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忠
【摘要】“感情真摯”才能使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摯”,可以把作文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語文作業(yè)中布置培育親子情感的作業(yè),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先引導學生做人,再引導學生作文。在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寫出“情感真摯”的作文。
【關鍵詞】真摯情感 培育親情 真情解讀 引導做人
在吳中教育網(wǎng)上拜讀了范金元、李建邡老師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談高考作文的“感情真摯”要求》(下文簡稱《感人心者》)。我對中學生在作文中要達到“感情真摯”這一方面的要求存在的問題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也從中學習了如何指導學生達到這一要求的一些方法。兩位老師根據(jù)學生在該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個應該注意的方面:選取恰當?shù)牟牧?、安排好一條感情線索、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適當掌握表達技巧等。兩位老師都是在中學作文教學方面造詣較高的老師,我想,在考試過程中若能靈活運用上文所提到的那些方法,高考作文一定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但我在認真研讀了文章以后,覺得上述方法只是從一個方面,即從作文的技巧性方面對學生如何應對作文考試提出了比較有效的方法,但他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卻只是起到了“治標”的作用。我想提出的問題是,學生作文時的“真摯感情”究竟從哪里來?也就是兩位老師所說的“恰當?shù)牟牧稀薄案星榫€索”從何而來呢?讀完文章,我并沒有從文章中找到答案。因此,我覺得要解決考試作文需達到的“感情真摯”的要求,還得從源頭上動腦筋、想辦法。本文根據(jù)兩位老師在文章中羅列的抒情方面存在的問題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培育親情——應對“寡情”
《感人心者》一文中例舉了“寡情”作文的一個片段,文章的作者拿著父親給他送來的小柴胡沖劑,只以一句“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來簡單抒發(fā)當時的感情。誠然,沒有表達好感情確實有表達技巧上的問題。但如果作者真的只有這樣“簡單”的感情呢?甚至有的學生連這樣“簡單”的感情都沒有呢?如今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與家人、朋友的感情都很淡薄,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進入小學以后,尤其隨著年級的升高,應試使許多教師和家長也都只關心學生的成績,其他諸如學生的情感等問題似乎都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當學生放學回家的時候,教師關照學生的只是要認真完成作業(yè),把學習情況告訴父母,把成績給家長匯報;當孩子上學的時候,家長唯一關心的是孩子在學校學習是否專心,考試成績是否理想。學習成績幾乎成了學生與周圍人群交流的全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從父親手中接過小柴胡,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
我想,要使學生在寫作文時能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那樣,感情很自然地噴薄而出,教師就應該在平時多培養(yǎng)學生在這方面的情感。我們的語文教師為了學生在作文中能具備真摯的與家人的情感,是否可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布置一些培育親子情感的作業(yè)呢?比如,母親節(jié)的語文家庭作業(yè)就讓學生為母親做一件讓她高興的事情,重陽節(jié)就與父母一起策劃一個怎樣為家中的老人過好重陽節(jié)的方案等。只有平時多布置諸如此類能調動學生與家人情感的作業(yè),學生在作文時寫到相關題材的時候,才會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真情解讀——應對“虛情”“矯情”
《感人心者》在說明“虛情”“矯情”時舉了兩段文字的例子。虛情:“長大了,總覺得失去了自我——在人生的舞臺上,戴著各種面具,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覺得好累,好虛偽,我的心似乎冰封了起來——為了找回自我,我在暴風雨中駐足,任狂風撲擊著我的面容,使我清醒地認識自己,任暴雨抽打著我的身體,洗刷我的心靈的污點,使我找回我的純真?!背C情:“教室里傳來一陣敲打桌子的聲音。這么晚了,誰還在教室里呢?我懷著好奇心走進去,只見班長滿頭大汗,修理著破桌子。啊!我的心在激動地跳蕩,熱淚也涌出來了!多好的班長啊,你那么愛護公物,關心集體,你為了教育損壞公物的同學,以身作則,埋頭苦干,你的心靈是最美的!你是我們班里的活雷鋒!”
讀完這兩個片段,我們或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語文課本上優(yōu)秀的范文或者為學生訂閱的優(yōu)秀作文刊物上的作文。我想,“虛情”中出現(xiàn)的這段文字,學生很可能在課文或其他書刊上看到過類似的文字。“矯情”中的那段文字使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些所謂的優(yōu)秀作文。我想,解決學生作文中的“虛情”和“矯情”問題,應該從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開始。很多語文教師,為了應試的需要,在語文課堂上滔滔不絕地把情感真摯的優(yōu)美范文給學生作“肢體分解”式的分析,而不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不注意在課堂上以調動學生的真情。這樣的閱讀教學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學到了諸多應付語文考試的方法,而對于優(yōu)秀文章背后的思想內容往往不求甚解。他們會認為寫文章就是為了寫文章,而不會把寫文章與自己的生活,尤其與自己真實的情感相結合。因此,學生在作文時表達“虛情”和“矯情”,我們就不能責怪學生了。所以,我認為要解決“虛情”和“矯情”的問題,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真情,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情放到文章中去,放到閱讀的過程中去,這樣,學生作文的時候,優(yōu)秀范文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真情。
三、引導做人——應對“險情”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學中一貫主張做人和作文的關系,如:“文如其人”“先學做人,再學作文”,這些話都說明了作文和做人的關系?!陡腥诵恼摺芬晃闹刑岬降膶W生作文中所表達的對“中學生戀愛”的不夠健康的情感,對社會問題的比較危險的情感,都是因為學生在做人方面出現(xiàn)問題的結果。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他應該同其他各學科緊密結合起來。上述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兩類“險情”,如果語文教學與思想政治課、班會課等有機結合,那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語文教學還應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這是大語文教育的思想。我想,作文教學尤其要有這樣的思想,要讓學生寫出具有健康情感的作文,學生學會做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解決學生作文中的“險情”問題雖然是一個比較綜合、復雜的問題。但這個問題解決了,學生還是能“借助險情”,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來的。因為存在“險情”的作文,往往是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這類作文已經(jīng)達到了“感情真摯”這一要求,問題出在學生的“真情”是不健康的。因此,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以后,當學生明白了應該在作文中表達什么樣的感情以后,學生就能真正寫出符合“感情真摯”要求的作文了。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同樣是學生寫出優(yōu)秀考試作文的源泉。要想解決學生作文沒有“真摯感情”的問題,只有從作文的內容人手,也就是從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入手,才能真正起到“治本”的作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的生活,在他們的生活中培養(yǎng)健康、積極的情感,這樣,學生作文就能達到“情感真摯”的要求。endprint