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解讀,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是學生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因此,教師需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讀思相結合的能力,達到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的目的。
2.3 注重閱讀策略的運用:
增強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需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閱讀,還需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正如吃飯需要使用筷子一樣,閱讀方法和技巧便是學生汲取精神食糧的“筷子”。針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處于較低水平、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在養(yǎng)成之中,并且不善于對自己的閱讀進行總結和反思的特點,教師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地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以此為基礎,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如針對閱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傳授他們跳讀、略讀、精讀等技巧;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須注重基礎閱讀能力的訓練,可以先讓學生閱讀篇幅簡短、內(nèi)容較簡單的文本,不急于求成,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如教師可以要求這部分學生在課前進行反復地閱讀,將生字詞提前解決掉,增加對課文的熟悉感,在熟讀的基礎上之后,再考慮文本涉及的主要思想情感。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促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融洽閱讀教學氛圍,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3 結語
總之,增強小學的閱讀能力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學生、文本的作用,實現(xiàn)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師以新的閱讀理念和策略來進行課堂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提升自己從文本中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能夠不斷地推動自身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并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大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亞太教育,2016(30):22-22.
[2] 胡春玲.淺析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儷人:教師,2015(18):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