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閣
界中街,一個擁有五千余人,位于南陽盆地南部的歷史名鎮(zhèn)?,F隸屬于南陽市宛城區(qū)瓦店鎮(zhèn),距南陽市南70華里,東依南襄公路,西臨白河,與新野縣交界。歷史上的宛襄古道穿街而過,是一個水路兩便的商業(yè)名鎮(zhèn)。
界中自古以來,地名多次演變。春秋時期叫“三戶”,之后又叫“范蠡鄉(xiāng)”,明朝初年叫“界?!?,乾隆二十七年后叫“界中”。唐朝時期一段時間,設金華縣,界中為縣城,因此又叫 “金華”。
鎮(zhèn)西南2里李靖莊的白水灣處,就是界中的碼頭。舊時,過往船只,四季不斷。白天,白帆點點,號聲連綿,裝貨卸貨,熙熙攘攘,景象萬千;晚上,??看徊幌掳僦唬瑹艋鹨黄?。船工上岸,購物,吃飯,絡繹不斷。
界中街早在唐朝時就建有城墻,明初在唐代城墻的基礎上進行修繕,人們習慣稱寨墻,四周設有六道寨門,寨門樓上均高懸匾額,南寨門因處于古道上,內外都有匾額,且外側為兩塊,上曰“范蠡故里”,下曰“古范蠡鄉(xiāng)”;內側曰“御道常樂”;北門外側曰“金華舊址”,內側曰“氣接舂陵”;東門外側曰“鏡開五湖”;東北門外側曰“紫氣東來”;西門外側曰“淯水錦帶”;西南門外側曰“荊山映輝”。
界中南門外西側為華嚴寺,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七年微服私訪夜宿的地方,這里廟宇眾多,有范蠡廟、文廟、土地廟、財神廟、關帝廟、祖師廟、火星廟、娘娘廟、猴爺廟、尼姑庵等等。界中東北門內還有戲樓一座,相傳建于明朝初年。界中孫姓始祖孫和為中護衛(wèi),護王有功,唐定王賜封地界中并賜建戲樓。
宛襄古道既是商業(yè)流通的通衢大道,也是烽火狼煙的軍事要沖,北寨門外寨墻根處,至今還有驛站和烽火臺遺址。界中還有“姚將墳”和“白馬?!边z址。相傳,宋金時期,岳飛的一員大將,姚將軍在界中與金兵苦戰(zhàn),姚將軍身先士卒,一馬當先,不幸身亡。部屬村民感念他,遂葬于界中南湖岸邊,人稱姚將墳。姚將軍坐騎白馬思念故主,日夜臥在姚將軍墳前不吃不喝,直至餓死,村民們遂選一水草茂盛之地攏冢紀念,人稱“白馬冢”(南陽縣志地圖上印有此名)。
界中老街南北綿延3里多長,前店后坊,鋪坊林立,不下百家,生意興隆,經濟繁榮。以裕興長、信德銘、同心昌、三元堂、保元堂等字號門房為代表。康熙十一年(1672年),一位山西高平趙姓客商路過此地,在老街大樹下喝茶解渴,偶然發(fā)現這里的井水清洌甘甜,遂在此地一古井旁邊建廠釀醋,造出的界中牌米醋,清香適口,回味醇厚,酸香味久,久存不腐。今被河南省政府定為免檢產品,遠銷東南亞。
時代變遷,社會發(fā)展。界中從古老的歷史中走來,正在譜寫著更加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